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商标淡化是一种比较特殊的商标侵权行为,也是一种不正当竞争行为,其构成要件是:首先要有商标淡化行为,包括割裂、贬损、曲解等;其次淡化的对象包括驰名商标和知名商标;商标淡化不要求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但应以赢利为目的;商标淡化不以造成实际损害为要件.反淡化保护措施主要有:完善立法;企业要加强自我保护,预防淡化;强化行政和司法救济等.  相似文献   

2.
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激烈,人们保护商标等无形资产的意识越来越强烈,商标淡化的认定标准和救济方式等问题亟待解决。本文主要针对商标淡化构成要件中争议较大的商标淡化的保护对象是否包括著名商标以及是否要求造成了损害结果等问题进行论证。同时重点介绍了禁令救济和民事损害赔偿等行之有效的救济方式,以期为我国商标淡化立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商标淡化是指非商标权人在非类似商品上减少,削弱驰名商标或其他具有相当知名度的商标的识别性和显著性,损害、玷污其商誉的行为。它突破了传统商标的保护范围,有自己独特的构成要件。从性质上说,商标淡化既是一种侵权行为,又是一种不正当竞争行为,而且还是一种损害消费者及一般社会公众利益的行为。  相似文献   

4.
企业必须重视无形资产的保护,商标是最具普遍意义的无形资产。侵犯商标权的主要形式有假冒商标、反向假冒商标、商标产品的平行进口、淡化商标等。对各种侵权行为要加强自我保护并对政府及立法机关施加必要影响,使商标领域规范而有序。  相似文献   

5.
方友熙 《全国商情》2009,(5):122-124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一步深入,商标反淡化保护成为各国立法的中心内容之一.商标权作为权利是法律所保护的,从利益角度分析,商标权包括了私益和公益,现行的反淡化保护已经偏重了私益.本文通过对商标反淡化理论和国内外立法、司法实践分析,认为商标权的价值目标应该建立私益与公益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6.
企业商标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商标是企业综合素质的标志。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商标对于企业越来越重要。本文从商标注册、企业内部商标管理及打假防伪等方面分析了商标保护的策略,提出了企业商标保护的一些操作性很强的思路,进而形成一个全方位的商标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7.
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商标在经济生活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越来越多的经营者更加重视品牌保护问题,对商标的保护意识与需求日益增强。我国现行的商标保护制度及理论,已经无法满足实践及商标权利人的需求,有必要引进新的理论加以改进、完善。国际上盛行的商标反淡化理论,恰能弥补我国商标保护制度的不足,可吸引并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8.
商标淡化是指减少、削弱驰名商标或其他具有相当知名度的商标的识别性和显著性,损害、玷污其商誉的行为。商标淡化理论源于美国,1996年美国《联邦商标反淡化法》(Federal Trademark Anti-Dilution Act)对该理论进行了立法阐述,随后各法院判例进行了司法之扶正。对此,我们国家立法司法领域应该持何种法律态度,文章提出了一些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9.
商标共存是指不同的市场主体在符合法律规定的情况下,对相同或近似商标进行使用而不存在混淆可能性的情形。商标共存以混淆理论为基础,以是否存在混淆可能性作为判定商标共存合法与否的标准。我国司法实践中已经出现大量商标共存案例,但尚无对商标共存的直接规定。新商标法将“混淆可能性”作为侵权要件,为我国构建商标共存制度提供了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10.
注册取得商标权已成为国际上通行的制度。在自愿注册原则下,未注册商标大量存在,成为其受保护的客观基础,其使用所体现的信誉和利益是对其保护的经济基础。我国现行商标法对未注册商标的保护有所规定,但存在未注册商标尚未有独立的法律地位,对其保护的规定分散而又重复,未注册商标人行使撤销权艰难等问题。借鉴国外实践并结合我国的立法与实情,建议:在商标法中确认未注册商标的法律地位;未注册商标的保护范围不宜扩大;未注册商标人的权利内容包括先注册权、先用权、撤销权;完善商标法关于未注册商标的具体规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