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陕西省为研究样本,构建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熵权灰色关联模型为基础,定量评价陕西省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运用综合评价模型解析陕西省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空间差异。结果表明,目前陕西省可持续发展能力正处于快速提升阶段,总体呈现“中西居首东部偏低、南北特定地市发展迅猛”的空间格局。生态、社会、经济等各子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空间差异同样显著。省辖10个地级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存在集群化发展态势,关中城市群特定区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领先于其它地市。最后,基于以上分析结论提出提升陕西省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文章构建了温州城市生态系统演化分析的指标体系,应用信息熵法建立了量化模型对温州生态系统演化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造林面积和人均消费性支出指标对温州城市系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其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协调程度影响最大,工业粉尘排放量和迹地更新指标对温州城市代谢系统的发展水平以及协调程度影响最大。近10年来,温州城市生态系统经历了氧化型代谢(1996~1999)—还原型代谢(2000~2002)—氧化型代谢(2003~2005)三个阶段的演变,表明温州城市代谢系统的发展水平以及协调程度不稳定,与自然生态系统协调程度降低,城市生态系统的协调度有待提高,系统活力有待改善,温州城市生态系统应重点调控温州的工业企业,重视水土流失问题,加强封山育林工作。温州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也分为三个阶段:可持续发展能力降低阶段(1996~2000),基本稳定提高阶段(2001~2004),二次降低阶段(2005),这表明温州生态系统已处于不稳定状态,在调整的过程中更应该注意调整政策稳定性、适用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3.
企业财务可持续增长能力的模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核心是财务的可持续增长.本文在确定了财务可持续增长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应用模糊数学的方法构建了企业的财务可持续增长能力评价模型,并进行了实例分析.  相似文献   

4.
可持续发展是我国上市公司面临的最大难题,上市公司普遍出现“一年绩优、二年平平、三年亏损“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上市公司缺乏核心能力,产生衰退时企业随之衰退;上市公司盲目投资,陷入多元化陷阱;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大股东掏空上市公司等。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文章阐述了高等院校绿色大学评价的内容,从绿色办学、绿色管理、绿色校园、绿色科研、绿色人才等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及层次结构模型,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指标权重和排序,为实施绿色大学评价提供了一种量化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6.
基于"保增长"目标的辽宁固定资产投资预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国家落实保增长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辽宁省提出了2009年实现经济增长11%的战略目标。经典经济理论和历史经验表明,通过投资拉动经济增长是促使经济走出衰退的有效途径。鉴于此,本文以辽宁"保增长"目标为基础,运用指数平滑及AR IMA模型方法,对实现辽宁预定经济增长目标所需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及结构进行了预测,并从保持辽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辽宁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进行了必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在界定协同创新概念的基础上,从主体、活动和客体三个角度对该概念进行了解析,明确了协同创新和一般创新的区别;明晰了协同创新体和协同创新体能力构建的概念,提出了协同创新体能力构建中的3个难题,即主体诚信问题、活动可持续发展问题、客体网络联接问题。针对上述问题,从3个方面提出了知识管理方案设计思路,包括知识创新多元化主体联盟、多维度活动联通、多层面客体联接。  相似文献   

8.
像其他许多国家一样,中国在经历了将发展等同于经济增长,经济增长加社会变革和可持续发展三个阶段后,已开始进入以人为中心的综合发展阶段①.  相似文献   

9.
生态足迹模型是评价区域可持续发展水平和能力的科学方法之一,为制定区域可持续发展政策提供了重要科技支撑。文章基于改进生态足迹方法,在生态经济系统框架下构建生态足迹变化驱动力指标体系,运用地理探测器分析了银川市2009—2017年生态经济发展状况。结果显示:银川市人均生态足迹总体呈增长趋势,人均生态承载力持续下降,生态赤字较高,生态压力较大;生态足迹分布趋向失衡,生态经济系统稳定性降低,但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数稳步增长;经济系统对银川市生态足迹变化起主导作用,总体表现为"经济子系统>生态子系统>技术子系统"。应从生态、经济、技术三方面采取措施提升银川市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0.
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非对称性和持续性研究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本文利用1979年至2004年之间中国GDP季度数据,采用三区制马尔可夫均值和方差转移的二阶自回归(MSMV(3)-AR(2))模型和贝叶斯Gibbs抽样非参数估计方法,对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非对称性和持续性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MSMV(3)-AR(2)模型对我国经济状况提供了很好的拟合,显著支持增长率序列具有三区制状态:低速增长阶段,适速增长阶段和高速增长阶段。我国经济周期的非对称性主要体现在各个增长阶段的均值、方差、阶段性之间的转移概率的不同。我国经济周期的持续性主要体现在各个增长阶段的自维持概率和阶段性之间的转移概率的不同。此外,我国经济"适速增长阶段"的稳定性最高,"高速增长阶段"的平均持续期最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