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斌 《魅力中国》2011,(6):254-254
课外阅读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必由之路。新课标以全新的理念谈到了课外阅读的问题,要求学生“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有较丰富的积累”,这同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一致的。所以,指导学生搞好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师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
元圣周 《魅力中国》2014,(25):195-195
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下,过重的课业负担扼杀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作为语文老师,如何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内在积极性,是值得探讨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3.
张宇 《魅力中国》2013,(14):165-165
语文素养包含学生的听、说、读、写素养,其中阅读素养是十分重要的语文素养。语文阅读素养包含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宽学生的阅读范围,提高课外阅读质量等,本文结合自己在重庆名校——巴蜀中学的经验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4.
陈丽新 《魅力中国》2011,(15):327-327
读书可以增加知识,提高修养,陶冶情操,学会处世,培养良好的心态,形成独特的风格。阅读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而课外阅读是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外阅读可以弥补课内阅读之不足。课外阅读可以使学生的生活更精彩。  相似文献   

5.
华莉 《魅力中国》2013,(19):175-176
带领学生学好祖国的语言文字,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是我们语文教师神圣的职责。除了站好课堂上的四十分钟,我们还应关注孩子的课余生活,努力让他们的课余生活因语文而更加美好。课外阅读就是一个美妙的捷径。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活动不仅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使语文变得丰盈。  相似文献   

6.
王春利 《西部大开发》2011,(12):104-104
课外阅读给学生提供了语言积累的渠道和语文实践的机会,有利于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同时课外阅读陶冶了学生的思想情操,让学生增长知识、开拓视野、提高各科的学习。  相似文献   

7.
吴新军 《魅力中国》2011,(9):173-174
课外阅读的丰富性为学生的个体发展提供了极为广阔的空间.通过对学生课外阅读氛围的营造、兴趣的培养、方法的指导、习惯的培养等方面的深入研究.探索新形势、新标准下课外阅读有效引领方式,完善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有效引领策略,提高小学生课外阅读引导的实效性,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8.
龙艳云 《魅力中国》2013,(29):202-202
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教育部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定了中学生课外文学阅读的必读的名著和中学古诗词背诵篇目,具体规定了中学生的阅读总量并增加了阅读推荐篇目。可见,在教育手段日益丰富的今天,课外阅读仍是提高学生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课外阅读,能够巩固课堂教学的成果,拓展知识、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更好地达到语文教育教学目标。课外阅读如此重要,那学生们是否在进行课外阅读?他们在读些什么书?他们是怎样读书的?学生的阅读现状令人担忧。  相似文献   

9.
崔素平 《魅力中国》2013,(5):162-162
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开展课外阅读是新课程理念下开放式语文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切实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课外阅读,学生还可以间接地向社会、向自然、向生活、向实践学习,对他人的经验教训进行反复体味、咀嚼,从中不断发现、丰富、完善,超越自我。因此,课外阅读可以说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入口,也是学生成长的“助推器”。下面结合自己的实践,谈一些浅显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赵翠萍 《魅力中国》2010,(7X):319-319
课外阅读是巩固课内所学知识,丰富、积累小学语文知识的一个相当重要的途径。小学语文素养的提高离不开课外阅读,只凭啃课本上的材料是很难提高阅读水平的,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必须有大量的课外阅读来填充。我们小学语文教师要树立大语文的理念,不仅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还应当通过广泛的阅读,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陶冶情操,健全心理  相似文献   

11.
课外阅读的丰富性为学生的个体发展提供了极为广阔的空间,通过对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推荐材料、方法的指导、习惯的培养等方面的研究,探索新标准下课外阅读有效引领方式,提高小学生课外阅读引导的实效性,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2.
李旭 《魅力中国》2010,(32):187-187
中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和口头表达能力,根本目的是通过教学使学生不断地汲取智慧,陶冶情操,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阅读是汲取知识的起点,其他能力的实现要以阔读为基础,因此,阅读教学在中小学的语文教学活动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阅读又包括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本文要探讨的是课外阅读的教学方法。在实际的阅读教学中,很多教师对课外阅读的重视程度不够,或是教学方法流于形式。其实课外阅读的教学方法有很多创新的可能性,而且课外阅读能让学生吸取更多的知识,充分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本文要探讨的就是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的几种创新的形式,希望对实际的阅读教学有一定的启发。  相似文献   

13.
关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小兰 《老区建设》2009,(10):63-64
小学语文是思想性很强的基础学科,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尤为必要。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具有层次性、审美性、共鸣性、渗透性等特点。依据这些特点,我们可以通过课堂教学、语文课外活动、课外阅读、教师影响等途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语文能力与人文精神并重的目的,增强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  相似文献   

14.
马常斌 《魅力中国》2011,(21):538-538
古诗文诵读活动将日益成为学校学生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有效开展对于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深远的影响,它将进一步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增加语言积累,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众所周知,课外阅读的丰富性为学生的个体发展提供了极为广阔的空间,通过对学生阅读书籍的选择、课外阅读氛围的营造、兴趣的培养等读书过程中的指导,深入研究,探索新形势、新标准下课外阅读有效的引领方式,从而提高小学生课外阅读引导的实效性,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6.
阅读能力是构成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强化课外阅读对提高学生语感、拓展学生知识面、提高文学素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在教学中,教师越来越重视对学生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正像叶圣陶先生所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在阅读教学中为了达到“教,是为了不教”这一目的,还要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因为它不仅是课内阅读的延伸,也是学生在课内阅读中所形成的能力的检验和提高,所以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和能力的提高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崔双双 《魅力中国》2014,(7):207-207
语文是一门基础性的工具学科。而阅读教学又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格外注意阅读教学的方法和模式,尤其是在职业教育中,我们更要针对职业教育的教学特点,探求适合职业教育语文阅读教学的新模式。这种新模式就是在原有的传统阅读教学基础上,;l入课外阅读教学模式。课外阅读教学不仅可以弥补传统阅读教学的不足.也可以体现职业教育语文阅读教学的特色。  相似文献   

19.
叶圣陶先生说:"看书读书是每个人一辈子的事情."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语文学习的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通过文学作品的艺术鉴赏,让学生获得高尚情操和趣味的熏陶,从而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新课程标准提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的要求,提倡少做题,多读书,扩大阅读面,让学生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体,因此中学阶段的课外阅读显得尤为重要.中学图书馆作为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学习的第二课堂,应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在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上倾注精力,让学生在这一阶段的学习过程中,真正学会阅读、热爱阅读、有效阅读.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20.
秦密霞 《魅力中国》2011,(10):155-155
问水那得清如许为有活水源头来。课外闭读历来被称为语文教学的活水之源。一名符合新课标要求的教师,必须你要有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先进理念,并通过课外阅读,使学生间接地向社会、向自然、向生活、向实践学习,对他人的经验教训进行反复体味、咀嚼,从中不断发现、丰富、完善,超越自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