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西部地区生态农业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雪绸 《经济前沿》2006,(11):24-26
西部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一个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只有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才能使西部地区农业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实现农业的持续发展。本文分析了发展生态农业对西部地区农业可持续的意义,探讨了西部地区农业生态环境的现状,提出西部地区发展生态农业的一些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由于西部特殊的自然、经济和社会发展条件的相互交织、相互制约,加之“入世”给我国农业所带来的冲击,使得西部地区农业发展举步维艰。全面、冷静地分析和理解西部地区农业生产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的一系列问题、困难和障碍,是实现西部大开发反贫困战略目标的基础。从发展生态农业的角度,探讨了西部贫困地区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3.
对西部地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部地区农业的发展面临着生态环境比较恶劣的现实,这就要求必须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发展生态农业不仅可以改善西部地区农村生态环境,增加农民经济收入,而且可以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分析了西部地区发展生态农业的意义和作用,并在探讨农业生态环境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西部地区发展生态农业的一些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生态文明、生态产业与西部大开发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的现实决定了西部大开发的核心是生态环境的恢复与重建,将其与农民的脱贫相结合、与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相结合,使农民成为发展生态产业和进行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同时,西部大开发必须进行观念创新,逐步树立生态文明观,通过发展生态产业的主体产业--生态农业,实现西部地区的农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我国西部农业灾害的特点及减灾对策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何爱平 《经济地理》2001,21(1):19-22,46
我国西部地区农业生态环境脆弱,各种农业灾害分布广泛,发生频繁,历来是制约西部农业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在分析西部农业灾害的特点和自然与人为成因的基础上,从维护整个西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农业减灾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6.
在西部大开发中,农业开放是基础,而水土资源则是西部农业开发的重点和希望,西部大开发应以生态环境的恢复和建设为核心,以水土资源的保护和永续利用为重点,本文从提高农业水土资源的质量、利用率和利用效率等方面,提出了实现西部地区农业水土资源永续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西部大开发中的农业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举世瞩目的西部大开发中,农业发展是重中之重。通过对美国西部大开发过程中的农业发展的研究,指出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即实施农业产业化、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特色农业、实施可持续农业发展战略,改善生态环境等。  相似文献   

8.
《经济师》2016,(3)
农业是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我国西部地区幅员辽阔,自然条件复杂,区域差异显著,由于历史、经济的原因以及人们对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不足,西部地区的农业生态环境有不断恶化之势。如何建设好西部农业生态文明,对于我国农业生态文明建设的整体推进有着重要的影响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西部农业资源利用的障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部地区是我国生态环境最为脆弱、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是西部大开发中面临的现实问题。因此分析西部地区农业资源非持续利用的现状及成因对西部大开发中的农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西部地区农业资源面临的危机土地质量差,经营粗放与东部相比,西部普遍存在着集约化程度低、经营粗放等状况,手工、人力耕作仍相当普遍。西部地区农家肥施用不多,一般在11250~22500kg/hm2,化肥投入水平也很低,仅为东部投入化肥量的2/3。西部土地的26.5%为难以农用的裸岩和沙漠,由于土地质量差、投入低,加之粗放式经营,以致中、低产田…  相似文献   

10.
西部的大部分地区工业化程度不高,农业是西部的主要产业,农业在西部的生态经济建设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一方面,农业是西部生态环境影响最大的产业,农业开发方式不当,破坏植被,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是西部主要生态问题,在西北集中表现为干旱缺水。另一方面,农业又是受生态恶化影响最大的产业,特别是水资源的短缺和配置不合理,使得农业  相似文献   

11.
首先,建立4种空间权重矩阵,运用Moran′I检验证实了农业生态环境空间相关性;其次,构建基于库兹涅茨曲线的空间计量模型,将区域创新能力纳入研究框架,运用2005-2013年我国内地31个省份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区域创新能力、农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关系,并对各影响因素空间效应进行分解;最后,对统计结果进行稳健性检验。结果表明,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间呈正U型曲线关系,而区域创新能力提升将显著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并进一步促进我国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中国省域科技创新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时空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向丽 《技术经济》2016,(11):28-35
以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为研究对象,构建了科技创新与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变异系数法和协调发展度模型,实证测算了2009—2013年中国省域科技创新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度并分析了其时空特征。结果表明:中国省域整体科技创新综合发展水平明显滞后于生态环境综合发展水平,且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的所有省份均属于科技创新滞后型;科技创新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度总体偏低且变化平稳,但考察期内不同省份存在明显的时间分异,并呈现出显著的"东高、中西低"的空间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13.
魏伟  缪江波  夏俊楠  武静 《经济地理》2020,40(2):132-142
研究湖北省长江经济带沿岸地区生态空间、农业空间、城镇空间的空间分布特征及时空演化规律,对于促进国土空间格局优化、实现沿江地区绿色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时空维度对2010、2015及2017年湖北省长江经济带沿岸15 km内的土地利用及“三区空间”演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0—2017年,城镇空间不断侵占生态空间和农业空间,农业空间同步占据生态空间,生态空间明显减少;生态空间转化为农业空间最为显著,农业空间、生态空间转变为城镇空间是空间交叉转换的主流趋势;地理基础条件决定了“三区空间”的总体分布特征,相关政策推进了生态环境保护和城镇产业模式调整,但在农业空间的功能提升、城镇空间的集约高效利用、底线控制等层面还存在政策短板和有效的落地机制,总人口和城镇人口规模的增加以及乡村人口规模的稳定,是城镇空间与农业空间增长的内在动力,“土地利用—空间结构—经济发展”之间的互动耦合机制明显。  相似文献   

14.
精确农业发展与农业生态工程创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分析了西方精确农业的主要目标及技术思想,比较了中国农业生态工程与精确农业的异同点.提出农业生态工程研究及实践具有独特的功能与作用,同时亦应正视自身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吸收精确农业有关原理及方法,在理论规范化、手段现代化、过程监测及其控制自动化、增加高新技术含量、与信息技术、机械工程专业有机结合、提高工程设计可操作性等方面努力,推动农业生态系统设计与管理的信息化与知识化,逐步形成基于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及机械工程装备的农业生态工程技术体系,为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系统与实现以科学技术化为本质特征的农业现代化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5.
欧盟农村发展计划及其农村发展行动联合计划(Leader计划),有效促进了欧盟农村创新体系各主体之间的合作,推动了农村社会化创新,是欧盟推动农村发展的一种创新陛政策实践。通过对欧盟Leader计划、欧盟农村发展计划及推动农村社会创新的政策措施等进行研究分析,提出了推动我国农村社会化创新的建议:充分发挥农民的主观能动性,推进农村社会创新;利用经济刺激手段,提高农产品质量;实施生态补偿,引导农民保护环境;建立公私合作伙伴机制,促进农村社会化创新。  相似文献   

16.
绿色壁垒背景下我国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绿色壁垒是当今国际贸易环境中发达国家普遍采用且不断加强的一种贸易保护方式。绿色壁垒导致我国农产品出口量下降、出口收益降低,加大了我国农产品开拓国际市场的难度。生态农业产业化既重视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又把绿色农产品的产加销联接为一个整体,发挥整体功能,提高经济效益,是应对绿色壁垒的有效方法。推进生态农业产业化应结合我国实际,积极借鉴国外经验,加快农业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加大科研投入,鼓励科技创新,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科技附加值。  相似文献   

17.
恢复西部原有良好生态环境,进行西部生态环境重建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首先针对我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重建的实际情况,探讨了西部生态环境重建投资模式的评价指标,并将层次分析法(AHP)运用到西部生态重建投资模式评估中,通过实际应用说明了层次分析法在西部生态环境重建的投资模式选择中的合理性、可行性、有效性以及科学性。  相似文献   

18.
社区居民参与农业生态旅游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它是一种能够给当地居民带来收入的新型形式。这种形式以当地的社区居民参与为依托,能使农业生态旅游得到进一步发展,同时也能促进社区经济结构得到优化和生态资源与环境得到保护,双方形成良性互动发展。在广东西部经济欠发达的南充村,居民参与农业生态旅游已经具备一定的基础。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南充村居民参与农业生态旅游进行探索性研究,并提出南充村居民全面参与农业生态旅游的模式选择,这对当前新农村建设起到一定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