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民工保障问题关系到我国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解决农民工保障问题是顺应我国社会转型要求的重要举措,是维护农民工权益的重要形式.解决农民工保障问题必须消除目前存在的认识上的误区,同时在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的过程中也不能操之过急.本文从农民工的职业待遇保障、医疗保障、劳动安全保障等六个方面对农民工社会保障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农民工社会保障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障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2.
半流动农民工家庭婚姻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但当今社会对半流动农民工家庭婚姻状况的研究不足。社会工作者必须准确了解案主需求,有效进行资源链接,使用专业的社会工作方法解决半流动农民工家庭婚姻问题。论述了半流动农民工家庭概念和相关问题,分析了半流动农民工家庭婚姻的需求,探究了半流动农民工家庭婚姻社会工作介入的理论支撑和方法,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农业剩余劳动力是当前制约农业经济发展。影响社会稳定,影响农民增收关键因素之一。解决此隐患的最终途径就是如何解决这部分剩余劳动力的就业,剩余劳动力的就业就不得不谈劳动力转移,文章运用2007年底射阳县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调查数据进行分析,从中总结出了解决这个问题的要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4.
爱尔兰一位叫瑞雪·墨菲的学者花了两年时间在中国农村调研,写出~本书《农民工改变中国农村》,农民工天翻地覆地改变了中国农村,也天翻天覆地改变了中国农业。  相似文献   

5.
农业剩余劳动力是当前制约农业经济发展,影响社会稳定,影响农民增收关键因素之一。解决此隐患的最终途径就是如何解决这部分剩余劳动力的就业,剩余劳动力的就业就不得不谈劳动力转移,文章运用2007年底射阳县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调查数据进行分析,从中总结出了解决这个问题的要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6.
杨定全 《南方农村》2009,25(2):64-67
农民工人力资本流动是当前我国农民增收最重要的途径之一。但农民工人力资本流动却受到了观念障碍、信息障碍、成本障碍、技能障碍、制度障碍、职位障碍、收益障碍和公平障碍等八大障碍的制约,严重影响了农民工的投资收益,并给社会带来了不和谐的因素,应对这些问题加以重视并逐步解决。  相似文献   

7.
2008年以来金融危机对中国劳动力市场的短期冲击以更多的证据验证了中国经济进入到新发展阶段的深刻变化。这个经济发展新阶段的特征将突出地表现于我国人口红利期即将结束的后危机时代劳动力市场面临的重大挑战中,这对我们解决新生代农民工就业问题提出了与时俱进的新要求。本文在分析后危机时代新生代农民工流动就业现状基础上,深入探究了制约其流动就业的主要因素,并尝试性地提出了促进新生代农民工流动就业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农民工进城后的就业具有高流动性特征,频繁地更换就业城市.本文利用全国流动人口监测调查数据解析了农民工在城市间流动就业的发生逻辑及其经济回报.研究发现,农民工在同一城市就业无法获得持续的工资增长,而通过在城市间的流动能够获得工资溢价,从而形成了跨城市流动就业的"推力"和"拉力";"岗位搜寻"与"社会保险权益贴现"是农民工...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由于房地产业和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促使了建筑农民工这一群体的发展壮大,这一群体在美化城市、促进城市发展的同时却总是牺牲自己的合法权益,特别是生活保障问题很少受到关注。本文以建筑农民工群体为主要研究对象,从政策执行视角出发,分别指出工资保障、基本生活条件保障和工伤保障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从政府政策、企业管理方式和农民工自身等方面指出其对策。  相似文献   

10.
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是伴随中国社会转型和经济体制转轨时期出现的重要经济现象。被称为"农民工"的流动人口为中国经济发展贡献了巨大的力量,但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使得中国从出口导向向内需拉动转型,由此解决农民工就业问题更显迫切。本文通过系统分析农民工就业所呈现出的特点及目前面临的结构短缺、分层分化等就业问题,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李霓 《农村经济》2012,(4):104-107
研究新生代农民工的流动原因、流动方向、流动成本、流动优劣势、流动特点,能借此了解新生代农民工的生存、发展及潜在的隐忧,破解城乡统筹难题,对我国社会管理新动向都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带着这个问题,笔者对成都市金堂县竹篙镇进行了调查,试图以点带面寻找当前新生代农民工的流动现状并分析其中蕴含的经济规律。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农民工家庭调查数据分析多数儿童留守而少数儿童流动的原因。结果显示,农民工家庭在外收入能力和照料能力是限制儿童流动的主要因素,包括是否从事自营业务、能否获得社会保险以及是否有非就业的成年人陪同。制度因素呈现了一定影响,包括高考制度限制引起初中阶段流动儿童大幅度减少以及农民工社会保险有利于儿童流动。结论是通过宏观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以及劳动力市场的健全提高农民工家庭在外收入能力和照料能力,从而有利于儿童流动和完整家庭迁移。  相似文献   

13.
农民工职业流动是否对其城市定居产生影响?本文基于辽宁省沈阳市农民工的微观数据,构建了一个农民工城市定居意愿的计量模型,实证分析农民工职业流动与其城市定居意愿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显示,职业稳定性、受教育年限、婚姻状况、居住状况、老家离打工城市距离和务工城市中是否有亲戚都对农民工城市定居意愿具有重要的解释作用;农民工职业流动因素中职业稳定性与定居意愿呈显著正向关系,即农民工在城市务工期间其每份工作的时间越长,其城市定居意愿越强;农民工的职业流动率和职业流动的类型对定居意愿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农民工户籍转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工户籍转移是解决农民工问题的关键所在。农民工户籍转移对城镇化健康发展、实现共同富裕、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阐释农民工户籍转移坚持渐进、自愿、公平正义原则的基础上,探讨政府应做好农民工户籍转移前、中、后的各项工作。  相似文献   

15.
新生代农民工从事非农职业的流动特征及相应的经济效应对于深入考察进城农民如何通过职业流动积累并逐步提升在城市生存和发展的能力、促进农民工真正实现市民化至关重要。本文以辽宁省新生代农民工为研究对象,构建拓展的明瑟方程来反映新生代农民工工资收入决定,以新生代农民工当前收入水平与上一份工作的收入水平来衡量其职业流动方向(向上、水平与向下),进而采用ordered Logit模型来测量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流动方向。结果表明,人力资本提升有助于新生代农民工实现向上流动;年龄、职业流动次数变量与新生代农民工实现向上流动负相关;相对于被动流动,采取主动流动方式的新生代农民工很可能实现向上流动;从事建筑业的新生代农民工其呈现职业向上流动的态势,而从事服务业的呈现职业向下流动的态势,其原因很可能是其工资水平没有改变抑或下降,但工作环境和福利待遇得到了改善。  相似文献   

16.
农民工创业环境管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返乡农民工创业对中部农村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创业环境管理能够激励农民工创业的积极性,降低其创业成本,提高其创业成功的概率.创业环境管理包括融资、制度、技术和社会网络环境的管理,通过整合各方面环境,提高不同环境的契合性和相互适应性,从农民工创业过程中进行整体环境管理,提高农民工创业的积极性和创业成功的概率.  相似文献   

17.
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城市化、城镇化进程不断发展,农民工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越来越成为我们关注的热点和焦点,新生代农民工对于促进我国城市化、城镇化的发展,促进经济社会不断进步具有重要影响。同时也对解决我国"三农"问题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新生代农民工是具有农村户口身份和在城市从事工人工作的特殊群体,他们在城市务工的现实生活中遭到不平等的待遇,他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严重侵害,我们有必要去了解和认识新生代农民工的发展现状,也更有必要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把重点放在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上。增加农民收入的途径有很多,通过从事第二、三产业获得劳动报酬是其收入的一个来源。目前,大多数学者把这些大部分时间生活在城镇却通过从事二、三产业获得主要收入来源,而且拥有土地,户籍是农民的叫农民工。实际上由于再地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也有大量农民工并不长期生活在城镇,而仍然是农村。  相似文献   

19.
本文着眼于农民工流动与公共信任之间的关系,并以此作为理解中国农村社会变迁和社会阶层变动的一个视角。本文研究发现,在我国农村城市化的进程中,农民工的跨区域流动将会增加农村和城市之间的公共信任,随着这种公共信任的不断增强,农民工流动会逐步减少并将维持在一个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程度。而且,公共信任在我国市场化进程中会经历先下降后上升的U型变化轨迹。  相似文献   

20.
[目的]文章基于辽宁省1 242份实地调研数据,验证人力资源能力对女性农民工职业流动的影响。[方法]首先采用因子分析法从自我发展能力、尊严生活能力、融入城市能力和谋生就业能力4个维度测度女性农民工人力资源能力,其次采用计数模型和排序模型分别验证了人力资源能力与女性农民工职业流动频率、职业流动等级、职业流动方向的关系。[结果]女性农民工人力资源能力总体较低,其中自我发展能力、尊严生活能力、谋生就业能力均较低,而融入城市能力较高;女性农民工职业流动频率偏低,职业类型等级不高,且流动方向主要呈水平流动或不流动;女性农民工人力资源能力和谋生就业能力是影响职业流动频率和流动方向的重要因素,人力资源能力和谋生就业能力越强,职业类型等级越高,越有利于向上流动。[结论]充分发挥女性农民工融入城市能力优势、提升人力资源综合能力,是推进人口城镇化、促进地区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和升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