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孟祥昇 《经济》2007,(4):35-35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了当前经济运行的突出问题:"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依然偏大,银行资金流动性过剩问题突出,引发投资增长过快、信贷投放过多的因素仍然存在.""流动性过剩"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表明这一问题已经引起了国家决策层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
当前中国依然处于高经济增长阶段 中国经济总的形势是好的:经济年增长7%以上是高增长,而预计今年中国的经济增长仍在9%~10%.因为中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工农业投资机会多,供给仍然不足,需要满足市场需求.目前服务业在中国GDP中所占的比重只有30%左右,仍有很大潜力,因此中国依然处于高经济增长阶段.  相似文献   

3.
《经济视角》2008,(1):1-3
对中国经济而言,2007年是不平静的一年。“三过”问题(投资增长过快、信贷投放过多、外贸顺差过大)依然存在,结构性价格增幅持续走高,资本流动性过剩势头较猛,国民经济运行中积聚着一定风险。面对这些问题和风险,中央及时出台了一系列宏观调控的政策措施,力求使中国经济的巨轮沿着又好又快的轨迹前行。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中央适时采取稳健的财政货币政策,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但我国经济仍处高位运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一些商品价格居高不下,经济过热风险依然存在,暴露了我国经济运行中深层次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上述问题,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我国经济战略转型。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中国对巴西非金融类直接投资迅猛增长,双边经济合作步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中国对巴西投资在投资结构、动因、行业和地域分布等方面都呈现出一些积极的变化趋势。与此同时,中国企业在巴西仍然面临着来自政治、经济和社会因素的诸多挑战。本文分析了近年来我国对巴西非金融类直接投资的趋势特点和中国企业在东道国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从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利率等市场化调控手段的运用,到“管 住土地,管紧信贷”等行政措施出台,2004年中国政府有效抑制了固定 资产投资过快增长的势头,遏制了经济运行中不健康、不稳定的因素, 为2005年的经济增长打下良好的基础。虽然还存在这一些不确定 因素,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2005年中国经济将会延续2004 年快速增长的势头,仍将处于扩张期。  相似文献   

7.
前三季度中国经济所表现出来的“温度”,就如“秋老虎”,热力不减,余威正劲。已经公布的数据是有力的佐证——上半年GDP达10676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1.5%,其中二季度增速更是高达11.9%,创下本轮经济增长周期的新高。“三过”——投资增长过快、信贷投放过多、贸易顺差过大,依然是困扰中国经济平稳增长的主要问题。其一,投资增幅仍处高位。上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虽然同比回落3.9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8.
卷首语     
中国经济正处于一个较好的成长期。2003年经济增长突破9%,与此同时,经济生活中也出现了一些引起社会高度关注的问题。尤其是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已经超出正常范围。在经济增长率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的增长与居民的消费增长之间存在着负相关的关系,而经济增长不可能偏离其内在趋势过远。较低的居民消费增长率不利于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因此,我们应适时调整宏观经济政策,更多的重视全社会消费总量的增长,尤其应重视改善中低收入家庭的生活水平。为此,本期请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刘伟在《调整我国目前经济增长方式》中…  相似文献   

9.
2014年上半年我国宏观经济运行总体保持平稳、增长稳中略升。制造业和房地产投资告别高增长时代由此导致投资放缓,消费亮点不多但整体趋稳。由于宏观运行中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私人投资意愿趋弱,货币供给快速增长且实体经济融资困难,企业成本高位运行挤占企业利润等,经济运行仍然面临下行压力。综合各种因素判断,在"微刺激"政策效果不断显现的情况下,预计下半年我国宏观经济运行更加稳定。然而,中国经济增长在中高速增长"新常态"中仍面临经济结构和社会、政治体制、收入分配等多项改革任务。  相似文献   

10.
姚新超 《经济月刊》2010,(10):46-48
中国今年上半年各项经济数据表明,本来比较担忧的经济是否面临二次探底、物价上涨压力是否持续走过、欧洲一些国家主权债务危机是否持续恶化等问题,没有预想的那样严重,目前国际国内经济生活中尽管仍然充满不确定因素,但总体情况比预期要好。上半年,对外贸易是最大亮点,实现了快速恢复性增长。今年1-7月,进出口总值为16170.5亿美元,  相似文献   

11.
资讯     
风标在2006年6月1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温家宝总理分析了当前经济形势,指出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仍然是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货币信贷投放过多,特别是结构性矛盾突出。会议指出“要用经济手段有针对性地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遏制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把好土  相似文献   

12.
路戎 《经济问题》1989,(1):6-10
(一)改革以来,我国的社会投资特别是固定资产的投资状况,依然存在着规模过大、增长失控的弊端。1987年与1978年相比:国民收入增长额为6,143亿元,增长2.04倍,但仅全民所有制单位的固定资产投资就增加了1,593.3亿元,增长2.38倍;从相对数来看,在1979—1986  相似文献   

13.
当前中国已经成为对外投资发展速度和规模增长很快的国家,这种对外投资在中国不同的地区之间存在一些共性,但同时又呈现出一些不同的特点.天津市作为全国经济发展速度较快的地区,其对外投资的规模和某些地区相比较,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从企业层面研究天津市的对外投资的动机,力图给更多正在或准备进行对外投资的企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2005年上半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67422亿元,同比增长9.5%,比去年同期略低0.2个百分点。同时,投资、出口、消费增长也仍保持相对较好的势头。就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国内出现了对中国宏观经济形势的争议。我们认为,尽管GDP增长率仍然维持在强劲水平,但增长动力已然改观,中国经济处于未冷但已趋冷的转折点。景气巅峰已过、投资强势依旧、物价加速回落和企业利润缩减是目前宏观经济运行的四大特点。如何尽量缓解经济景气的下滑,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5.
樊纲 《经济导刊》2013,(11):69-70
<正>稳健的增长目前仍然是政府经济政策的基本内容。这不是新的理念,往届中国政府同样是规避经济过热的,但政府的经济政策有时候很难避免市场冲击。比如2004-2007年,在美国和其他一些国家金融危机和房地产泡沫影响下,全球经济是过热的。中国经济也增长迅猛,国内投资增速非常快。政府并不希望经济增速过快,努力为过热的市场降温。距今最近的一次过热发生在2009-2010  相似文献   

16.
消费、投资、出口是促进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然而我国的三驾马车却并未并驾齐驱。在当前金融危机余波未平的环境下,出口受阻,消费依然是拉动内需的关键一环。目前,我国主要还是靠投资和出口拉动经济,所以促进消费仍然是扩大内需和经济学研究的重中之重。本文主要从对我国居民当前消费情况的分析及影响居民消费的几大因素入手,创新性的提出一些新观点和新建议,使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可以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中国与蒙古国合作关系的不断深入,次区域经济合作发展呈现良好、健康的发展态势。但中蒙次区域经济合作发展中依然存在基础设施建设较为滞后、经济贸易逆差过大、经济合作层次和水平较低、边境地区产业发展相对滞后、次区域经济合作制度框架尚需完善等问题。为推进中蒙次区域经济合作发展,应提高次区域经济合作意识,加强政府的引导作用;完善次区域经济合作制度框架,改善投资与合作环境;加大中蒙大通道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积极开展边境互贸合作,共建跨境经济合作区。  相似文献   

18.
杨玉华 《经济论坛》2003,(14):23-24
在我国经济增长中,外资经济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入世以来,我国经济增长依然保持“三马拉动”的态势。2001年,我国出口贸易增长14%,投资增长24%,消费增长8%。其中,外资企业进口、出口总值1420.27亿美元,同比增长16%,分别占进出口总额的51.7%和52.5%,我国经济对外依赖度已经达到50%(进出口贸易额/GDP)。迄今为止我国实际利用外资突破了4200亿美元,外商投资已经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入世诸多的利好因素提升了外商投资的预期和热情,但从国内国际的情况看,不利于外资增长的因素依然很多。1.“9·11事件”以来,世界经…  相似文献   

19.
本文反思了中国经济增长核算的准确性问题,并回应了针对作者早些时候所做估算的一些批评。作者认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数据在大多数年份是可靠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作者还对其有关中国经济增长核算方法的批评进行了回应。  相似文献   

20.
中国最近20年的经济快速增长,伴随着中国的工业化和初步城镇化的过程。因此,中国的经济增长被打上了投资拉动型的标签。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中国的经济结构也逐渐形成了高投资、低消费的模式。基于这一背景,中国投资过热论,甚至是中国投资崩溃论的观点开始较为频繁地出现。中国的投资过热是一种假象,中国存在着较为严重的投资高估。如果剔除掉中国投资中的高估部分,那么中国的经济结构将更加合理,中国的投资效率也会得到进一步地提升。同时,中国未来的城镇化过程以及制造业的去工业化过程都需要大量的投资来带动,所以在投资高估的背景下,投资依然是中国未来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