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电信重组所产生的新竞争格局下运营商面临全业务运营环境的应对措施,重点讨论了商业模式及产业链融合、客户业务体验融合及网络融合等方面的发展建议;其次,对全业务运营契机为"三网融合"目标所带来的推动进行了分析及展望,并指出了未来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相似文献   

2.
杨光华 《当代经济》2007,(16):80-81
大众化营销、针对性营销,这两个名词在营销策划、营销实施中频频出现.电信产品区别于其他消费品,既要满足大多数用户普通的话音、上网等通信要求,又要满足高端客户的一些特殊要求,因此大众化营销和针对性营销在电信企业中共同存在,但又必须有所选择、有所侧重.如何理解、把握两者之间的关系,并在营销实践中合理运用,是我们开展精确营销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杨光华 《当代经济》2007,(8X):80-81
大众化营销、针对性营销,这两个名词在营销策划、营销实施中频频出现。电信产品区别于其他消费品,既要满足大多数用户普通的话音、上网等通信要求,又要满足高端客户的一些特殊要求,因此大众化营销和针对性营销在电信企业中共同存在,但又必须有所选择、有所侧重。如何理解、把握两者之间的关系,并在营销实践中合理运用,是我们开展精确营销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在全业务运营时代,电信运营商的实力日趋均衡,电信市场的竞争越发激烈,营销渠道已经成为电信运营商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随之而来的却出现了电信运营商和渠道之间的冲突不断加剧,运营商对渠道控制力无法保证,渠道布局不合理,配套支持不够,渠道效率低下等问题。文章结合营销渠道相关理论,对我国电信运营商的营销渠道管理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电信运营商营销渠道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对应的解决办法和对策,期望能为电信运营商实际的渠道管理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电信市场产品替代和技术替代作用日益明显,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电信运营企业经营情况受到了极大的影响,传统的营销方式已难以达到预期的销售目标。同时随着社会发展和消费升级,消费者对于产品和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迫使企业寻求新的营销方式来满足客户的需求。本文旨在通过对体验营销的分析和研究,为通信企业寻找一种新的营销方式,以脱离当前的困境,走入新的天地。本文通过分析体验以及体验营销的概念和内涵,明确了体验营销的重点;通过对于通信产品和服务的特点进行研究和分析,论证了通信企业开展体验营销的必要性;最后通过客户体验生命周期的分析,为通信企业建立基于客户体验的营销流程提供了参考,提出了通信企业开展体验营销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O2O商业模式的兴起推动了传统企业的转型,从实体到网络的企业转型造成了营销方式的多样化。品牌营销作为不可或缺的一种营销方式,所表现出的作用日益突显。文章在分析企业品牌营销线上线下双渠道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分析O2O模式下影响消费者品牌选择的因素。运用沙滩占位博弈的理论探究企业品牌营销实现线上线下双渠道融合的必然性。最后针对如何实现企业品牌营销线上线下双渠道的融合提出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立足于结合3G到来、电信业重组等重大背景,试运用营销战略分析及管理学知识,对电信在新形势下的品牌策略进行研究,指出电信要立足于全业务竞争,继续打造、发展企业品牌。  相似文献   

8.
随着技术的进步、需求的扩张及管制的放松,我国的电信、计算机和有线电视产业逐步走向融合。如何建立多个网络融合下的监管机构成为当今管制理论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在对英、美等国管制机构设置及我国管制机构现状进行分析后,认为目前我国建立多产业部门的独立监管机构是一条可选之路。  相似文献   

9.
文章描述了数据挖掘原理和技术在电信行业的一个应用,同时详细地描述了通过客户行为分析细分客户群的方法以及识别潜在用户的过程,从中可归纳出电信行业如何使用数据挖掘方法来实现精准营销,降低营销成本的同时,赢得更多的客户市场。  相似文献   

10.
刘奇 《经济论坛》2011,(6):154-157
随着2010年试点方案的提出,三网融合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本文研究了美国、英国和香港三网融合发展沿革、经营现状与监管体系,结合内地产业融合现状做出分析。从三网融合对国内电信产业与广电体系影响的角度着手,提出了电信产业与广电体系的竞争策喀模型。通过对电信与广电策略的比较,探索三网融合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现阶段,各家电信运营商都不同程度地采取了组合营销的策略来争夺用户市场。组合营销有利于企业发挥综合业务优势,提高客户忠诚度。如何对现有的营销体系进行改造,制定出贴近用户的组合营销方案将是电信企业成败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2.
电信移动业务营销在其发展过程中取得了不少进步,但仍存在一些制约移动发展的问题,比如终端产品过少、终端管理控制过死,现有的用户经常受到移动联通的策反,流失率高等,因此对电信移动业务营销策略进行研究迫在眉睫,希望本文能够对电信移动业务营销策略的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电信市场营销的目的在于创造使电信客户满意的通信产品和服务,并使客户享受到通信的效用,最终占有市场,提高市场份额,取得效益。电信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赢得发展,就必须创造并服务“用户需求”,为了更好地服务用户需求和应对市场变化,目前电信企业需要太多的改革,最为迫切的就是提升企业的市场营销能力,因此提升市场营销能力成为电信企业当前最大的战略,围绕提升市场营销能力,电信企业尝试了很多途径:在企业内部实施业务流程再造改革、对营销队伍进行培训以提高营销技能、在公司内部采取向营销部门倾斜的薪酬激励制度、推进四大营销服务渠道建设,实施分客户群营销服务,对大客户实行个性化服务、对商业客户实行专业化和差异化服务、对公众客户实行标准化服务等等,本文试从电信企业行业的特点入手,阐述电信企业的市场营销。  相似文献   

14.
商业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促进了数字经济的发展。近些年来,网络直播营销逐渐兴起,对我国社会经济增长起到明显推动作用。但在网络直播营销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诸多行业乱象,如虚假广告、价格欺诈等,对消费者权益、市场秩序等造成了极大损害。因此,要进一步完善法律政策,有效监管和约束网络直播营销行为,推动网络直播营销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近年来,福建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多措并举,推动福建省文旅经济发展取得较好成效。目前,福建省文旅产业发展存在思想认识有待进一步提升、文旅产品缺乏竞争力、市场主体规模偏小、跨界融合创新不足、支撑体系不够健全、疫情对文旅产业造成严重冲击等问题。必须找准优势和关键,着力聚焦7个方面:一要加强领导,做活机制;二要突出特色,全面提升项目质量;三要培育引进,做强主体;四要跨界融合,做大产业;五要精准营销,唱响品牌;六要借鉴经验,做优环境;七要提振信心,加大纾困惠企力度,推动福建文旅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6.
零元已成为当今电信营运商常用的促销手法,通过零元营销提供免费事物吸引消费者,降低进入门坎,提高使用服务意愿。随着电信产业竞争越趋激烈,零元方案也越来越丰富且多样化,大都以“中装服务、硬件零元”的方式为主要内容,利用零元所引发的正面情绪吸引消费者申装服务。通过对零元营销学理概念的厘清,从消费者角度探讨了零元营销与相似营销策略如促销、商品组合、分期付款等的并同,同时从厂商角度分析了运营商基于零元营销的获利模式。  相似文献   

17.
李卫宁  张平 《经济师》2003,(2):104-105
随着我国加入WTO ,我国电信行业将分层次、分步骤的对外开放 ,外资大电信公司的进入将给存在诸多弊端的中国电信的营销造成压力和挑战。为了应对这种挑战 ,针对电信行业的特点 ,中国电信企业应该采用 7P’S营销组合策略 ,并实施全员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18.
基于技术融合视角,从知识联接创新角度揭示新兴技术形成机制,利用技术知识流分析方法,构建包括专利-领域-部门三维度的新兴技术识别框架。采集德温特创新索引(Derwent Innovations Index,DII)中的光纤通信专利开展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光纤通信产业的新兴技术专利主要分布在日、美、中三国,且多由日、美企业掌握;光纤通信最重要的新兴技术领域来自于光学、电信及二者的融合;光纤通信最重要的新兴技术部门来自于设备、电子工程及二者的融合。最后,对国内光纤通信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北京现代服务业与高科技产业的融合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产业融合最早表现为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发展所推动的电信、广电和出版等部门的相互渗透和融合。随着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技术创新和技术变革的进一步发展,产业融合逐步向产业经济的各个方面全面渗透。产业融合以产业之间的技术、业务融合为主要手段,以管理、组织融合为过程,以获得新的融合产品、新的市场和新的增长潜力为主要目标。产业融合是产业创新的新范式。  相似文献   

20.
兼容性对电信竞争的影响及对管制政策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兼容性为特点的电信技术进步改变了电信网络的经济特征,推动了电信市场逐渐由垄断向竞争结构的发展,同时也改变了电信运营商的竞争行为.通过对电信兼容进行分类分析得出结论:兼容的发展是由技术进步、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市场竞争和消费者的需求共同推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