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管理中,主管常常会有不同的风格,有的主张"外圆内方",有的主张"外方内圆",有时候大家争论不休,各据己见.但是,到底谁做的对,各自的效果究竟如何呢?好像没有太多的人关注这个问题.有句俗话说: "杀猪杀屁股,各有各的门道",意思是说大家各有自己的方法,只要能解决问题就行.当然,方法是为目的服务的,在目的已定的情况下,可以灵活掌握的就是选择适当的方法.无论是"外圆内方"还是"外方内圆",对要解决的问题切实有效,才是最关键的.  相似文献   

2.
并不是因为当初"花前月下"时的并购模式有问题,更多的是企业并购之后,采用的发展模式出了问题。从世纪之初伊始,我国企业开始出现一轮又一轮的并购热潮,似乎谁能把握这次浪潮,谁就将赢得在21世纪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的制高点和主动权。  相似文献   

3.
自从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很多国际知名企业开始重新反思过去薪酬制度的功与过,形成了"老话题,新思考"的局面.主要的思考涉及以下几点: 第一,为什么当金融危机来临的时候,员工不能跟企业共担风险?为什么一定要把工资当中的固定部分定得很高? (随着历史的积累,这个成本会变得越来越高).人工成本是不是有可能变得更加有激励性,能够让员工和企业在面临风险时共同去承担风险.  相似文献   

4.
《人力资源》2010,(4):95-95
随着社会的发展,企业对经理人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作为资深的企业教练,作者对此也深有体会.虽然"企业教练"这个词被中国企业使用了多年,但至今都还没有被明确地规范,甚至还存在一些误读.那么"企业教练"的职能究竟有哪些?他又应该在企业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  相似文献   

5.
执行力:企业的“战斗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般企业都遇到过这个问题:一个很好的决策贯彻下去之后,却没有收到预想的效果.这是为什么呢?拉里·博西迪和拉姆·查兰给出了一个可供参考的答案.  相似文献   

6.
一个企业具备怎样的竞争力,已经不仅仅是靠企业的资本、营业额、利润等"硬"指标。企业独具的社会声誉、市场信用和品牌影响力也不断影响着人们对企业的认知,从而影响到企业的长期发展。那么,究竟企业的软实力如何影响一个企业的竞争力?与知名跨国公司相比,中国企业在软实力方面有哪些差距?中国企业如何才能在软实力的较量中获取优势?这些都是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市场将要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与不少企业家交谈过,发现在企业经营的最初期,重要的问题都来自于外部,比如,与谁竞争,如何等等.而随着企业的规模逐渐做大,业务越来越稳定,他们往往就要追问自己的内心了.问题开始从"术"上升为"道",关心起"自己是谁?企业是谁?为什么要做企业?每天在为谁而忙碌?忙碌的目标又在哪里?、凡此种种,每一个问题都关乎人生的本源问题.  相似文献   

8.
在采访被誉为"中国经编之都"——浙江海宁马桥经编产业园区之前,让记者疑惑的是作为镇域经编制造业之一的"中国经编之都"到底能是什么样子、什么规模?为什么国家领导人几次参观?为什么行业同仁经常去取经?它的文化底蕴究竟有多深?是谁主导着企业、打造着这个镇域品牌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9.
《东方企业文化》2011,(7):64-65
企业文化不是一个谁一定要适应谁的问题?而是一个大家相互融合的问题。谁正确,谁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对公司整体利益和持续发展有利,谁就应该处于文化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0.
今年是中国入世后过渡期结束的第2年。根据世贸协定,中国将进一步开放市场,中国企业将全面经受国际竞争的严峻考验。激烈的市场攻防战由此打响,没有"准备好"的企业.来不及探知水深水浅就将迎战波诡云谲的市场风浪。在这种大背景下,"整合"作为企业主动应对外部生存环境的剧烈变化、增强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和"主动进攻"能力的战略思维.自然成为众多企业领导人的不二选择。那么,在企业"整合"中,有哪些问题需要注意呢?  相似文献   

11.
面对激烈的竞争,下一步面临的就是,谁有资本、谁有好的品牌,谁就是下一步房地产运营的赢家。首先,地产企业上市需要一定的土地储备规模,这是比较重要的条件,一般来讲,土地储备是第一条,企业已有的土地储备是一线城市还是二线城市?一线城市的价值跟二线城市的价值不一样,产品是什么类型的?是旅游地产、酒店、还是零售等等,不同的类型的地产都会给我们企业带来不同现金流的支撑,风险能力是不一样的。  相似文献   

12.
核心提示:传统企业要向互联网转型是非常艰难的,但如果他们能够开放心态,大胆并大方地启用互联网人才,让他们在决策和股权上成为企业转型的主导力量,让自己的传统业务被这些人“加”进来,就能大大增加转型的成功率. 今天推荐徐小平文章,值得一看. CONFUSION 误区一 谁整合谁?“互联网+”的方向别搞错 如果你问我,传统企业如何向互联网转型,如何做互联网加法?我的答案是:不要“+互联网”,而要被“互联网+”. 传统企业要向互联网转型是非常艰难的,但如果他们能够开放心态,大胆并大方地启用互联网人才,让他们在决策和股权上成为企业转型的主导力量,让自己的传统业务被这些人“加”进来,就能大大增加转型的成功率. 曾经有一个传统企业的老板告诉我,他花了三年的时间“搞懂了互联网”,现在开始领导自己的企业向互联网转型.尽管当时已经有投资人确定投资他,我也婉谢了这个机会.因为在我看来,他就是典型的刚愎自用的传统企业主.互联网是竞争最激烈的行业,如果不是互联网“原住民”,“外来者”很难在这个世界里竞争、生存并胜出.  相似文献   

13.
企业最高管理者是"水桶底" 凯威啤酒屋总经理姚志华 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我始终不认为自己是个指挥官,而是凯威的水桶底.这个企业能做多大、能装多少水、能装多久,就要看我这个水桶底有多大、有多牢靠.  相似文献   

14.
<正> 4月29日,吉林市商业银行因吉林纸业股份有限公司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向吉林省吉林市中级法院申请宣告被申请人吉林纸业破产。如果申请获批,吉林纸业将成为中国股市的"破产第一股"。(5月24日《新京报》)关于吉林纸业是否会成为"破产第一股"的问题,业界早有传闻。不过,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也许有一个问题比这个更重要,那就是谁为国有企业的破产埋单?解答了这个问题,也许我们就能看出吉林纸业破产的"玄机"了。与企业破产有关的所谓"利益相关者",在吉林纸业的事  相似文献   

15.
纪伟国 《人力资源》2009,(17):34-36
谁都想分的"蛋糕" 很多本土公司都视金融危机为"人才抄底"的绝佳时机,纷纷把目光投向海外的人才市场,借"危机"的东风网罗人才.但他们的"抄底"行动真的能够取得成功吗?我认为,危机的出现只是提供了更多的后备人选,但能否最终取得成功吗?我认为,危机的出现只是提供了更多的后备人选,但能否最终取得成功,还取决于企业是否有系统化的招聘流程以确保招聘的人员能够符合企业的需求!  相似文献   

16.
常言道:"疑人不用,用人不疑."而今在企业管理中却流行一个新观点: "疑人也用,用人也疑."这个问题的焦点是"疑"和"用". "用"是目的,"疑"的手段.如果只是用而不疑,那企业迟早必乱:如果只疑而不用,那企业的人才必定越来越少.疑和用本来就是矛盾的统一,诸葛亮用魏延难道不疑?既然疑为什么还要用他?"取其勇也"!  相似文献   

17.
"你这个问题就有问题。"在中国企业领袖年会的房地产论坛上,任志强"大炮"风格不改,开口的第一句话就对主持人、首创集团董事长刘晓光发难了。论坛开场时刘晓光提了个问题,过去的10年中,房地产还没有一次低谷期超过1年,这次会打破这个规律吗?任志强的回答是,从2010年楼市高点到2013年的高点,中间有2年的低谷,因此刘的问题不严谨。  相似文献   

18.
我厂引进ERP,选型过程是这样的:上级主管电子局指定所属两家效益好的企业上ERP,我厂是其中之一,ERP供应商指定了两家F和Q,你们二选一,看着办吧.接到指示后,领导班子郑重地开了个碰头会讨论这个E什么P,散会前作出决策,选F.原因是F的办事处离我厂所在城市最近.那是1995年的事儿.现在的F和Q们还念念不忘地经常回忆起那段时间,感叹销售ERP哪象今天这样难!同样难的还有今天的小企业们,没有了上级的指示,要自己对自己所作出的决策负责了,咋选?选谁?  相似文献   

19.
杨亚会 《企业经济》2002,(3):106-108
中国"企业上网工程"已于2000年7月推出,目标是:2000年内实现100万家小型企业、1万家中型企业、100家大型企业上网,3年内年递增100%.那么,如何帮助企业上网?达到什么目标符合企业上网的"工程质量要求"?企业如何利用互联网开展业务?诸如此类的问题还有很多,都是企业关心的问题,但没有谁给予明确说明,这使众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颇感困惑.本文想就现阶段企业上网的目标定位问题谈一点自己的看法,不妥之处,恳请指正.  相似文献   

20.
当前,在国、合商业企业中实行"以包、租、卖"为主要形式的"国有民营"改革,是转换国、合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深化企业改革的重要内容。如何进一步加快完善"国有民营"的改革,使之健康发展?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对部分市、地的"国有民营"企业进行了审计调查。通过审计调查感到:中小型企业实行"国有民营"改革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企业长期亏损问题,为中小型企业走向市场找到了新的出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