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绍英 《经济师》2001,(8):203-203
后勤工作是高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教学科研顺利进行,满足广大师生员工生活需求必不可少的工作。高校后勤工作搞的好不好,直接关系到高校的稳定和发展。首先,原有后勤管理体制使高校负担越来越重,那种在计划经济下形成的高校“办社会”和行政性的管理体制、无偿供给性的服务方式,已越来越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和要求。李岚清副总理在谈到高校改革时曾指出:“看来制约高校发展的主要问题是后勤,后勤是制约高校发展的瓶颈”,后勤改革势在必行;其次,从目前高校后勤的现状也决定了我们必须走改革之路。高校多年来形成的供给制模式的后勤体制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高校对后勤“包”得太多、“统”得太死,缺乏应有的活力。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建立和完善,高校后勤自身暴露了许多不适应高校发展的弊端。主要表现在:一是后勤职工手捧“铁饭碗”吃高校的“大锅饭”,管理的好坏、服务质量的优劣、经济效益的高低,同职工的切身利益没有挂起钩来,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干多干少、干好干坏、干与不干一个样的现象,挫伤了职工的积极性。二是尽管高校每年对后勤投入大量资金,但由于后勤服务的设施老化、管理不善,加之各种费用的不断提高,后勤经费仍感十分紧张,严重不足,甚至难以维持不断的维修和更新。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对高校后勤工作的要求也相庆提高,后勤服务投入越来越多,高校的负担越来越重。三是后勤管理手段较落后,漏洞较多,浪费比较严重。四是少数职工素质难以胜伤本职工作,服务水平跟不上,工作较率低,满足不了服务对象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3.
关于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杨国欣 《经济师》2006,(5):90-91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经过多年的努力,已经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但也存在着一些具体问题。文章对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主要成就和意义、高校后勤实体的属性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5.
公安高校与地方高校相比,在培养目标、教学要求和管理方式等方面有其特殊性。公安高校的后勤改革一方面无法完全实现社会化,另一方面又必须接受市场经济大潮的洗礼。所以,如何贯彻落实全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精神,优化资源配置,建立高效、优质的后勤服务体系,找到符合公安院校特点的后勤工作改革方略,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高校后勤保障社会化改革推向深入高校后勤工作是学校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改革应着眼于服务第一的观念,建立健全有效的后勤保障网络,形成全方位、高质量、功能齐全的后勤服务系统,以保证教学、科研和师生员工的学习、工作及生活需要,更好地发挥作用。同时要清楚地看到,任何一项改革必然伴随着思想的解放和观念的更新。由于受计划经济的影响,长期以来,许多同志对实行社会化保障在思想观念上一时难以转弯。有的习惯了传统的保障方式,认为原有的保障模式可靠、保险;有的只顾眼前利益,不愿从全局上考虑问…  相似文献   

7.
本文由高校后勤改革的必要性谈起,深入分析了后勤改革社会化的内涵及它在高校后勤改革未来发展中的必然趋势。再结合现下高校后勤改革的实际情况与难题,为后勤改革社会化的进一步深入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一、高校后勤改革的必然方向 1.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必然形成高校后勤服务实体。高校后勤社会化收革的实质,就是把原高校后勤服务性质的工作从高校剥离出来,实现高校后勤工作的专业化、集约化和产业化,建立起有特色的与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相适应的新型高校后勤保障系统。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核心标志是:人、则、物。实现与学校行政管理体制脱钩并从高等学校中剥离出来,成立一个独立自土、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服务型企业实体,  相似文献   

9.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面临的困境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军旗 《经济师》2010,(5):101-102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以来,许多高校已对原后勤服务进行了剥离,成立了后勤总公司,但目前存在许多问题和困难。文章通过产权理论对当前的改革进行分析,寻找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对深化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亚伟 《经济师》2009,(6):95-96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面临新的形势,必须加大改革力度,加快改革步伐,实现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1.
随着高校后勤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产生了诸如产权不清、体制不顺、会计监督职能弱化等财务问题。如何适应后勤社会化改革带来的财务管理体制、资产管理方式、预算管理、约束机制等几个方面的新变化,探索建立既适应高校未来发展需要,又符合后勤社会化改革要求的财务管理模式,是高校财务工作一项紧迫的任务。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一要理顺高校与后勤集团之间的财务关系;二要加强后勤集团的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和服务水平;三要完善监督制约机制,从设立后勤服务集团财务部、建立健全集团财务部的业务流程、完善后勤集团财务管理制度、健全监督制约机制等几方面入手,建立与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相适应的财务管理及会计核算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2.
胡方云 《经济师》2008,(8):118-119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是一场革命,是一个制度变迁和创新的过程,也是高校发展的必然要求。能过对高校后勤改革中存在的困境的分析,提示高校后勤改革中存在的问题、矛盾,并进行认真的思考,找出高校后勤改革的一般规律,走出困境,从而促进其改革健康有序地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3.
全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经过几年的探索,不少高校已经取得一定成绩和经验,促进了高校的建设和发展。但是,一些高校改革力度不大,尚未涉及如何建立和推行后勤现代企业制度这一根本性问题,因而影响着这项改革的深入发展。为此,本文仅就高校后勤改制问题谈一些设想。一、改制中的主要问题1.管理体制上事企不分。一些高校在后勤企业管理体制上仍存在事企不分问题,致使产权关系不明,资产所有权与企业法人财产权不清晰,投资者和经营者权责不明,后勤企业没有真正的法人地位。由于事企不分,企业便不能实现完全的法人财产独立,未能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做到依法经营,自负盈亏,对学校及其他出资人负有资产保值、  相似文献   

14.
时应注意严把资产配置入口关、把好资产处置出口关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作者所在单位的实际情况出发,理论结合实践,探讨了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中的模式、主体、抓手和效果四个问题,提出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没有"万能模式",要建立与当时当地的实际相适应的运行机制和完善工作机构;后勤实体不是法人主体;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抓手就是后勤自身的员工,要用好和管理好后勤员工;衡量后勤社会化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是师生对改革的认同程度等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加强高校后勤预算管理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后勤集团预算制度不完善或存在薄弱环节,长期发展缺乏预算管理的有效保障,使得高校后勤预算执行过程中存在很多不足,笔者将针对高校后勤在预算方面,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7.
关于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至今已走过二十余年、三个阶段的发展历程,虽然取得了不少成效,但仍然有亟需改进之处。只有通过理顺高校与后勤产权关系、建立科学化的后勤管理制度和改革、完善监督机制等多管齐下,才能确保改革的顺利进行,获得最大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是一项与高等教育改革紧密相连的系统工程,是精简高校管理人员、减轻高校财政负扣、增强高校后勤服务保障力的关键。推进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必须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承认后勤服务的商品属性,体现后勤服务的经济效益。第二,明确后勤服务社会宗旨,提高服务水平。第三,减轻高校财政负担。  相似文献   

19.
高校后勤服务工作社会化,其核心标志是:人、财、物逐步实现与学校行政管理体制脱钩,其现有的后勤管理体系,参与社会范围的平等竞争,变无偿服务为有偿服务,改行政拨款为收费服务。形成市场驱动,自主经营,有偿服务,自负盈亏,并以专业化、集约化、企业化的形式组建成下设若干个服务经营实体的高校后勤服务集团。转制后的学校与后勤在管理体制上形成以契约为主的甲、乙方关系。由此而带来的财务管理也要进行必要的改革,以适应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  相似文献   

20.
朱赤  王艳  高海滨 《经济师》2008,(1):132-133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是经济社会发展,也是高等教育发展和高校发展的需要。现阶段深化高校后勤社会化不能使用“齐步走”、“一刀切”的做法,而是要实事求是。遵循因地制宜、因校制宜的原则,并注意到后勤“育人”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