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元炜 《魅力中国》2010,(29):226-226
法律作为统治阶级的工具具有权威性,因为法律语言必须具有强制性和准确性,如此所有适用法律调整范围的人方能明了自己的行为受到什么样的约束。然而法律又需要具有广泛的调整型和持久的生命力,这就决定了法律语言除了强制性、调节性、文化性、精确性等特征之外,还需要具有模糊性。第一大部分由法律语言的特点入手,引出模糊性的重要性;接着介绍了对模糊性的科学认识,以及模糊性和准确性和辩证关系。第二部分是法律语言模糊性特点的作用,模糊性在法律语言中恰当的运用,可以既不失法律语言的精准,使其既具有准确和权威的调整力,又能保持持久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2.
薛龙翠 《魅力中国》2014,(5):316-316,318
准确历来是法律语言的灵魂和生命。也是立法者和司法者尽力最求的主要原则之一。但是,语言的模糊性是语言的本质属性之一,其客观地存在于法律语言中。本文就法律语言模糊性在法律领域内的运用,以及法律实践中如何扬长避短、克服法律语言模糊性的消极因素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3.
法律规则是规定法律上的权利、义务、责任的准则、标准,或是赋予某种事实状态以法律意义上的指示、规定,具有确定性。但表达这些规则的人类自然语言又同时具有精确性和模糊性两个重要特征。任何法律规则都是确定性和模糊性的对立统一体。WTO法律文本的语言既具有准确性又具有模糊性。  相似文献   

4.
模糊性是语言普遍的性质,表现了语言的不确定性或者是不精确性,有很多原因造成语言的模糊性,自然界本身的模糊性、人认知能力、语言本身结构、文化因素还有语用因素,人们运用语言表达思想感情,有时需要精确与清晰,有时为了达到某种目的也需要模糊。语言的不确定性和不精确性以不同的方式表现出来。常见的有模糊、歧义、含混等等。1965年美国查德发表了开创性的论文《模糊集合》提出了模糊性概念,有很多学者研究语言的模糊性及英语模糊语法。为了对模糊性达到精确而清晰的认识和理解,我们应该正确利用语义的精确性和模糊性。运用语言时,只能要求精确;该模糊时就模糊,不可将精确与模糊混淆。  相似文献   

5.
精确性堪称立法语言的灵魂与生命,但在实践中,立法语言却呈现大量的模糊现象.这主要是因为立法语言作为自然语言的一种,逃脱不了自然语言模糊性的藩篱;而作为法律语言,法律本身的专业特点又使其必然呈现模糊性.然而,立法模糊语言有时会发挥其积极的语用功能,增强立法的精确性以及扩大立法的适用性,以此来克服法律本身的一些局限.  相似文献   

6.
法律规则是规定法律上的权利、义务、责任的准则、标准,或是赋予某种事实状态以法律意义上的指示、规定,具有确定性.但表达这些规则的人类自然语言又同时具有精确性和模糊性两个重要特征.任何法律规则都是确定性和模糊性的对立统一体.WTO法律文本的语言既具有准确性又具有模糊性.  相似文献   

7.
王颖 《魅力中国》2014,(19):257-257
语言的模糊性是语言的重要特征之一。模糊性表现在语言的语音、词汇、语法以及跨文化交际产生的模糊性等。商务英语翻译既要力求准确,又要坚持忠实,商务英语中的模糊语言成为翻译的矛盾。本文旨在通过分析模糊语言在商务英语中的表现和语用功能。研究商务英语中的模糊语言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8.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语言与文化关系密切。法律英语课堂教学是以法律语言教学为基础的,文化教学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导入法律文化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学生对法律语言的理解和掌握。同时,通过对中西法律文化的比较,培养学生的跨法律文化意识,提高学生的跨法律文化交际能力,以为我国经济社会培养出更多“精通英语,明晰法律”的复合型法律英语人才。  相似文献   

9.
习语中出现的数字有时并不能表达其确切的语义,数字语义的模糊性客观地存在于语言中,人们在日常交际中也经常会用到。本文分析了习语中数词语义的模糊性及其功能,初步探索了数字模糊语义的翻译。  相似文献   

10.
左军 《理论观察》2007,(2):100-102
分析实证主义法学作为西方法学中源远流长的一种理论形式和流派,有它研究方法上的特色,其主张事实与价值的区分,保持方法论上的纯粹性的研究方法对中国法学研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它在实践中可以树立法律的权威,其关注法律内部规则体系之间逻辑一致性的理论对于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具有借鉴意义,同时其对法律语言的精确分析,可以提醒我们注意使用法律语言时的准确性,尽量避免语言使用中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1.
赵凤云 《魅力中国》2014,(12):39-40
在进行外国文学作品翻译时,不仅仅要注重翻译语言精确性的运用,还要注重模糊性语言的使用,这样才能在确保原文内容不发生偏差的前提下,提高该文学作品的艺术价值。本文阐述的是语言模糊性的产生、概念和特点,从而得出翻译外国文学作品中的模糊处理方案。  相似文献   

12.
古典诗词中数字的模糊性及其英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模糊性是自然语言的一个重要特征。中国古典诗词中大量使用具有模糊性的词语特别是数字,能够使语言更形象、更生动。  相似文献   

13.
陈叶 《魅力中国》2014,(12):256-256
最近几十年,英语越来越流行并成为世界上最广泛使用的语音。然而,本土化及其变体也逐步使这门语言印上了其所在国家的文化和思维模式等印记。本文将对世界英语变体及中国英语的发展进行介绍,从而对中国英语的前景未来给以启示。  相似文献   

14.
孙志伟 《理论观察》2010,(3):160-161
模糊语言,作为一种语言现象.普遍存在于各种语言环境、各个写作文体之中,它独有的模糊性特征,丰富了语言的表达功能,对于新闻报道亦是如此。对新闻报道来说,往往由于新闻本身的动态性特征、新闻对象的保密性要求以及受众的接受习惯、新闻工作者的认知能力、责任意识等主观因素.在采写时运用了一定数量的模糊语言。实践证明,  相似文献   

15.
杨佳 《魅力中国》2010,(35):248-248
语言是人类交流沟通的桥梁和纽带,英语是世界上使用国家和地区最多的语言。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化的加速发展,英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而大学英语教育作为培养英语语言的应用型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开篇阐述当前我国大学英语教育的现状、特征及其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西方国家英语教育情况汲取其成功的经验,分析西方国家英语教育对我国大学英语教育的启示,从而使得本文既具有理论研究价值,更具有实践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随着哲学解释学的出现及其在法学领域的应用,人们一般在两种意义上使用法律解释这一概念,即方法论意义上的法律解释和本体论意义上的法律解释。随着近年来本体论转向后的解释学理论和语言哲学大规模地进入传统的法律解释理论,法学研究的基本范式和话语被深刻地改变了。  相似文献   

17.
世界上的语言由于地域和民族的不同而千差万别,英语作为世界范围内使用最广的语言成为人们的共通语,极大地方便了国与国间的交流与沟通,促进了全球经济的繁荣和地域文化的融合。而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接触又反过来影响和丰富了英语语言。研究英语语言的变体有助于人们发现社会因素与英语语言变体之间的内在联系。为此,从社会心理语言学角度分析近十年来所出现的英语流行语及其本身所反映的语言变体现象尤为必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释其背后的社会因素,有助于人们找出变异发生的规律。  相似文献   

18.
语言的模糊性是人类自然语言的本质特征之一。模糊语言的使用可以说是一种交际现象,从本质上分析,也可以说是一种认知现象。合理使用模糊语言能使语言表达更自然、得体,从而取得良好的交际效果。  相似文献   

19.
王萍 《魅力中国》2013,(26):158-158
在“内容依托式”教学理念指导下,通过“主题导引式”教学法,促进学习者对教材所涉及的英语国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充分认识。通过灵活多样的学习活动挖掘文字背后的社会、文化内涵.全方位、多角度地接触英语,达到优化语言能力、提高英语文化素养的目的,为培养“国际化”、“复合型”卓越法律人才的培养目标服务。  相似文献   

20.
东西方民族因不同的思维模式及其渊源、语言文字、文化语境、地域文化、跨文化交际方面的不同,造成了文化差异。探求文化差异的深层原因,对消除民族间理解的误区,掌握英语语言的内在规律,提高英语学习能力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