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FDI、客户追随与外资银行进入:来自中国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回顾外资银行进入动因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借鉴国外同行的分析方法,对“客户追随假说”在中国的适用性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追随客户现象在中国得到了较好验证。FDI和出口对外资银行的进入有着显著的正面影响,而进口与外资银行的进入显著负相关。从政策层面上看,可以通过协调外国直接投资、贸易和管制等多种政策工具以应对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经济的冲击。  相似文献   

2.
通过研究外资银行母国客户及中国区位优势对外资银行进入的影响,显示外资银行进入国内的规模同FDI和出口正相关,同进口负相关.中国的区位优势对外资银行具有一定吸引力,国内银行业竞争水平的提升一定程度上可以限制外资银行进入.  相似文献   

3.
外资银行进入与我国商业银行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声祥 《经济前沿》2006,(2):97-100
2001年以来,按照WTO的相关协议规定,我国逐渐放开了对外资银行进入中国的一系列管制,外资银行趋势纷纷扩大在中国的投资规模和业务范围,中外资银行之间的竞争与合作日益深化。本文分析了外资银行进入的动因及对国内银行业可能产生的影响,对国内商业银行改革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外资银行进入我国可以追溯到一百多年前,但在改革开放以后,外资银行在中国才得到新的发展。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外资银行争相进入中国市场。本文对新时期外资银行在中国的绩效与布局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5.
论过渡期的外资银行监管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入世后,外资银行在毕业务将获得巨大发展,五年后,外资银行将与中资银行享有同等国民待遇,五年过渡期内,加强对外资银行的有效监管,对于维护正常的国内金融秩序,降低外资银行进入后对中资银行的不利影响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在华外资银行的发展趋势与监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79年第一家外资银行机构——日本输出入银行经批准进出北京设立代表处,拉开了外资银行进入中国金融市场的序幕。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外资银行进入中国金融市场的速度不断加快,与中资银行的竞争与合作也全方位的展开。在这种形势下,对在我国的外资银行业务竞争状况及发展趋势进行调查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在华外资银行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对在华外资银行的监管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7.
在华外资银行的发展现状及监管体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外资银行进入中国,最关键的贡献在于向中国银行业展示了现代银行特有的治理机制和先进的管理方式,促进了中国银行业服务水平的改进,加快了中国经济改革的步伐.外资银行的监管是伴随外资银行的进入开始的.2006年,中国将应入世承诺全面开放金融业领域,更多外资银行业务将通过合法程序进入中国金融市场,因此当前全面分析外资银行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监管体系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黄麟堡 《时代经贸》2007,5(11X):37-38
从2007年4月23日开始,汇丰银行、花旗银行、渣打银行和东亚银行北京分行正式向本地居民开办人民币业,拉开了中国金融全面开放、外资银行全面进入中国的序幕。外资银行全面进入中国,带来机遇的同时也给年轻的中国银监会(CBRC)如何实现对本国银行业的有效地监管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本文将主要从中国对外资银行的市场准入、市场运营、市场退出监管的现状出发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最终提出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后WTO时期外资银行监管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磊 《现代财经》2007,27(9):14-16
后WTO时期银行业全面开放,外资银行进入中国更加自由和便利,从而加大了金融风险,也给外资银行监管带来了严峻挑战。我国内外资银行有别的监管模式已不适应对外资银行有效监管的客观需要,宜通过制度创新来构建高效的外资银行监管机制。应以审慎性原则为核心,以风险控制为目标,以WTO规则为基准,完善外资银行监管模式;还需依据《巴塞尔协定》明确规定我国外资银行监管的国际合作框架。  相似文献   

10.
陈旭东  曾勇 《技术经济》2014,(12):115-122
利用实物期权方法,在考虑未来退出灵活性的情况下,分析了外资银行对进入中国市场模式的选择。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市场波动率和外资银行退出收益率的增加,外资银行选择少数股权进入模式时的退出价值大于选择独立发展进入模式时的退出期权价值,因此外资银行倾向于选择少数股权进入;随着外资银行经营效率的提高和中资银行本土化优势的减弱,外资银行倾向于选择独立发展模式进入。  相似文献   

11.
王祺 《经济论坛》2005,(21):100-102
一、外资银行在华发展现状 外资银行进入我国始于1979年,日本输出银行在北京首设办事处,成为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标志。2001年12月11日,我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银行业的对外开放也步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此后,我国逐步取消了对外资银行的限制。  相似文献   

12.
中国加入 WTO至今 ,已有一些外资银行开始进驻中国市场。但我们对外资银行的监管研究甚少。随着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数量的增加 ,我国对外资银行风险监管问题的研究也日趋紧迫。本文拟对有关问题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在华投资的外资银行越来越多,理论界对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动因的实证研究相对较少。文章运用时间序列回归分析方法对外资银行在我国投资的动因进行了分析,发现外国对我国的直接投资规模、我国人均GDP、国内存贷款利率差、我国银行业对外开放政策是影响外资银行进入中国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14.
《经济视角》2008,(8):8-8
7月18日,吉林省首家外资银行——韩亚银行(中国)有限公司长春分行正式开业。据悉,韩亚银行是世界100强银行之一,也是较早进入中国的外资银行。2007年年底,韩亚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在北京成立,全面拓展在中国的业务领域。今天开业的长春分行是吉林省首家外资银行,也是韩亚银行(中国)有限公司的第6家分行、第8家营业网点。  相似文献   

15.
吴佳 《商周刊》2011,(12):70-73
改革开放后,中国开始允许外资金融机构进入,青岛作为中国东部的沿海开放城市,成为不少外资银行设立分行的首选。1991年5月,应青岛市外经委邀请,香港上海汇丰银行中国业务有限公司总经理罗素访问青岛。1992年1月,汇丰银行设立青岛分行后,1993年正式对外营业,这是改革开放后外资银行在青岛设立的首家分行。30多年来,外资金融机构在青岛的发展越来越迅速。如今,青岛已有10余家外资银行及代表处,成为山东省外资银行最为密集的地区。他们名称不同、国籍不同、法人身份也有不同,可是在百姓市民的眼中,众  相似文献   

16.
吴玲凤 《经济论坛》2011,(12):122-124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外资银行纷纷进入中国,首先引发的是一场人才大战。我国国有商业银行面临国内银行和更多国外外资银行抢夺人才的严峻形势。本文针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展开讨论,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叶莉  陈立文 《现代财经》2007,27(10):3-6
随着2007年WTO过渡期的结束,外资银行将以更快的速度进入我国。外资银行的进入,在促进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容忽视的金融安全问题。为此,应对外资银行进入的宏微观效应进行评估,并运用理论模型,分析外资进入的替代效应与进入后的监管信息约束效应。面对银行业的全面开放,在我国银行业竞争力相对较弱的现实情况下,为避免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银行业造成过度损害,有必要采取相应的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18.
谢冰玉 《广东经济》2016,(14):165-166
一、引言 1979年日本输出入银行在北京设立第一家代表处,从此拉开了外资银行进入中国的帷幕.30余年来,随着中国加入WTO和经济金融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来自不同国家的外资银行在中国设立不同形式的金融机构;截至2015年12月,共有45家外资银行在华设立法人机构,总资产达到26808亿元,毋庸置疑外资银行已经成为我国金融业中重要的成员.外资银行在华发展的这些年引起了众多学者对于外资银行进入带来的影响的讨论.对外资银行竞争力进行实证研究,可以明确其所处位置.  相似文献   

19.
中国加入 WTO使银行业像其他许多行业一样,向世界敞开了大门,外资银行全面进入与竞争就在眼前。外资银行与我国商业银行竞争的焦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业务的竞争,二是人才的竞争,而其中人才竞争是根本性的竞争,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一、人才竞争日趋白热化   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其业务的开展迫切需要有熟悉中国国情与市场的人才,因而其首要任务就是要网罗一批国内银行的业务骨干和人才,从而为国内银行业人才提供良好的选择机会。一方面,由于外资银行具有雄厚的资金实力,先进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方法,优质高效的…  相似文献   

20.
2001年以来,按照WTO的相关协议规定,我国逐渐放开了对外资银行进入中国的一系列管制,外资银行趁势纷纷扩大在中国的投资规模和业务范围,中外资银行之间的竞争与合作日益深化.本文分析了外资银行进入的动因及对国内银行业可能产生的影响,对国内商业银行改革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