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文章以垣渑高速韶山峡隧道左洞ZK44+910-ZK44+958段、右洞YK44+953-YK44+985段初支变形为例,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在监控量测的基础上,以新奥法施工为指导思想,分析了初期支护变形、开裂的原因,并提出其处治措施,汲取相关的技术成果和经验总结,以指导隧道安全施工。  相似文献   

2.
陈颖芳 《魅力中国》2010,(36):154-154,156
首先阐述新奥法的基本原理、主要原则和施工要点,并以绍诸高速公路项目元宝山隧道为例,介绍新奥法的具体运用情况,重点介绍各施工要点中质量检测项目和监控量测的内容,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希望能为后续隧道工程施工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谷锦锦  聂志江 《魅力中国》2014,(27):291-291
隧道建设是提高公路等级,实现资源节约型交通的重要措施之一,也是实现高速、快捷、安全运输的重要工程设施。鉴于隧道施工的环境特殊性,本文从混凝土与围岩作用关系、锚杆的力学特性、岩石力学(结构力学)计算方法及监控量测等方面来展开公路隧道锚喷支护设计,从而提高公路隧道的安全性以及围岩支护的稳定性,保证施工安全、高质量地完成。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隧道围岩监控量测技术的实施内容、方法和要求,介绍了隧道围岩监控量测在宛坪高速公路大跨度连拱隧道中的应用情况,为围岩监控量测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浅埋大断面小净距隧道围岩稳定性差,加上相邻隧道间相互扰动频繁,支护结构受力复杂,极易引发隧道塌方与地表变形等问题,严重威胁隧道施工安全。以重庆海天堡隧道为背景,采用现场监测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浅埋大断面小净距隧道围岩压力与复合式衬砌内力的施工响应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相邻隧道施工相互扰动明显,后行隧道核心土开挖对先行隧道围岩压力释放影响最为显著;先行隧道支护可通过加固围岩实现小净距隧道压力拱水平减跨,进而提高后行隧道围岩承载力;针对浅埋大断面小净距隧道开挖,双侧壁导坑法可有效控制围岩变形及压力释放。基于该隧道开挖方法的围岩压力及支护受力施工响应规律可为施工方案的优化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6.
闫鑫雨 《科技和产业》2022,22(2):320-324
基于富水千枚岩地层隧道开挖极易引发的大变形问题,采用离散元软件3DEC对三台阶临时仰拱法开挖及支护措施进行数值模拟,根据现场监控量测数据,对隧道围岩开挖变形规律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控制措施。结果表明,围岩开挖主要变形在中台阶开挖后,下台阶开挖前,占比达60%,且最大变形与仰拱封闭成环速率成正比,临时仰拱对控制上中台阶沉降有较为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软岩隧道支护结构的受力特征,优化软岩隧道支护方案及施工工法,以龙怀高速石凹顶隧道为依托,选取浅埋段、深埋段、破碎带断面进行现场监测,从支护结构受力的变化规律、空间分布、对比验证等,对围岩压力、接触压力、初支混凝土应力、钢拱架应力等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软岩隧道采用CD法比预留核心土法施工扰动小,作用于支护结构上的荷载也相应偏小;作用于支护结构上的荷载与围岩破碎程度及所受构造应力大小呈正比关系;隧道施工中应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围岩扰动,充分发挥围岩自承能力。  相似文献   

8.
利用FLAC3D软件建立两种不同初期支护方式作用下的隧道模型,对隧道的开挖与支护过程进行模拟,分析围岩与支护结构的受力和变形,对比其应力分布和围岩位移情况,选出更为合理的支护方案。研究发现:预应力锚杆能够及时为隧道围岩提供支护作用,不存在支护时效的问题,而普通水泥砂浆锚杆需等地层产生变位后才能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9.
结合具体工程实例,对连拱隧道施工技术从中导洞施工、中隔墙施工、中隔墙顶部防排水、正洞开挖等方面对连拱隧道的施工工艺进行了介绍,强调了隧道监控量测的重要性,从而完善连拱隧道施工技术,积累连拱隧道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不同开挖法对色季拉山隧道开挖的围岩稳定性的影响,对比分析两台阶开挖法、三台阶开挖法和全断面开挖法在开挖过程中围岩的应力变化及变形情况。基于钻孔SJLSZ-1位置处岩石样品的岩性参数,结合隧道相关支护数据,利用Geo-Studio软件中的SIGMA/W模块分别对该隧道不同开挖法开挖进行数值模拟,并分析隧道开挖的稳定性。结果表明:3种方法在开挖过程中以及全部开挖后,掌子面围岩XY位移主要集中在隧道的顶部及仰拱,而最大主应力主要集中在隧道的左拱腰以及右拱腰;对比云图变化及监测点数据,全断面开挖法的XY位移量最小,拱顶24.8 mm,右拱脚28.3 mm;应力变化最小,左拱腰690.303 kPa,右拱腰721.171 kPa;综合数值模拟分析过程中监测点的位移数据以及应力数据发现,全断面开挖法为隧道的最优开挖方法。研究结果可为类似隧道开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处于断层破碎带的围岩松软破碎,巷道在单一锚网支护形式下难以形成有效的结构承载体控制围岩变形,巷道变形严重,变形时间长。基于从提高围岩强度、改善围岩物理力学状态和整个支护结构稳定性角度出发,针对围岩深浅部围岩不同破碎程度,对巷道采用深浅孔充填注浆、锚网支护、锚索强化和复喷进行加固。矿压观测表明:采用锚网索加深浅孔注浆加固技术后,巷道顶底板移近量不超过8mm,两帮移近量不超过10mm,围岩控制效果明显,有效解决了巷道围岩变形严重问题。  相似文献   

12.
地铁的埋深受不良地质现象、技术条件、地下管线、建筑物基础及其地下工程等制约,一般以20m左右为界划分浅埋和深埋两种.地铁修建的方法和技术主要分为明挖法、盖挖法、浅埋暗挖法等.其中盖挖法又分为盖挖顺作法、盖挖逆作法、盖挖半逆作法等;浅埋暗挖法根据工程结构和覆盖层地质条件又分为矿山法、管棚法、盾构法、顶管法、冷冰法等.地铁车站、区间的暗挖隧道施工技术大致可分为两种形式或阶段,一种是早期采用的明挖法、盖挖法及浅埋暗挖法中矿山法的喷锚支护、控制爆破钻爆开挖施工;第二种是近几年采用的明挖法、盖挖法及浅埋暗挖法中依据新奥法设计原理的喷锚支护、微震动控制爆破钻爆开挖和无钻爆机械开挖施工.  相似文献   

13.
谭坝一号隧道虽然严格遵循"短进尺、弱爆破、强支护、快封闭、勤量测"的隧道施工原则,但由于地质条件很差,在施工过程中还是多次发生了塌方。我们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治理方案,保证了隧道的顺利贯通。  相似文献   

14.
郝璟 《魅力中国》2014,(10):347-347
本文针对铁路隧道施工流程中的细化工序进行分析,其间配合数值验证技巧,对软弱围岩隧道台阶法施工中拱脚稳定性控制手段实现科学总结。验证资料体现为:实际施工流程中拱角沉降和水平收敛作用明显;施工过程中的大部分变形问题主要由拱角结构围岩屈服作用引起,尤其在台阶施工法机理中,此类结构的破坏效果会随着台阶高度提升而引起拱脚局部位置失去平衡效用,同时这类隐患长期放纵还会导致整体剪切失稳结果。因此需要利用现场拱脚变形效果作为线索依据,分别选取不同关节节点实现长、短等台阶施工方案,并透过各类高度模式下极限位移的最终结果进行对比观察,提炼出改善环节中的必要基础稳定条件,为后期施工人员安全和施工质量提供切实保障,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成本投入。  相似文献   

15.
超前管棚支护是目前隧道施工中处理软弱、破碎与浅埋偏压等不良围岩地质的一种有效施工方法.文章主要通过结合工程实例介绍分析管棚作用机理、管棚设计与施工要点及适用范围等内容,论证管棚施工在隧道施工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邹辉庆 《魅力中国》2014,(9):103-103,102
引言: 现代支护理论表明,巷道支护只是被动地控制围岩的位移和变形,而且只在一定的应力范围内及时间、空间内适用。井下巷道支护作用能力远小于围岩的自稳能力,这就需要充分发挥围岩的自撑作用。而针对16轨道下山二车场高低不一(最高处达到4.4米,最低处达到3.2),宽窄不匀的实际情况(最宽处达到6.7米,最窄处达到3.2米),我们采用特殊U支护技术结合锚索,进行相互加固,就是根据“促使支护与围岩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尽量发挥围岩的自稳能力”这一理论基础。即使在较大的外力作用下,也能把巷道的位移和变形量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从而有效地延长巷道服务期现。  相似文献   

17.
余佳 《科学决策》2008,(12):154-155
随着公路隧道长度和跨度的逐渐加大,隧道的施工方法由传统开挖的矿山法逐渐发展为新奥法。涨管式锚杆能够适应地质条件复杂的施工环境,提高工程效率和安全系数。本文探讨了涨管式锚杆的结构与原理、受力特点与使用、施工工艺流程和要点。  相似文献   

18.
围绕广西浦北至北流高速公路贵岭隧道工程,参照相关的工程规范,根据工程勘测的地质条件,对贵岭隧道初期支护的设计及稳定性进行分析。通过对贵岭隧道初期支护的设计与计算,结果表明:围岩自承能力在初期支护中起到巨大作用,充分利用围岩自承能力对隧道工程的建设具有重大意义;随着围岩等级的提高,围岩自承能力占初期支护抗力的比重越来越高。  相似文献   

19.
高速公路沿线隧道等采用无中隔墙连拱隧道设计,为保证施工安全,基于远程无人实时监测技术,构建隧道施工智能监测系统,采集拱顶沉降和水平收敛数据,分析复合式中墙连拱隧道单洞法施工过程中隧道的变形特点.结果表明:采用隧道智能实时监测系统,通过远程数据的采集和传送,可实现隧道长期无人监测,对施工风险进行良好把控;隧道拱顶沉降和水平收敛随时间推移分为急剧变化、缓慢变化、趋于平稳3个阶段;各监测断面拱顶沉降值和收敛变形值相差不大,最大变形量均满足设计规范要求.研究成果在隧道变形智能化监测方面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赵亮 《科技和产业》2021,21(7):260-265
浅埋隧道下穿既有公路在穿越段施工时,由于公路上行车辆动荷载作用容易引起路面沉降和围岩变形,对施工造成严重困扰.针对该问题采用了自制钢便桥横跨隧洞截面的措施,结合具体案例从工艺特点、便桥选型、计算分析、工艺流程等方面对该应用做出一系列总结,并将该方法与采取贝雷架钢便桥和超前支护措施进行经济效益对比分析,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