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雅兰  王雪军 《发展》2010,(7):84-84
近年来,各省、市电视台先后推出了民生新闻节目,得到了广大受众的欢迎,显示出其强大的竞争优势。怎样做好民生新闻报道,尤其是如何立足本土,使民生新闻既让政府满意,又让百姓喜闻乐见,是眼下各电视台都在探讨的一个问题。对此,本人就工作中的探索和实践,提出浅显的体会和感受。  相似文献   

2.
郭晓莉 《魅力中国》2014,(25):277-277
由于民生新闻受到群众的广泛欢迎,越来越多的省市电视台都有了自己的民生新闻节目。经过多年的发展,民生新闻也遭遇了瓶颈期,部分民生新闻节目的不足也渐渐暴露出来。本文是笔者对民生新闻节目的一些瓶颈问题和应对策略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电视民生新闻的走热,成为电视新闻业界一个引人注目的亮点。同时,也成为各级电视台抢夺观众,提高栏目收视率的有力武器,特别是本土化的民生新闻已经成为省市地方频道角逐区域市场的第一选择。《百姓关注》作为贵州电视台的一档民生类栏目,自2005年4月开播以来,不断关注百姓,走进百姓,受到越来越多观众的喜爱与支持,该栏目已占据了同时段贵阳地区收视网52.8%的收视市场份额,最高周平均收视率达22.8%,均为全国同类栏目中排名最高,已成为贵州电视台的金牌栏目。  相似文献   

4.
民生新闻栏目经过十多年的发展,逐渐成为当地电视台的一个收视标杆,但是一个栏目其实也逃不过兴衰周期,民生新闻栏目虽然保持了较高收视,也因为“小民生”化的题材及表现手法备受争议,也令部分观众产生审美疲劳。“小民生”新闻如何打破发展的天花板,将是民生新闻栏目再发展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5.
丁文强 《发展》2010,(7):86-86
近年来,随着电视媒体宣传方式的多元化,民生新闻以贴近性、通俗性、参与性等特点,迅速成为各级电视台提升收视率的一大法宝。作为电视传播网络中最基层的县级台,在增加民生选题“占有量”的同时,更应提升民生新闻本身的“含金量”,更好地发挥民生新闻在促进社会和谐、弘扬先进文化、服务人民大众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许丹萍 《魅力中国》2011,(10):298-299
也说不清楚从什么时候开始,全国各地的媒体都开始走民生新闻的路子了,一时间各地的民生新闻盛行。啥尔滨电视台也先后创办了《都市发现》、《零距离》、《万家灯火》等几档民生新闻栏目。春去秋来,近十年的时间过去了,这些民生新闻的栏目虽然还有说得过去的收视率,观众也算买账,但,观众已厌了,记者亦疲了。  相似文献   

7.
毛前进 《魅力中国》2010,(2):209-209
热点新闻报道是电视台的一面旗帜和"重磅炮弹"。从去年开始,扶沟电视台开办了《走近民生》栏目,并在实践中获得了成功。一、开办栏目,正确定位,形成规范鉴于县级电视台人手少等实际情况,扶沟电视台开办的《走近民生》栏目,每周一、三、五首播,二、四、六重播。在栏目开播之即,我  相似文献   

8.
冯燕 《魅力中国》2013,(19):294-294
近年来,党和政府明确提出“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对新闻报道提出了“三贴近”的要求,新闻媒体更加注重人文关怀,在这种形势下,民生新闻应运而生。民生新闻自出现起,政府就把它当作了联系群众的纽带,百姓把它当作了代言人,民生新闻节目收视率一路攀升,对开拓电视新闻报道领域、扩大电视新闻影响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今天,我就县级电视台民生新闻的定位谈一些自己的认识和看法。  相似文献   

9.
刘振元 《魅力中国》2011,(20):14-14
随着我国一系列关于民生政策的出台,以及电视新闻这一社会主流媒体的不断创新和发展,民生新闻逐渐成为各家电视台争相报道的一种新闻类型。由于民生新闻以“民生、民情、民意”为主要关注点,以老百姓“身边事、麻烦事、稀奇事、关心事”为主要报道题材,不仅群众喜闻乐见,而且又大大符合了“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原则,一时间,一大批反映民生的新闻栏目、专题栏目应运而生,每天都有播不完的民生节目,争抢观众的眼球。  相似文献   

10.
刘华 《魅力中国》2014,(10):285-285
近几年,民生问题已成为中国社会的重要课题。电视民生新闻的迅猛发展,也已构成了电视新闻传播层面的一道冲击波,被誉为中国电视传播层面的第三次革命。 各地电视台民生新闻节目开播至今,经过了不足十年的发展,从当初的一枝独秀到如今的遍地开花,尤其是在地方电视台开设多个频道、一个频道多档栏目都是民生新闻的现象日趋严重,  相似文献   

11.
郝金欧 《魅力中国》2013,(34):307-307
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领导多次强调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社会保障、失业、“三农”等问题成为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表达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民生的深切关怀,民生理念成为党和政府制定政策的基本立足点。江苏电视台《南京零距离》开创了大时段城市民生电视新闻的先河,并引发了波及全国各省市电视台的“电视民生新闻现象”。本文就县级电视台如何做好民生新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郭戈 《魅力中国》2011,(1):174-174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近年来,各类媒体专业化趋势渐成主流,其中电视媒体频道的分类设置尤为明显。例如,2008年1月1日,原河南电视台经济生活频道经国家广电总局批准,成为全国第一家以“民生”命名的电视频道。与河南电视台的思路相接近,近两年来,各地电视台、报刊等主流媒体的民生类活动纷纷推出,主流媒体以“民生为本”的理念更加凸显,各类民生服务活动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本文试就如何提升主流媒体民生服务类活动的质量和效益,提出一些粗浅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李菊云 《魅力中国》2014,(14):297-297
县级广播电视台是最基层的新闻媒体,不仅承担着宣传好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引导着舆论导向,同时也要牢固树立群众意识。坚持三贴近.落实走转改。关注民生,聚焦基层。使新闻报道更具群众性。  相似文献   

14.
大连广电生活频道以实际的行动回应大连广播电视台改革的号角。生活频道在充分深刻诠释“生活”二宇的涵义后,立志使频道节目关心民生、贴近民生、服务民生。生活频道继续推进,即“节目改版和人员改组”的“双改”工作。节目改版就是对频道重新定位、对栏目合理设置、对形象重新包装,以崭新的屏幕形象出现在观众面前。人员改组就是在人力资源缺乏的情况下,充分挖掘每名员工的潜在能力。调试不同岗位,创造新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李喆宇 《理论观察》2008,(1):155-156
从2003年江苏广播电视总台的《南京零距离》在当地短时间内创造收视奇迹起.全国各地迅速涌现出一批同类节目,“民生新闻”继综艺热、访谈热之后,掀起了中国电视新闻的“第三次革命”。当前各城市电视台都在竞相开办民生新闻栏目,并以此作为新闻改革的方向和收视率的增长点。那么如何在高收视率与社会责任之间寻求支点,如何提升它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6.
草强拉毛 《发展》2009,(12):65-65
一、打造具有自身民族特色的品牌节目甘南电视台应与州、县协作,多出一些贴近群众生活的节目,使受众得到满意的有效信息。报道者应该站在普通市民的角度,忧民生之忧,乐民生之乐。城市新闻节目的制作者作为城市大众中的普通一员,应该站在广大市民的立场和角度看待城市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现象,使新闻报道具有平民化的视点,更加贴近城镇居民的生活,反映城镇居民的心声。新闻节目是一个电视台主体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
自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得传统的民生新闻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民生新闻如何突出重围,重拾阵地,再现辉煌,成为媒体人迫切需要思考和解决的课题。本文从分析自媒体自身的现状、特点和缺陷入手,结合玉溪市红塔区电视台自办新闻节目的现状,对自媒体时代电视民生新闻如何传播进行了积极探索,以期能为电视民生新闻发展提供较为全面和科学的理论范式。  相似文献   

18.
据新华网报道,河北省威县是个“普九达标县”,按照达标要求,其义务教育阶段的辍学率不应超过3%。但事实是,该县每年初一入学学生保持在1万多人,在初三中考时,参加考试的只剩下4千来人,三年里流失6千多名学生。而更令人沉重的是,威县并不是一个特殊的典型,它不过是记者随意调查的一个县,也许比它的辍学情况严重、更触目惊心的县还有很多。  相似文献   

19.
梁颖 《魅力中国》2011,(14):10-10
县级电视台要发展,必须从内容和手段上加强本土化,从而争取在最小的信号覆盖范围里覆盖最多的本土受众。在内容上、要加强制作民生新闻与本土娱乐内容。在手段上,要丰富节目形式,使用多种节目表现元素,加强与当地受众的互动性。  相似文献   

20.
邓静西 《魅力中国》2014,(21):271-271
近年来,随着各级电视台的激烈竞争以及新媒体的强势崛起,县级电视台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很多的县级电视台都在探索和研究如何做好自办栏目,满足群众收视需求,以保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笔者以广州从化电视台为例,从成因、对象以及实际操作等方面对县级电视台电视栏目改版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