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多年来,我们建设用地专业委员会领导成员深深体会到,《上海土地》为广大土地管理工作者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园地.搭建了学术研讨交流的平台,开通了沟通基层及广大会员信息的渠道。我们在组织所属团体会员单位和会员认真读《上海土地》,学《上海土地》刊载的经验体会,用以指导我们工作的同时.认真组织了学术调研工作,积极为《上海土地》提供稿源,取得了一些成绩。  相似文献   

2.
30年前,在改革开放的第一阵号角声中。上海市企业管理协会(上海企联前身)应运而生了。30年来,上海企联不断壮大、发展,在为企业、企业家服务,为上海经济和上海发展作贡献中开拓出一条独特的、卓有成效的道路。今天,在上海企联成立30周年之际,我们谨向上海企联致以热烈的祝贺!  相似文献   

3.
梁继凯 《数据》2013,(3):34-34
上海,这座充满现实感的繁华之都有着怎样的精神风貌?透析上海市民日常文化消费或许会让我们对此问题多一些了解。日前,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开展了关于上海市民文化消费与需求的专项调查,此次调查结果说明,电视已成为上海市民日常文化消费的主体,我们由此也能窥探出海派的别样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4.
和风 《上海质量》2007,(3):68-71
“品质视窗”开栏语 今天,“品质视窗”与您见面了!“品质视窗”栏目,主要关注上海城市质量的名片——品牌,尤其是与上海发展有渊源关系的品牌。设立这个栏目,也许与我们上海人割不舍的情结有关,因为上海是民族工业的发祥地,国产名牌诞生集中的地方;更与我们上海人越来越强的使命感有关,因为上海是全国的上海,也是世界的上海,上海人均GDP逾7000美元,大大超越了国际营销界“人均GDP4000美元以上产生本土世界顶级品牌”的指数,做大做强品牌的时机已经来临。首次推出的文章,是近日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2006年亚太文化遗产保护奖的上海“外滩18号”。这是一张上海城市建筑的“老名片”,又是上海的“新地标”。接下来,我们将连续刊登有关上海品牌的故事和文章。  相似文献   

5.
《上海城市发展》2011,(5):40-42
近期,北京、广州两地为缓解日益严重的城市交通拥堵,相继出台了综合治理交通拥堵的一揽子措施,引起较大社会反响。上海与北京、广州同为特大城市,交通发展形势较为相似,两地的相关措施对我们是有较强启示意义的。但是,交通问题错综复杂、因地因时而异,需要我们结合上海的实际,对京穗两地综合治理交通拥堵的措施进行研究,提出上海的发展思...  相似文献   

6.
曹礼 《上海质量》2004,(1):29-30
“质量精英”栏目与大家见面了。这一组报道的灵感,来自上海推选出来的188位“上海市质量能手”。应当说,188位的申报材料我们都看了,真是金子成堆,我们好为难。沈庆新、陈建强,都是素未谋面,但他们所做的一切,却是如此感人。他们是不同企业的两个人,但却有其共同点:好学、刻苦、钻研、创新,创造不同凡响的效益。上海经济连续12年呈两位数增长的“军功章”里,有他们的功劳。值此国家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上海通过《上海实施科教兴市战略行动纲要》之际,我们向读者奉上这一组文章。  相似文献   

7.
蕊冰 《上海质量》2005,(9):64-66
今天起,我们策划的连续报道“节约上海”与大家见面了。正值中伙佳节前后,所以第一篇我们选择了“今年月饼:轻装上阵”。小小一个月饼,花头可真不小。让它“轻装上阵”,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也是规范月饼市场的“杀手锏”。事实上,节约社会,并不是不要人们消费,而是合理地消费,不浪费地消费,不对环境造成破坏地消费。生产环节也要推行清洁生产、精益生产。总之,我们要改变粗放型的增长模式,大力推行循环经济。我们每一个上海人,也要将节约视为一种责任、一种使命。“节约上海”从我做起!  相似文献   

8.
用科学发展观思考上海房地产业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正超 《上海房地》2004,(7):18-20,22
上海房地产业经过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十多年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2003年,上海房地产业的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为7.4%,已成为上海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与此同时,上海房地产业发展中的结构性矛盾也在日益凸现,如土地供应问题、投资结构问题、房价过高问题等等。对此,业内外存在着一种困惑上海房地产业的发展怎么了?其含义是上海房地产业的发展究竟健康与否?今后怎么发展?不久前召开的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概念,为我们重新思考上海房地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想方法。  相似文献   

9.
2004年7月28日,是我们上海汽轮机有限公司(STC)全体员工终身难忘的日子,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冒着酷暑高温,亲临我公司视察。总书记平易近人的作风、语重心长的教导使我们觉得无上光荣,同时感到身上的责任更重了。新一代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我们的亲切关怀,是对整个中国装备制造业和上海电气电站集团的极大鼓舞。以此为巨大动力,我们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加快创建世界级装备制造基地的步伐。  相似文献   

10.
上海的百乐门,上海的月份牌,上海的滑稽戏,上海的阮玲玉,上海的张爱玲——上海百年,那一幢幢承载了经典人文住宅和一个个传奇人物,见证了十里洋场百年风华的魅力,留给世人一个个强烈的感叹号。然而,整个人类文明的历史在不断轮回,当时代吹起集结号,随着[浦东星河湾]揭开神秘的面纱,又继续带领我们进入新一段十里洋场的繁华盛世!  相似文献   

11.
崔鹤同 《质量春秋》2007,(12):42-42
去年,上海几位友人来到了我所在的苏北建湖小县城。我对他们说,我们这儿是鱼米之乡,除了海鲜、河鲜之外。这里最有特色的一道莱是甜菜——藕粉丸子,甜而不腻,圆润爽口,包你们上海“阿拉”拍案叫绝。我来到了一家饭店坐定,点了不少菜,最后点这道藕粉丸子。可是服务小姐说,我们没有这道菜。  相似文献   

12.
梁伟 《上海质量》2005,(6):13-14
桑德霍姆博士是我们熟识的世界著名质量管理大师。近几年来,他几乎每年都要来上海出席上海国际质量研讨会、上海国际工业博览会六西格玛论坛等国际性质量会议,并发表学术演讲。他在质量管理方面的真知灼见,为我们解开了一些在质量管理实践方面的疑惑。在今年三月举行的第十届ISO9000与TaM国际会议暨第五届上海国际质量研讨会上,桑德霍姆博士又为与会代表作“在TaM与六西格玛中满足能力开发需求企业才能成功”专题演讲。  相似文献   

13.
《上海企业》2010,(4):28-30
克莉丝汀,作为一个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公民,为迎接上海世博,我们将以新一代生物科技食品,为消费者带来健康、美丽、长寿、以世界一流的生产设备与管理理念,引领中国烘焙行业跨入世界舞台,让我们克莉丝汀的加入,为上海世博加分。  相似文献   

14.
在新的形势下、新的环境下,企业如何在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中沉着应对、出奇制胜?在上海质科院、上海市质协为企业搭建的头脑风暴式的交流平台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质科院首席研究员刘源张与企业界人士展开了精彩的对话与交流。为此,我们整理出刘院士的演讲,企业界人士的交流发言,让大家与我们分享!  相似文献   

15.
《住宅与房地产》2006,(3):70-70,F0003
2005年10月,我们对北京、上海、深圳、香港四地的8份主流报纸进行了近1年内的普查调研,得到了关于国内城市土地营销的第一手资料;2005年11~12月,我们成立了专项专线考察组,走访了成都、武汉、重庆、昆明、南昌、南京、济南、郑州、北京、上海(排名不分先后)等国内具有代表性的城市,经过充分交流和探讨,最终获得了市场的充分肯定,并与各城市兄弟单位达成初步合作意向。  相似文献   

16.
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之一,崛起成为国际经济中心城市,这是上海人民在21世纪头一、二十年为之奋斗的战略目标,也是中央对上海提出的重大任务。为实现伟大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上海必须大力发展服务业,造就上海国际大都市的功能地位与产业优势。正是从这一国家战略的大背景、大目标出发,构成和决定了我们观察、研究服务业的发展轨迹、发展方向、创新优势与把握特色的新思路、新目标、新举措。  相似文献   

17.
上海的历史建筑,主要指上海开埠以来到新中国成立前(约1840—1949年)建造的,有半殖民地背景的近现代建筑。它们见证了我们民族近代的屈辱史,同时也是西方建筑文化在上海的移植与交流,形成上海独特的近代城市格局和风貌特色。  相似文献   

18.
上海新角色     
关鉴 《中国企业家》2009,342(13):98-101
现实的发展超出了当初那些最有想像力人们的想像。“上个世纪90年代,我们只是想建成一个中国国内的金融中心,并不敢奢望恢复上海远东国际金融中心的历史地位。”尉文渊在接受“中国企业家》采访时如此表示。作为1990年成立的上海证券交易所第一任总经理,上海资本市场创建人之一,尉文渊见证了上海金融市场筚路蓝缕的起点。“我们那时去拜访全球各大交易所,人家只派公关小姐接待,因为搞不清楚这个上交所到底在哪里。”  相似文献   

19.
唐风 《上海质量》2006,(10):1-1
你行我也行 你能我也能 你快乐我也快乐…… 这个月,我们沉浸在特奥会的“共同快乐”中——2006年特殊奥运会上海国际邀请赛在上海举行。这是对明年2007年世界夏季特殊奥运会的预演,届时有170个国家和地区的7000多名特奥运动员和他们的教练、家属,以及专家学者等将来到上海。上海出动的,不仅有4000名志愿者,还有接待他们的志愿者家庭,以及一个“独立的质量规范管理小组”,对筹备和组织好特奥会实施监督和支持。我们获知,一个独特的、导入了服务质量链理念的、综合运用了现代管理技术与方法的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已经为2007年世界夏季特殊奥运会“度身定做”……  相似文献   

20.
上海的战略竞争优势的定位、确立上海主导产业是关系到上海发展的战略性问题。文章从产业价值链告勺角度出发进行讨论,过德国、美国、日本、台湾香港地区产业价值链的对比,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即我们要借鉴日本的经验,同时与德国、美国等跨国公司进行合作,在产业链上进行互补,建立起属于上海的主导产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