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 毫秒
1.
文章以空间经济学为理论基础,考察了长三角都市圈16个城市1981年至2010年间区域集聚扩散功能的演化,并将影响该功能的潜在动因划分为城市空间效应和总体经济增长效应。随后构建空间权重矩阵,利用空间计量经济学方法考察区域之间的互动关系,实证研究证明,在过去近三十年间长三角都市圈呈现明显的经济扩散效应,这种扩散效应既是长三角都市圈内城市之间存在空间竞争效应和空间补充效应的结果,也是部分城市存在空间总体经济增长效应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经济增长的区域影响与集聚效应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我们以长江三角洲内圈层的上海、江苏省七市和浙江省六市为分析对象,根据历年《浙江统计年鉴》、《江苏统计年鉴》和《上海统计年鉴》提供的数据,对74个市县基本分析单位1995年~1997年的GDP平均实际增长率和整体增长率作一比较。各市县1995年~1997年平均实际经济增长率依次从大到小排列在前10位的是新昌县(25.72%)、嘉善市 相似文献
3.
金融机构的集聚,提高了不同类型金融机构的合作效率,加快了资本流动速度,增加了产业结构调整的成效,促进了经济增长速度。由于省域之间的经济活动交流密切,所以省域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空间溢出效应。在指标计算上采用综合评价法得出金融集聚指数,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分析西北五省金融集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金融集聚对经济增长有明显的正向溢出作用;引入的控制变量“政府投资”对经济增长也具有较明显的影响作用。金融集聚空间溢出效应的有效发挥,需要政府给予宏观政策支持,积极推进区域间金融交流与合作和区域金融中心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5.
对物流产业集聚、扩散的内涵进行了探讨,并对物流产业集聚与扩散演化机制、演化模型与规律的理论基础与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从集聚经济、集聚不经济出发,提出物流产业集聚与扩散演化机制框架,分析其基本演化过程,讨论了影响物流产业演化的间接因素和直接因素。 相似文献
6.
基于新经济地理学和内生增长理论,构建了一个贸易自由度约束下的局域溢出模型,探究了创新的空间扩散与集聚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对称均衡是模型的唯一内点均衡;当角点均衡时,存在唯一的贸易自由度支撑区间,此时,如果运输成本变小,则技能劳动力、R&D部门、制造业部门以及创新活动将变得更集聚,同时创新的空间扩散程度变大,外围区域在研发创新方面的劣势减弱;从增长和福利评价的角度看,在技能劳动力存量不变的条件下,创新的空间扩散对整个经济体的经济增长并没有影响,然而,当区域的经济增长源于可流动的技能劳动力集聚时,中心区域的技能劳动力和普通劳动力总是偏好集聚状态,当且仅当创新的空间扩散效应足够大或者集聚租金较小时,外围区域的普通劳动力偏好集聚状态。因此,降低运输成本,提高贸易自由度,有助于增大创新空间扩散效应,减小集聚租金,提高全域劳动力福利水平,从而促进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7.
文章根据1997年~2010年中国高技术产业的产值数据,计算了分行业的EG指数和Moran指数,以考察中国高技术产业空间集聚的行业特性。研究发现:其一,航空航天器制造业为高度集聚,医药类和电子信息类的高技术行业分别为中、低度集聚,这种行业差异主要由政策、技术、资金等多种市场进入壁垒综合导致;其二,航空航天器制造业布局为负空间自相关,说明高产值区域的集聚经济效应尚未明显地向外围地区扩散,其它高技术行业布局均为正空间自相关,说明高产值区域在空间上呈现彼此邻近的片状分布。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新经济理论框架下梳理劳动力空间集聚影响经济增长的作用路径,即:劳动力空间集聚通过正向的本地市场效应、价格指数效应、知识溢出效应,以及负向的市场竞争效应共同作用于经济增长。由于各效应产生的时间和条件不同,劳动力空间集聚先是促进经济增长,但达到一定程度后,集聚成本上升并超过集聚收益,转而对经济增长产生不利影响,由此提出假设:劳动力空间集聚对经济增长存在“倒U”型非线性影响。同时,通过数理公式推导,并在此基础上构建空间面板计量模型,运用GMM等估计手段,再次证明:劳动力空间集聚度存在“天花板”效应,劳动力空间集聚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存在一个适度的区间。 相似文献
9.
10.
采用洛伦兹曲线分析港口物流集聚程度,并分析港口物流集聚的技术驱动力、区位驱动力、市场驱动力、经济驱动力和政策驱动力五大驱动力机制,然后采用Logistic模型分析港口物流集聚动力空间对区域经济的影响效应。 相似文献
11.
首先分析浙江省域范围内主要内河水网的河道总长度长、等级内内河航道里程总量大、内河河道主要分布在经济较为发到的地区等优势,接着讨论汛期水量大枯水期水量小、潮汐影响大、等级航道比例不高、内河通航里程逐年减少等不足。然后结合浙江省水运物流的现实情况,归纳水运物流目前的货物量持续增长、水运量占总货运量的比例变化不大、水运货物多为大宗低值商品等发展特点。最后提出航道信息系统建设及航道资料公布、财税政策适当向航运企业倾斜、错位发展、加大航道投资、增加通航里程,提高通航级别、协调水库蓄水,形成阶梯布局航道等建议。 相似文献
12.
选取云南省2008-2012年各州市的GDP数据,运用空间统计分析方法对其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关系、时空变化特点进行研究,并初步探索游客数量与区域经济间的时空关系。 相似文献
13.
如何实现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已逐渐成为研究热点。本文选取了24个生态及环境经济指标,采用耦合模型,对吉林省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协调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86-2008年吉林省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系统发展的耦合协调度总体呈上升趋势,从濒临失调衰退类型演变为中级协调发展类型,但协调度则呈先上升后略有下降趋势,表明近年来吉林省社会经济发展给资源环境发展带来较大压力。 相似文献
14.
基于SPSS的区域物流竞争力评价分析——以浙江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SPSS软件,对浙江省各地区区域物流竞争力进行实证研究,通过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法的结合,对11个市区域物流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并分类,得出结论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基于2008-2018年贵州省9个地级市和自治州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高铁开通对区域要素禀赋与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高铁开通在总体上促进了贵州省区域经济增长,提高了劳动力要素的相对丰裕程度。然而,高铁开通并未表现出技术溢出作用,反而降低了劳动力和资本要素的边际生产率,对要素禀赋结构优化和区域经济长期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基于此提出,应因地制宜科学规划高铁建设,推进科学技术创新,加强高素质人才培养与引进,优化营商环境,提升社会保障水平,以发挥高铁的扩散效应,降低聚集效应,进而改善要素禀赋结构,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当前国际上出现了一种“企业规模无关论”的新观点,与我国目前盛行的“唯规模经济论”截然相反。笔者以为,上述两论都失之片面,正确的理论是在承认的前提下,将规模经济分为两类:专业规模经济和综合规模经济。前者因专业化分工效应而扩大产销规模与市场份额;后者因企业(集团)内部协调成本小于市场交易成本而获得效应。随着市场发育和市场交易成本下降,拥有专业规模经济的企业集团,比之拥有综合规模经济的企业集团更能适应市场的变化与竞争。 相似文献
17.
区域特色经济形成与发展的先决条件和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及乡镇企业的巨大贡献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但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乡镇企业出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区域特色经济形成与发展的先决条件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认为区域特色经济是在一定外部条件下,内生自发的经济发展模式,是提高国家经济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和乡镇企业发展兴衰成败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18.
21世纪以来,浙江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主要经历了探索萌芽期、普及发展期和提质升级期三个阶段,取得了冷链基础设施持续强化、转运和分拣包装承载能力不断加强、市场规模显著扩大的成绩。但资源结构不均衡、中间环节较为复杂、企业增收盈利困难、科技支撑不足、缺少专业人才等问题仍明显存在,因此,需进一步加强对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政策支持,强化智慧物流与数字农业融合对接,加大对新标准的探索实践等,不断推动浙江农产品冷链物流实现新发展。 相似文献
19.
浙江经济的持续发展,使物流人才的需求急速增加。根据浙江省经济发展特点及高职物流教育现状,确定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培养目标、专业方向及教育定位,培养适应浙江省经济发展需求的高职物流人才,成为物流专业人才培养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20.
王龄萱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21,(10):44-45
高速铁路的建设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是全面的,从江苏的区域经济系统的重组,形成新的区域经济体系。在未来运输体系中高铁会占有重要地位,带动整个区域运力的提升。苏北高铁建设将加快江苏区域经济的发展,降低整个物流成本,增加区域物流有效需求,加强区域经济的合作,提升城市功能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