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非对称信息条件下的银行信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对称信息条件下的银行信贷段小波一、非对称信息与“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在交易中,当交易双方获得某一事件的真实信息的程度存在差异时,或者说,当交易一方知道得比另一方多时,交易双方就存在非对称信息,或者说,交易双方的信息是不对称的。由于存在信息不对称...  相似文献   

2.
孙晶  李程 《中国信用卡》2007,(11X):38-41
信息不对称是在市场交易中交易的一方对交易的另一方的信息缺乏了解,影响其做出正确的决策,从而导致交易效益降低的现象。根据信息学理论,信息不对称分为事前的逆向选择和事后的道德风险两种情况,即逆向选择是交易前的信息不对称,而道德风险是交易后的信息不对称。2001年瑞典皇家科学院授予乔治·阿克尔洛夫、迈克尔·斯宾塞、约瑟夫·斯蒂格利茨三位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以表彰他们在信息经济学领域做出的杰出贡献。[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信息不对称对中小企业信贷融资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金融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是由于授信主体较难获得受信主体的真实信息而引起的,信息不对称是我国银行信贷风险产生的深层次原因.信息不对称导致了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营造一个信息相对对称的信贷市场,必须采取多种措施:由国家提供部分担保、创建新型银企关系、完善中小企业资信等级评估,特别是建立中小企业集群,以缓解信息不对称程度,降低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发生的可能性并降低银企交易成本.  相似文献   

4.
信贷收入构成了中国银行业机构利润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柠檬市场"客观存在于银行信贷业务中,因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影响银行业利润。为了更好的分析银行信贷过程中所面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本文运用博弈理论,构建中小企业借款的道德风险定价模型,并根据该定价模型提出防范中小企业道德风险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信息不对称是在市场交易中交易的一方对交易的另一方的信息缺乏了解,影响其做出正确的决策,从而导致交易效益降低的现象。根据信息学理论,信息不对称分为事前的逆向选择和事后的道德风险两种情况,即逆向选择  相似文献   

6.
王浩东 《会计师》2014,(2):37-40
由于废物信息的非标准化、废物价值的多重属性以及废物信息传递上的主观规避等原因,废物信息对废物处置服务交易双方来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本文对影响废物处置服务交易定价的废物信息不对称以及由此可能引起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并就消除废物处置服务交易中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提出了相关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7.
信息不对称下中小企业融资障碍及解决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信息不对称导致了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是我国银行信贷风险产生的深层次原因,而中小企业的内在属性决定了信息不对称对中小企业形成更大的融资阻碍,从而需要引导第三方介入来缓解信息不对称。解决途径是组建民营金融机构和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相似文献   

8.
信息不对称情况下我国信贷风险管理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世纪70年代后,信息不对称理论为经济理论的研究带来了一场革命性的突破.其核心内容可以概括为:有关交易的信息在交易双方之间的分布是不对称的,一方比另一方占有更多的相关信息;交易双方对于各自在信息占有方面的相对地位都是清楚的,由此造成在交易完成前后分别发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严重降低市场运行效率,在极端情况下甚至引发市场交易停顿.信息不对称理论认为银行等金融中介更为重要的存在价值在于其能够有效地解决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  相似文献   

9.
经济学基本假设前提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经济人”拥有完全信息。正如人们所知道的那样,现实生活中市场主体不可能占有完全的市场信息,信息不对称必定导致信息拥有方为牟取自身更大的利益使另一方的利益受到损害,这种行为在信息经济学上就称作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银行信贷风险的重要成因是银行与借款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因此,如何将这种信息不对称降至最低,是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0.
<正>信息不对称理论产生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论述了信息在交易双方的不对称分布或者一方信息的不完全性对于市场交易行为和市场运行效率的影响。信息不对称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交易双方中任何一方都未获得完全清楚的信息;二是有关交易的信息在交易双方间的分布是不对称的;三是交易双方对于各自在信息占用方面的地位都是比较清楚的。信息不对称按发生的时间划分可分为事前信息不对称和事后信息不对称。事前信息不对称导致逆向选择,事后信息不对称导致道德风险。逆向选择是指掌握信息较多的一方利用对信息的无知而隐瞒相关信息,获取额外利益,客观上导致不合理的市场分配的行为。道德风险是指占有信息优势的一方为自身利益而故意隐瞒相关信息,对另一方造成损失的行为。  相似文献   

11.
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中的信息不对称主要表现在银企信贷关系和银行信贷内部管理两个方面。信息不对称造成了信贷管理中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降低了借贷市场的效率,加剧了信贷风险。解决银企信息不对称问题的核心是通过建立完善的信息机制,以实现对借款企业的有效监控;解决银行内部管理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可以通过构筑银行企业文化、建立信贷激励机制和完善信贷内控制度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2.
宋华 《金融与市场》2005,(11):26-29
由于银企信息不对称,贷款利率上浮不可避免地会使借款企业产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从而带来信贷风险.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双重作用导致了信贷配给的产生.降低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带来的系统信贷风险的必然选择应该是信贷资产组合.  相似文献   

13.
由于银企信息不对称,贷款利率上浮不可避免地会使借款企业产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从而带来信贷风险.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双重作用导致了信贷配给的产生,降低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带来的系统信贷风险的必然选择应该是信贷资产组合.  相似文献   

14.
本文试图通过企业重组市场中普遍存在的信息不对称、地方保护主义、信息披露中存在的“道德风险”以及所产生的“逆向选择”行为,从而导致市场交易效率低下、整个社会资源浪费严重等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必须采取强化信息披露、消除地方保护主义等措施以避免企业重组市场中“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行为,以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15.
柴静 《金融与市场》2006,(8):27-28,45
本文从经济学角度论述关联方交易信息披露以及规范信息披露的必要性。指出由于委托方(股东与债权人)与代理方(上市公司经营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而形成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关联方交易信息是公共物品,存在搭便车和外部性现象,均会造成市场失灵,需要政府加以规范。  相似文献   

16.
本文结合实务运作经验,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对如何通过契约安排,规避、制约被投资企业因信息不对称产生的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进行了探讨。本文指出,通过保障全面的契约安排与切实有效的执行机制,可以有效防范因信息不对称产生的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进而使创业投资者能够合理保护自身利益,并获取丰厚回报。  相似文献   

17.
由信息不对称导致的事前的逆向选择和事后的道德风险是我国管理者收购未能达到预期目标的根本原因,因此本文尝试利用信号传递和信息甄别模型来缓解和消除管理者收购申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8.
王珺  高峰  孙楠 《保险研究》2013,(12):11-11
本文的目的是考察国内车险市场中是否存在信息不对称现象,并试图分离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的影响,即分离出二者对信息不对称的贡献。利用国内一家大型财险公司某省份2008~2009年商业第三者责任险数据,论文通过Probit模型验证了信息不对称的存在;同时,论文利用分组控制住了逆向选择(风险异质性)的影响,并利用对照组剔除了学习效应的贡献,证明商业第三者责任险市场中不存在道德风险;因此该市场的信息不对称完全是由逆向选择贡献的。  相似文献   

19.
信息不对称,是20世纪80年代出现流行趋势的新理论,其基本命题是:任何市场参与者都具有自己的私人信息,在任何一项市场交易或经济活动中,买卖的双方所拥有的信息是不对称的。因此,经济运行实际是一个黑匣子,市场参与者的活动过程总表现为各利益主体的博弈过程。在商业银行零售贷款经营中,由于信息不对称性,贷款者对借款者不能充分了解,因而影响准确决策,并最终导致了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逆向选择是交易之前发生的信息  相似文献   

20.
信号传递和信息甄别模型在管理者收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翠平 《中国外资》2008,(10):45-46
由信息不对称导致的事前的逆向选择和事后的道德风险是我国管理者收购未能达到预期目标的根本原因,因此本文尝试利用信号传递和信息甄剐模型来缓解和消除管理者收购中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