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邓伯超 《魅力中国》2011,(3):237-237
本文夹叙夹议以梦的形似描写作者在学习时情景和感受,生动形象抒发了对老师高超技艺和渊博知识无限敬仰。表达了同学般纯洁姊妹感情和师生父子般香山温情。其间也夹叙了童年时代故事和身边所见所闻与所感,满怀热情寄托了作者永不消失与老师和同学一段眷念以及对香山美景赞扬。  相似文献   

2.
故事新编     
邓伯超 《魅力中国》2010,(24):170-170
《私塾》记叙作者童年的往事,描写了作者童年的天真、聪明与顽皮。反应出作者童年生活在一个书香之家而又孤苦的寄托在舅老爷家的复杂心情,他从童年心里萌发了倔强与傲慢。但与同伴们的相处融洽给他留下了永久的回忆。他迷恋他第一任启蒙老师,敬仰他对中国古代文化《四书五经》的孜孜不倦的苦读,他一个老夫子的形象,绵绵不断的把中国文化传给他的孩子们。他把蓬松的毛笔尖放在嘴唇边舔舔,然后把墨吃下去,更见他老夫子的形象与对古文化的追求。作者同伴们生活俭朴而又天真,他们在一块学习生活像是一群小鸟,毫无目的的任凭老师和家长摆布,像唱歌一样日复一日的背诵着老师教给的文字,她们从心底萌发一丝丝的爱护,表现在课余生活的顽皮上。长大成人以后、他的伙伴们现在生活在哪里、生活的怎么样呢?可见作者对他的同伴们仍有无限的眷念和回忆。《约婚》一文描写了作者青少年时期一段生活经历。他从听之任之发展到与家庭和亲戚的叛逆。从中可见作者青少年时期就有一种对新生活的追求和对当时农村家庭生活的背叛。他从心理感觉到对不起他的表妹,她虽然没有文化,但有一双勤劳的双手和憨厚农村家庭妇女基础。她能顶住贫穷和劳累的农活,给作者留下了典型的农村妇女的形象。但作者不想象他母亲一样的生活,极力去吸取知识,努力踏上他梦寐以求的上层文化生活。在这奇怪的思想压迫下决然与表妹分手。文章记叙了姑奶和母亲以及亲戚之间来往。可见她们相处和睦,而又迫于生活的压力遇事吵架,说明当时农村生活艰难。作者青少年就这样在家、亲戚和学校环境中不断长大成人.直至步入高等阶段学习和炉火般的锤炼,最终成为一名工作能手和文化智者。  相似文献   

3.
母亲第一次参加家长会,幼儿园的老师说:"你的儿子有多动症,在板凳上连三分钟部坐不了,你最好带他去医院看一看。" 回家的路上,儿子问她老师都说了些什么,她鼻子一酸,差点流下泪来。因为全班30位小朋友,惟有他表现最差;惟有对他,老师表现出不屑。然而她还是告诉她的儿子:"老师表扬你了,说宝宝原来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钟,现在能坐三分钟。其他妈妈都非常羡慕你妈妈,因为全班只有宝宝进步了。"  相似文献   

4.
母亲在世时常说我:“你白上这么多年的学了,怎么连个处方单都看不明白?”面对母亲的责问,我只能报以苦笑。她哪里知道,一看到医生那龙飞凤舞的字,我头都大了。我想,这怕是天下最难认的字了,莫说我看不明白,即便是大学本科生,也没几个能看得明白!  相似文献   

5.
朱孟刚 《魅力中国》2010,(21):22-22
唐代鱼玄机等几个著名的女诗人,虽具体生平有前后,但她们却不约而同的都与道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道教对她们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道教的教理教义为女冠诗人们构筑了宽松的生活环境和有利的创作条件,从而使她们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文学才能,敢于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进而在唐代诗歌史上书写了她们女性独有的浓厚一笔。  相似文献   

6.
母亲在世时常说我:“你白上这么多年的学了,怎么连个处方单都看不明白?”面对母亲的责问,我只能报以苦笑。她哪里知道,一看到医生那龙飞凤舞的字,我头都大了。我想,这怕是天下最难认的字了,莫说我看不明白,即便是大学本科生,也没几个能看得明白!  相似文献   

7.
邓伯超 《魅力中国》2011,(9):265-266
本文阐述了作者对新校区建设的惦念和对土豆、小蛋的思念之情。文章里描写作者这几天心里杂乱没有规律与烦恼,可见朋友的感情真挚,更能看见为了新校区的建设做出巨大贡献的领导、老师、技术员还有憨厚创造社会的劳动人民群众。寄托了作者对新校区前景欣慰和对社会的赞美。点点数笔勾画出一幅美丽的新校区和新社会的图画。  相似文献   

8.
刘波 《中国西部》2014,(20):122-123
<正>在一次学术会议上,我曾听过宁波市达敏学校的老师讲述她们与学生的故事,深深地感受到了特教老师的不易。读宁波市优秀青年作家钱利娜的新著《一个都不放弃》,我仿佛跟着她走进了达敏学校,与这所培智学校的师生零距离接触,也通过她的笔触,了解了一个个具有典型代表性的智障孩子家庭的生活现状。这本我国首部深入描写培智学校教师及智障孩子生命现状的纪实文学作品,让我第一次真实地感受到了各类智障孩子的生活,认识到了智障  相似文献   

9.
寓言二则     
邓伯超 《魅力中国》2010,(24):172-172
“两小儿斗酒”描写了一位父亲为了把哥弟俩分好家,略施伎俩教导他们,并在哥弟俩斗酒付钱时描写弟弟的好玩与好占小便宜。同时描写了哥哥有较强的生活磨难和驾驭生活的经验,巧妙地让弟弟醒悟如何生活的道理。“牧羊童”是一篇歌颂山村生活和农民对山村生活的美好愿望。作者把“牧羊童”的生活经历神话,从中寄托作者对牧羊童生活遭遇的同情和梦一般的美好的幻想。反映当时山村农民生活的贫困,梦想对一个温暖幸福家庭的强烈追求。  相似文献   

10.
案例一:用“鼓励”送儿子走进清华有这样一位母亲,在她艺术的鼓励下,儿子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而谁又能相信她的儿子幼儿园起,就曾被老师贴上“差生”的标签。当幼儿园老师告诉这位母亲说“你的孩子表现很差,别的孩子上课至少能安静地坐三分钟,他连一分钟都坐不住。”母亲没有失望,她将  相似文献   

11.
拆迁精神     
校友录上,一个同学义愤填膺地讲述了他的小学老师被拆迁的故事。老师从教40多年,在当地桃李满天下,镇长、书记都是她的学生。前些日子镇长来家里看望她,一阵嘘寒问暖后镇长说镇里招商引资了,要搞开发,她的房子可能要被拆迁。  相似文献   

12.
剑南春之恋     
初识剑南春是24年前的事了。 那年夏天,我以学校文科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省城的一所重点大学,在乡亲们眼里,这是了不起的一件大事。亲朋们为我高兴,教我学业的老师们为我高兴。我记得,拿到录取通知书的第二天,我与母亲一起到学校去感谢我的恩师。说是感谢,也仅仅是从自家的菜地里摘了点瓜果什么的。从乡村的深处到小镇的学校有十余华里,路上,母亲给我聊起了老师和亲戚们对我们家的好。我知道,我的成长过程并不顺利,小时候常生病,后又经过多次转学,在很多人的帮助下,才拥有了上大学的机会。  相似文献   

13.
《春耕》阅     
邓伯超 《魅力中国》2011,(15):100-100
本文以作者第一人称为线索,描写豫南丘陵地区农民春耕忙碌喜悦的动人场面,抒发了豫南春天田园风光美景。表达了作者对这块黄琏土地的热爱和对乡亲的亲切。贫瘠的丘陵、善良的农民和革命老区风雨同舟,几度沧桑、默默无闻的孕育着豫南边区儿女,为中华之美德高唱凯歌。  相似文献   

14.
某城乡中学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升入初三的学生要严格按学习成绩被划分成实验班和普通班.教实验班的老师都是学校领导认为教学经验最丰富,教学实力最强的骨干教师,而教普通班的老师在教学实力上则被认为要逊色许多.于是乎,教师们也像学生们一样,在所有人的眼里被截然划分出了一条不平等的界线.长期以来,普通班的学生们不去抱怨和抗争是因为他们的学习成绩的确不能说服学校领导;普通班的老师们不敢去计较和质疑是因为他们担心那样做会遭遇更多的尴尬. 在初二的最后一次期末考试中,晓雅同学由于各种原因或失误没有考出理想的学习成绩.换句话说,晓雅没能够进入实验班.于是,晓雅的母亲找到学校,希望学校领导能够网开一面,开开绿灯.但是,主抓教学的陈副校长却义正词严地拒绝了晓雅母亲的乞求.因为在他看来,像晓雅母亲这样的家长实在是太多了,不能因为这样或那样的理由就轻易破坏了学校的规定,更何况她只不过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农村妇女.无奈,晓雅母亲只得神情沮丧地领着晓雅去找普通班新任班主任段玉.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了1929年3月30日,在陈祖武、赵琴仙两同志死难周年之时,时任云南省委书记的王德三写的凭吊《吊祖武和琴仙两同志》的诗词。诗词是一首挽诗,是革命意志的表白;寄托了对死者的哀悼和思念,抒发了作者对敌人的仇恨和坚强不屈的斗争意志,表达了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  相似文献   

16.
邓伯超 《魅力中国》2010,(30):199-199
《女博士》一文,详细叙述了土豆和地瓜对新来一位女博士的热爱,他们把所有的热情倾注在一个新来的女博士的身上,他们把热情和帮助看成是他们对多年遗憾。或者说对他们一点微不足道宽慰。文章热情呕歌了同事班温暖和同学温情。作者把点滴心情化在一言一行之中,忠心地为女博士服务,同时也可以看出土豆和地瓜对知识不足的追求和对博士渊博知识羡慕。他们把仅有知道的多年陈年老水和地主之情在女博士踏进校门砍第一步表达的虚构之中。文中也抒发女博士陈平对新生活和对新岗位热爱,她犹如笼中之鸟,终有一日有了自由或者有了主权她会把所有的力量转化成书本上最敬仰的人。  相似文献   

17.
本文解读了美国黑人作家的短篇小说《日用家当》。《日用家当》中各种矛盾冲突有力的推动了故事的发展,两姐妹对日用品的不同态度体现了她们对待文化遗产传承上的不同态度,彰显出她的社会价值。迪伊深受白人主流文化影响,她不关心这些日用家当身上所附着的亲情意义,认为象征自己身份的日用物件应该被看作是自己的文化符号。教育给她带来的觉醒意识使得她想寻根溯源,然而就在这寻根溯源的过程中,她迷失了自己。妹妹麦姬能够清楚地将每一件日用家当和自己的亲人联系起来,这种精神上的依附在她心中更重于物品本身,母亲对于家族历史的记忆会由麦姬传承下去。母亲和麦姬的与世无争的生活是平定安宁的,但她们无法感知外界社会所发生的变化及喜悦。  相似文献   

18.
正有人说吃公家饭、给公家打工的属于体制内,反之为体制外。现在人人都羡慕体制内,因为体制内有稳定饭票、医疗保险,工资福利"旱涝保收",一般情况下不用担心"下岗",像一个避风的港湾。但是如果一艘船一直窝在舒适的港湾,是不是驾船人就失去了搏击风浪的能力呢?去年暑假,我在公交车上听到两位老师的对话。把她们的对话记录下来,可以猜到她们分别  相似文献   

19.
母亲,您走好     
2005年4月22日黎明,母亲走完了她人生最后的旅程。天宇间那微羲印衬出凤凰山麓下庭院前洁白的梨花和象纸钱似的榆钱,仿佛也在寄托着哀思。  相似文献   

20.
张霄翼 《魅力中国》2010,(26):242-242
唐诗中有不少以音乐题材入诗的诗歌。诗歌本身具有格律化、音乐性、具有韵律之美美,使得诗歌与音乐的关系颇为密切。唐诗与音乐的关系有着自己鲜明的特点,唐诗具有更加适宜吟唱的表现形式,唐诗中描写音乐的技法娴熟,音乐入唐诗之后的表现内容也多种多样,或寄托情思,或抒发内心感情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