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产业结构变迁对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和深入,技术进步对我国经济增长产生的影响逐渐呈现出逐年递增的态势.本文将产业结构变迁与技术进步二者从要素生产率中分离开来,着重分析了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并与技术进步二者进行了比较,旨在促使我国市场机制的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2.
外国直接投资可以增加发展中国家的资本存量,进而推动一国国民经济的增长。但外国直接投资通常表现为一定的波动性,在不同时期对东道国经济的影响也会不同。天津是中国北方近代工业产生最早、企业分布最密集、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因此,对天津近代外国直接投资的周期波动进行研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3.
张庆红 《现代商贸工业》2009,21(23):106-107
研究新疆经济增长的规模、工业内部结构的调整及技术进步对环境质量的影响及作用结果,结果表明新疆经济增长的规模效应加剧了新疆的环境污染程度,而工业结构效应和技术进步效应降低新疆的环境污染程度。总的来看,规模效应大于结构效应和技术进步效应,因此新疆环境污染呈不断恶化趋势。应通过改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结构及提高技术进步等措施来改善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4.
技术进步促进经济增长,经济增长促进就业扩张,但技术进步与就业还呈现出明显的排斥效应,三者之间存在着内在的矛盾关系。从我国目前的发展阶段来看,必须不断地实现经济增长和充分就业,才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时又要不断地引进和研发先进技术,提高国际竞争力。因此,本文从经济学角度进一步研究技术进步、经济增长与就业之间的关系,从而寻求有效的帕累托改进措施,在技术进步、经济增长的同时,又降低技术进步对就业的影响,促进三者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5.
内生增长理论认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与最终源泉就是技术进步,而技术进步的驱动力,即发动机则是研发投资以及国际贸易.随着经济与科技的发展,人们对国际贸易、技术进步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如果能够把握二者之间的关联以及二者与工业行业生产率之间的联系,那么就可以采取有效措施对国际贸易情况予以调整,  相似文献   

6.
根据对北京工业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现状的分析,表明二者在发展上具有相关性。基于改进的C-D生产函数的测算,结果显示了1996-2009年经济增长率和技术进步率的同步变化趋势,证明了这一强相关性。北京工业经济的高速增长为技术进步提供了资金、制度和机制保障,但逐渐放缓的增长速度也限制了技术进步的提高速度;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但贡献率在剔除波动较大的年份后波动在30%-40%之间。因此,加快建立以企业为创新主体的技术进步体系是提高技术进步贡献率的可行性措施。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产业结构变迁对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和深入,技术进步对我国经济增长产生的影响逐渐呈现出逐年递增的态势。本文将产业结构变迁与技术进步二者从要素生产率中分离开来,着重分析了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并与技术进步二者进行了比较,旨在促使我国市场机制的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8.
本文根据我国汽车工业2003年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横截面数据,包括汽车工业增加值、汽车工业全部从业人员年平均人数、固定资产净值和平均流动资产4个变量,以及1991—2003年的相关数据,用EViews软件采用最小二乘估计法来估计我国汽车工业的生产函数,然后利用Solow余值法来计算我国汽车工业增长的技术进步贡献率,从而得出资金增长对汽车工业的增长速度的贡献率和劳动增长对汽车工业的增长速度的贡献率,发现对我国汽车工业增长贡献最大的是技术进步,其次是资本对增长速度的贡献率,而劳动对增长速度的贡献率却呈现出负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基于环境库兹涅茨理论,运用2001-2018年福建省数据,构建三大多元回归模型,对福建省经济增长与工业环境污染间关系进行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检验.研究发现:工业固废排放及工业废气排放与经济增长均呈倒U形关系,工业废水排放与经济增长间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关系较不显著;产业结构和技术进步加快福建省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倒U形拐点来临.提...  相似文献   

10.
我国经济增长中技术进步的贡献率测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技术进步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它与自然资源、劳动、资本的表现有很大不同,是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源之一.本文借助经济增长与技术进步关系的计量经济模型,对两者的关系进行了定量研究,发现技术进步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不足,进而提出了促进我国技术进步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