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国由建国初的殖民地小农经济转变为近代化农业经济只用了80年时间.通过分析美国农业近代化的形成过程,可以找出其由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向近代资本主义大农场经济快速转变的内部规律与动因.西进运动、工业革命、南北战争这三个有利条件是美国农业近代化形成的直接动因,而小农经济与大农场经济交替发展是其特点.  相似文献   

2.
近代企业生产方式的工业化和管理体制上的民主化是集近代化特征于一身的重要实体性标志,可以说其变迁过程是中国社会近代化的一个缩影。因此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关于近代开埠口岸、沿海地区企业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鉴于近代中国社会二元结构和地域发展不均衡性特征,作为探讨中国近代化进程不断深入的一个重要因素,近年来,学者们将视角汇聚到晚清民国时期内地企业的发展上来,民国时期云贵川等省份企业制度的变化成为研究的一个重心。然而,山西作为民国时期内地经济发展势头较好的一个省份,由于史料阙如,相关深入研究还比较匮乏。该文通过详细梳理山西省档案馆发现的关于民国时期斌记商行相关公司章程、人员登记等一手资料,探究民国时期山西企业制度嬗变的动因,从产权主体和组织架构两方面剖析山西企业近代化进程有别于其他内地省份企业发展的特殊性。以期为企业史和近代化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江西近代农业经济转型极不顺利 ,近代化的进程十分缓慢。它既落后于广东、福建、江苏、浙江等沿海邻省 ,也落后于湖南、安徽、湖北等内陆邻省。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江西近代农业经济转型遭到了一系列因素的阻碍 ,从而导致其实现近代化的条件不充分。这些阻碍因素 ,有些是江西特有的 ,正是这种因素造成了江西农业经济顺利实现近代化的特殊困难 ;而有些则是江西和其他省份都具有的 ,这些普遍具有的阻碍近代化的因素同江西近代的特殊因素结合在一起 ,形成一股强大的江西经济近代化的反作用力。正是这种反作用力严重阻碍了江西农业经济近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4.
近代中国有一部走向近代化的变革史,但却没有演出近代化取得成功、辉煌熣灿的一幕。造成中国近代化变革失败的症结在哪里?笔者谨借助现代系统科学方法的津梁,  相似文献   

5.
鸦片战争后,沿海通商口岸城市首先开始向近代化工商业城市转化,城市周边农村的农业生产结构、乡村手工业、社会经济结构随之发生变化,由此促进了城乡关系的近代化转型。本文以东南沿海的重要城市福州和厦门为个案,探讨近代城市发展与农村社会经济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华强 《开放时代》2001,(1):40-46
本文主要分析洪秀全及其领导的太平天国在历史上起了什么作用.作者认为,太平天国是近代中国反封建反侵略的爱国主义运动,太平天国从正反、善恶两方面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历史研究应当实事求是,神化太平天国和鬼化太平天国的结果都将使历史研究进入一个误区.  相似文献   

7.
陈元清 《经济师》2014,(10):27-29
19世纪60年代,随着天津口岸开埠通商,天津开始作为近代华北腹地最大对外贸易中心,其对外贸易发展及其结构的调整对其腹地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且两者之间逐渐形成了密切互动关系。1861-1936年间,天津进出口贸易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在不同历史时期,天津口岸的进出口商品结构与贸易对象和市场出现了相应调整与变化。  相似文献   

8.
梁若冰 《经济研究》2015,(4):178-191
在中国近代工业化过程中,口岸与铁路扮演了重要角色。本文利用准实验方法量化考察了口岸与铁路对工业企业建立的影响,一方面验证了Jia(2014)的口岸具有重要影响的观点,另一方面也发现铁路进一步强化了口岸的作用,而且上述结论在考虑选择偏误和遗漏变量偏误的情况下仍然稳健。此外,本文还分析了口岸与铁路促进工业化的主要途径,发现初始阶段主要是口岸对外资工业的影响,后期则是铁路与口岸同时影响外资与民营工业,但口岸和铁路并未显著促进工业部门形成产业链。最后,本文利用国际贸易与国内粮价数据,进一步发现口岸与铁路推动近代工业化的途径分别是促进国际贸易与整合国内市场。  相似文献   

9.
张普 《经济研究导刊》2012,(26):219-220
众所周知,1840年的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序幕。随着国门被打开,西方国家一系列的政治、经济、文化元素,不管你愿意还是不愿意,都一股脑儿地涌进国门。可以说,中国是被迫走上近代化的路程的。中国在饱受列强欺凌、被迫开放的环境中不断进行着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变革,中国的近代化艰难起步,社会结构开始逐步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中国的设计教育该何去何从?中国设计实践的方向在何方?这些是国内设计教育界不愿面对但又不得不面对的严峻问题。  相似文献   

10.
清末财政思想的近代转型:以预算和财政分权思想为中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清朝末年,中国传统的财政体制在社会经济的激变中开始了艰难的近代转型.财政体制的转型推动着中国财政思想的近代化演进,西方近代预算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与运用和中央与地方财政分权思想的产生与发展成为当时财政思想近代转型的主要标志.  相似文献   

11.
从鸦片战争到全国解放的历史时期,中国经济发展总体状况如何?一百余年间,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是快还是慢?这一百余年的经济史如何划分阶段?该文利用可以找到的中国近代经济统计资料,运用数理分析方法对中国经济近代化的程度、发展状况进行度量和分析,以回答上述问题.该文的研究始于19世纪80年代,止于20世纪30年代中期,由中国近代的经济增长;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中长周期波动;中国近代经济增长的总趋势与发展阶段三个部分组成.  相似文献   

12.
内蒙古由于地理位置、历史沿革等因素,拥有发展对外贸易的特殊优势,内蒙古边境口岸由于物流业发展的滞后,阻碍了口岸经济的发展.建设边境口岸物流体系是口岸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目前,中蒙边境有10个口岸,根据特点分为3类,其中中蒙贸易的80%通过二连浩特完成,本文根据二连浩特实际情况提出建设中蒙口岸物流体系的意见.  相似文献   

13.
中国近代的经济增长和中长周期波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玉茹 《经济学》2005,4(2):461-490
从鸦片战争到全国解放的历史时期,中国经济发展总体状况如何?一百余年间,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是快还是慢?这一百余年的经济史如何划分阶段?本文利用可以找到的中国近代经济统计资料,运用数理分析方法对中国经济近代化的程度、发展状况进行度量和分析,以回答上述问题。本文的研究始于19世纪80年代,止于20世纪30年代中期,由中国近代的经济增长;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中长周期波动;中国近代经济增长的总趋势与发展阶段三个部分组成。  相似文献   

14.
弃政从商志不凡富甲东南一儒商─—近代东南实业领袖张謇成列秀张春,中国近代东南实业领袖,近代轻工业之父,被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毛泽东称之为“不能忘记”的四个实业巨头之一。他先是通过清政府的层层科举考试,在42岁时,荣登科举榜首,但后来终弃政从商,办工...  相似文献   

15.
张跃  王大中 《财经研究》2016,(11):19-31
近年来,提高出口商品质量已成为提升中国对外贸易竞争力的迫切需要。文章从茶叶贸易中市场主体之间的关系分析入手,剖析了制约近代中国出口茶叶质量的关键力量,进而构建了一个两阶段动态博弈模型,以分析作为贸易和金融中间商的口岸茶栈对茶叶质量改进的影响。研究表明,口岸茶栈是影响近代中国出口茶叶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但其对自身利益的追求与茶叶质量改进之间是冲突的,因而形成了对出口茶叶质量的制约作用。究其原因,最重要的是口岸茶栈与制茶号(生产者)之间难以形成长期的合作关系,进而导致制茶号只能够得到口岸茶栈的短期贷款以保证茶叶数量的供应,而难以获得长期信贷以提升出口茶叶质量。进一步地,文章对近代中国出口茶叶质量低劣的原因进行了更为全面的历史分析,发现出口茶叶质量不仅受制于制茶号改进质量的激励不足,而且受到了来自中间商与金融制度的多重信贷约束。此外,晚清政府无法提供有力的产业政策和财政政策支持也是制约因素之一。文章的结论为当下中国对外贸易“由量到质”的转型和加强供给侧改革提供了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福田德三在日本近代化的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在对各国近代经济学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了其独特的以福利经济学理论为主的经济思想,在日本近代经济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其经济思想对中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1840年后,中国金融业在经济近代化中的作用和影响逐渐加大,而外部因素的作用使得近代金融的发展很不稳定,外源性的金融风潮不断爆发并给实体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带来冲击或伤害。近代中国外源性金融风潮爆发的原因及教训值得认真总结和反思。  相似文献   

18.
中国经济思想近代化的早期阶段(1860-1894年),传教士在西方经济学说和理论的传播过程中起着主体作用.他们通过译著书刊、兴办学堂、开设经济学课程教育,将一些资产阶级的近代经济理论传播到中国,冲击着"重农抑商"、"贵义贱利"的传统封建经济理念,促进了中国经济思想的早期近代化.20世纪初,随着中西文化交流渠道的日益增多,传教士丧失了作为中西文化交流主要媒介的地位,海外留学归来的知识分子群体构成了中西文化交流的主体.中国经济思想的近代化开始进入到后期并最终形成的阶段.  相似文献   

19.
卢玲 《当代经济》2007,(14):122-123
在近代中国,随着旅游业的兴起和发展,为其服务的旅馆、饭店、游乐场所等,也得以建立起来,并不断得到完善.它们的出现,为促进中国旅游业的近代化,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新政期间,清政府提出了“振兴农务”的新政策,并为此出台了一系列政令或措施,如农务行政机构专门化、引进近代农业生产要素的制度安排、放垦及奖励公司政策等。这些作为来自于政府方面的制度供给,显示了政府在政策制定的目标和视野上的根本性转变。这一转捩,一方面标志着国家干预经济方式的改变;另一方面也预示着国家在组织和发挥农业生产方面职能的进化,是国家对农业管理的开端,符合时代之需要,因而构成了中国农业经济近代化及农业经济制度近代化的重要一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