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陆文明 《经济师》2008,(5):125-126
大学科技创新活动受内部和外部各种创新要素所支配,各要素间存在复杂的非线性关系。在分析了创新要素构成和关系的基础上,指出创新平台、创新团队和创新联盟是大学创新要素配置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2.
我国三大都市圈优势对比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高晓倩  纪成君 《经济师》2005,(4):259-259,261
目前我国形成的三大都市圈主要包括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唐都市圈。文章通过介绍三大都市圈的基本情况 ,主要探讨三大都市圈的各自发展优势。  相似文献   

3.
4.
选取2012—2020年中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分别测算创新要素配置与共同富裕指数,进而实证分析创新要素配置对共同富裕的作用机制与异质性特征。研究显示:创新要素配置对共同富裕具有明显驱动作用,经内生性与稳健性检验后该结果仍旧成立;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是创新要素配置驱动共同富裕的重要机制。进一步研究发现,创新要素配置对共同富裕存在空间溢出效应;深入到共同富裕细分维度,创新要素配置可显著推进富裕共享性、物质生活富裕、精神生活富裕、生活环境宜居,对富裕差异性的影响尚未显现。据此,提出盘活科技创新要素、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完善新型城镇化建设体系、推动乡村振兴提质增效的政策建议,以期为推动实现共同富裕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都市圈科技创新评价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都市圈作为国家和区域的增长极,在我国创新体系的建设和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较为完善的区域创新体系,将为提高都市圈科技创新能力、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持,也是区域发展的迫切需要。在对区域创新体系理论和都市圈创新体系要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都市圈科技创新评价模型,同时对都市圈科技创新评价体系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基于2006—2020年中国内地31个省域面板数据,从影响传导机制、非线性特质角度探究技术进步偏向对经济韧性的影响效应。结果发现:(1)技术进步偏向对经济韧性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这一结论在稳健性与内生性检验中依然成立;(2)就作用机制而言,创新要素配置是影响技术进步偏向作用于经济韧性的重要机制;(3)门槛模型检验结果显示,技术进步偏向指数及其子维度与经济调整适应能力不存在非线性作用关系,但与经济创新转型能力具有非线性关系。因此,要合理引导技术发展方向,发挥技术进步偏向的积极作用;充分发挥“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合力作用,优化创新要素配置;以技术创新、理念革新与机制鼎新抵御潜在风险,增强经济韧性。  相似文献   

7.
徐晔 《当代财经》2023,(6):119-130
创新要素作为新型生产要素,其涵盖的技术与数据等都离不开知识资源的供给。知识产权试点政策作为引导知识产权保护、促进创新驱动发展的重大政策,是保护知识财产的重要举措。基于2008—2019年中国262个城市的数据,运用多期政策效应估计方法 (CSDID),探究试点政策对创新要素配置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知识产权试点政策对创新要素配置效率的促进作用持续增强;随着试点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政策效应逐步提高;对于不同批次确立的试点城市,知识产权试点政策对创新要素配置效率的促进作用存在差异。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上述结论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知识产权试点政策可以通过吸引高新技术企业集聚、提高本地区技术吸纳量这两条途径来提升创新要素配置效率。异质性分析表明,在知识产权保护司法强度大或数字政府发展水平高的城市,知识产权试点政策对创新要素配置效率的促进作用更加显著。因此,要扩大知识产权试点规模,完善细化试点制度措施,健全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体系并加强数智政府建设,以实现提高创新要素配置效率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广佛都市圈是珠三角城市群的核心地带,全面加快广佛同城化进程,促进两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与互补共享,是提升珠三角城市群整体竞争力的重要环节.而推进广佛都市圈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须遵循科学的原理并具备必要的条件.其基本原理包括:互补原理、系统原理、协同原理;其必要条件包括:成立协调组织、制定协作章程、构建资源共享平台、建立利益补偿机制等.  相似文献   

9.
提高创新要素配置效率、充分释放创新要素配置潜能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文章在构建创新要素配置水平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与熵权法,共同测度2012—2020年中国30个省份创新要素配置水平,并进一步从区域内视角出发分析各省份变化态势差异。结果表明,研究期内中国创新要素配置水平整体呈上升态势,但四大区域之间创新要素配置水平存在较大差异,且呈“东部地区—中部地区—东北地区—西部地区”依次递减之势;四大区域内各省份之间创新要素配置水平的相对位次差异显著,且呈现不同变化态势。因此,应通过优化创新要素配置模式、健全创新资源配置结构、增强存量配置合理性方式,加速推进中国创新要素配置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选取2011—2020年A股上市公司面板数据,运用面板门槛效应模型探析数字产业化对实体经济转型的影响及内在机理。研究发现,数字产业化对实体经济转型具有显著驱动效应,且二者为非线性关系,而创新要素配置能够强化数字产业化对实体经济转型的驱动作用。时间异质性检验发现,2016—2020年间数字产业化对实体经济转型具有更强的驱动效应。空间异质性检验表明,数字产业化对东部地区实体经济转型驱动效应更为显著。机制分析表明,数字产业化可通过降低企业生产成本、优化收入结构促进实体经济转型。未来应纵深推进数字产业化、强化区域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发挥数据要素的乘数效应,助力实体经济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1.
Building regional innovation system has become the important means to upgrade competence of both country and region. Based on comparatively analysis of the metropolitan innovation systems of major innovation centers in the world, this paper concludes four modes of metropolitan innovation system, which are comprehensive knowledge innovation, venture entrepreneurship, learning and overtaking, and Science Park as a carder. According to the four modes and tri-spiral theory of RIS, this paper designs the mode of Shanghai innovation system of overtaking by learning, emphasizing composite innovation player combined firm, university and government, and the strategic aim to build regional and even international innovation center through knowledge innovation, systemic innovation, organizational innovation, cultural innovation and effective control.  相似文献   

12.
马茹  王宏伟 《技术经济》2017,36(3):54-60
利用2007—2014年中国城市层面的数据,通过计算加权相对泰尔指数,对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三大城市群的创新非均衡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中国城市群创新活动存在地区差异,且主要体现在创新人力资本和以专利申请量表征的创新产出方面;京津冀城市群内部的创新差异较长三角城市群和珠三角城市群更为明显,且近年来其创新产出极化现象持续加剧;长三角城市群和珠三角城市群的R&D经费投入差异和创新产出差异明显缩小;中心城市的"虹吸效应"导致的创新人才的区域差距是三大城市群亟待解决的共同难题。  相似文献   

13.
企业技术创新行为的内部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企业技术创新行为是多种合力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企业内部环境是其主要影响因素之一。从管理体系、组织目标、资金技术条件、企业文化等几方面入手,阐述了内部环境因素对技术创新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梁慧超  李燕飞  金浩 《现代财经》2007,27(10):75-79
通过统计数据,建立经济评估体系,对三大都市圈进行了分析比较,并对京津冀都市圈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表明:京津冀的经济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与“长三角”、“珠三角”有一定差距;京津冀都市圈区域内部发展极不平衡;区域内工业结构趋同。与“长珠三角”比较,京津冀都市圈区域经济的发展存在较大空间。应把充分利用地理、资源和人才优势,形成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发挥政府宏观调控职能,作为推进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取向。  相似文献   

15.
在动态复杂环境下。持续创新是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评价标准。本文通过对相关学者和企业管理人员进行开放式问卷调查,探索了企业持续创新的影响因素,并运用因子分析法探讨了持续创新的关键影响因素,以期为企业培育持续创新机制、增强和提升持续创新能力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文章分析了技术创新的路径与垃圾焚烧发电技术创新环境、条件,认为目前我国不具备垃圾焚烧发电技术自主创新的条件,只具备模仿创新的条件.因此,当前我国垃圾焚烧发电技术创新路径应是以模仿创新为主,并逐渐向自主创新转变.  相似文献   

17.
技术创新研究在中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经济和管理类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和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等数据库进行检索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展示了技术创新研究在中国大陆的发展状况。根据文献发表情况,将技术创新在中国大陆的研究划分为创新理论的消化(1989—1992年)、创新理论的本土应用(1993—2000年)和创新研究的拓展与再创新(2001年及之后)3个阶段,并对3个阶段的研究特点、研究方向的发展变化、研究工作与中国经济发展的相互作用等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分析。最后,对今后技术创新研究在中国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推测。  相似文献   

18.
新的结构发展期,加快资源型产业升级对经济可持续和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将可耗竭资源因素引入有关产业结构和技术创新的理论模型中,分析技术创新对资源型产业转型升级的作用机理。将地区产业划分为资源型产业和创新型产业,借助夹角余弦的思想构建资源型产业升级的动态指标,利用2005-2016年间中西部地区17个省、市、自治区(西藏除外)面板数据进行计量分析。结果显示:技术创新是资源型产业升级的内生驱动力,而政府的调节效应却因资源型产业发展阶段的不同而不同。为此,需根据资源型产业的发展阶段,制定适宜的转型升级策略。对处于成熟期的资源型产业,宜借助政府的政策引导和调节作用,激励企业向非资源型产业发展。对处于衰竭期的资源型产业,则要更加注重创新技术的培育和应用转化。  相似文献   

19.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生态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形成是一个动态、长期的过程。在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内涵及其特征分析的基础上,构造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生态链,并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生态链各作用因子,如刺激因子、激励因子、维持因子和保障因子等作了深入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20.
我国区域创新能力分布和影响因素的空间分析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康继军  侯雪琨 《技术经济》2011,30(3):1-6,116
研究了1998—2007年我国31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的自然科学基金申请数与其影响因素的关系;考虑到区域变量间存在空间相关性,采用普通面板模型与空间面板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得出我国科技创新水平的分布规律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东部地区的科技创新水平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提出落后地区政府应加大本地区对科研资金和人力的投入,改善科技创新水平发展不平衡的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