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小敏 《魅力中国》2011,(17):223-223
苏珊·巴斯内特的文学翻译思想经历了文学翻译、文化翻译到翻译的文化研究的嬗变,表现了将文学翻译的内部研究和外部研究相结合的文化诗学精神。以巴斯奈特和勒费弗尔为代表的文化学派将翻译的重心从语言层面转到了文化层面,并逐渐形成了强调翻译的本质即是“文化翻译”的“翻译文化转向”。  相似文献   

2.
金庸的小说是仁义之书、性情文字,读后让人眼酸心热、豪气顿生。金庸小说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其核心是中国的道德文化)进行了苦心孤诣的传承、弘扬,不是一元,而是多元、广泛的宣扬;另一方面,金庸小说又超越了武侠小说这一领域其蕴含的人文关怀,熔铸了中国传统儒、释、道文化的深刻内涵,对寻找一条具有中国民族气派、民族作风的小说之路或文学之路,具有启发意义;更重要的是,金庸小说将中国的道德文化与“人的文学”紧密结合起来,解决了根据中国传统文化写“人的文学”的问题。可以说,金庸小说的文化价值是远远大于其文学价值的。  相似文献   

3.
鄂忠群 《魅力中国》2010,(33):203-204
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在社会主义大文化的基础上创新发展我们的群众文化,如何使我们文化队伍的各项素质提高,是我们群文工作者面临的新的重大课题。创新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求和特有品质,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关键。文化的创新,特别是群众文化的创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化工作者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作为研究群文理论的工作者,要使新时期群文工作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一、诗学 “诗学”一词可追溯至古希腊著名学者亚里士多德所著的Poetics,是组成文学系统的文体、主题与文学手法的总和.诗学概念用于翻译研究领域时被赋予了新的阐释.翻译文化学派著名理论家勒菲弗尔在《翻译、重写以及对文学名声的操纵》一书中将“诗学”解释为“占主导性的文学观念”,并指出一种诗学形态包含两个部分,一是文学手法、体裁、主题、原型人物、场景和象征等;二是文学在整个社会体系中的作用.勒菲弗尔把翻译看作是对文学原作进行的一种“改写”,译者在翻译文学作品时受到占主导地位的主流意识形态和诗学形态的影响.诗学形态是译者进行翻译时所处的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勒菲弗尔阐释的“诗学”出发,对李白《长干行》两英译本进行了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汉文字和文化影响下诞生的日本文学,远离现实社会、政治,埋头于自然。顺从自然。追求与自然一体化的人生乐趣。从而导致日本文学带有较浓厚的"超政治性"倾向。本文阐述了日本文化的历史发展状态与超政治性,使我们能够更好的日本文学。  相似文献   

6.
才立琴 《黑河学刊》2001,2(6):10-15
马克思曾经指出,从根本上说文化就是人的素质不断提高的活动及其成果,文化作为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有狭两义,在性质上也有先进与落后之分,它们对社会的发展起着不同的作用。中国共产党历来与先进文化紧密相联,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我们党的迫切任务。  相似文献   

7.
罗华 《魅力中国》2013,(26):313-313
本文针对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中建筑语言和文学语言相互组合这一独特的文化现象.试图探讨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与文学的关系,它们关系紧密。且相辅相成。然而当今现代公共建筑却和文学脱节,且文化含量低.面对此现象,从中国古代文学与建筑的关系中得到启示,应以文学为切八点,主要通过增加建筑师的文学修养,增加建筑中文化含量。  相似文献   

8.
将文化研究描述为文学研究的转向或发展,不仅有损文学研究学科建制的严肃性,同时也必然挫伤文化研究锐利的社会批判锋芒.通过厘清文学的文化研究与文化的文学研究这两个观念,我们可以在文化研究与文学研究之间划清界限.  相似文献   

9.
日本人最早以开放的心态积极吸收中国文化,产生了日本知识分子多为汉学家的现象。近代以降,日本人急于摆脱相对落后的亚洲,赶超欧美,因此,明治以后的日本文学起步于对西方文学的摄取,与欧美文学具有密切的关系。尽管如此,日本近代文学并不能完全脱离汉学的底子,加上与日本已产生并发展的民族主义激烈的碰撞,形成了日本近代文学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关于构建城市文化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经济实力的增强,城市文化建设已经无可争议地成为当前科学经营城市的重要内容。一、城市文化与城市经济的整体发展观当代中国的改革开放说到底是发展问题,但社会发展并不等于单纯的经济增长,发展是一个巨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它不仅意味着经济的发展,也意味着政治和文化的发展。经济发展状况固然是衡量社会发展程度的重要尺度,但不是唯一的尺度。经济增长只是发展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正如恩格斯指出:“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的发展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它们又都互相影响并对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11.
日本人最早以开放的心态积极吸收中国文化,产生了日本知识分子多为汉学家的现象.近代以降,日本人急于摆脱相对落后的亚洲,赶超欧美,因此,明治以后的日本文学起步于对西方文学的摄取,与欧美文学具有密切的关系.尽管如此,日本近代文学并不能完全脱离汉学的底子,加上与日本已产生并发展的民族主义激烈的碰撞,形成了日本近代文学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郭璐 《魅力中国》2010,(26):285-285,263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而文学是文化外在的表现方式之一,透过文本可以看出某种文化中特有的内涵。本文试图从文学作品入手,以现代视角分析这些作品折射出的中国传统文化现象,探寻中国传统文化中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里最具普遍意义的内涵。在充分认识和利用自身特色的基础上,将千百年的积淀转化为推动我国民族文化发展的不竭动力。  相似文献   

13.
楹联是中国文学百花园中的一枝奇葩,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品。在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十分丰富的陕西,弘扬楹联文化,彰显自身文化底蕴,凝练城镇文化特色,提升城镇文化形象,发展楹联文化产业,是大力开展文化建设的一条积极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彭兰 《科学决策》2007,(6):11-13
互联网在中国经历了十余年的发展。网络不仅作为一个媒体给传媒格局带来很多冲击,也作为一种新的社会形态,孕育了各种新的文化现象。网络文化的景观,既让一些人称奇,又让一些人困惑,更让不少人担忧。网络文化的背后,是复杂的社会因素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楹联是中国独有的文学形式,是中华民族传统的文化瑰宝。楹联作为一个独立体,卓立在文学大家族之林,是极具生命力的。在中国文学史上,楹联这一文学形式,经过一千多年,长盛不衰。楹联有三个高峰时期。北宋时期,宫廷楹联繁盛,官宦之家群起效仿,就连寻常百姓人家,每当春节期间,也都"总把新桃换旧符"。及至有明一代,由于明太祖朱元璋的大力提倡,亲颁《大明功令》,令百姓家家贴对联,楹联文化得到了空前的普及。至于清代,特别是康熙、雍正、乾隆三个帝王,都喜欢作对联,影响了整个朝野。楹联之所用,深入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由于楹联和书法有机结合,使楹联发展达到极盛。  相似文献   

16.
21世纪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进入了繁荣发展时期。胡锦涛继承了前代领导人关于文化建设的重要思想,在新世纪新阶段勇于进行文化创新,围绕着建设创新型国家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出了建设创新文化、和谐文化、道德文化以及廉政文化,深化了对文化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思想。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文化工业也日益繁荣,“网红”文化借助于互联网技术发展而产生,成为新的经济文化产业。本文以“网红”文化为研究对象,以阿多诺文化工业批判理论为视角,探讨当下中国“网红”文化发展现状,并借助阿多诺文化工业批判理论揭示“网红”文化工业特征并对其进行批判性反思,从而推进我国“网红”文化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任宗花 《魅力中国》2011,(5):298-298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在中国乃至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地位重要,影响深远。但令人费解的是,我国的文化在走向世界的道路上却步履维艰。尤其是在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文化朝着什么方向发展以及如何发展成了时代赋予我们的新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19.
中国文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中国文学自身如何发展?如何向世界展示中华文明的博大与丰富?这都是亟待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无论历史和当下,都要放在心海里澄一澄,放在想象中比对一下,再放在价值的天平上称一称,那时才可能会触及真实。而真实,恰恰也是文学意义上的中国经验最重要的内核。  相似文献   

20.
李宗琴 《魅力中国》2009,(15):86-86
消费文化的兴起给当代文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带来负面影响。市场的需求使文化和文学走向了市场,参与了竞争。文学在一步步的走向媚俗,走向低级趣味。这种日益明显的趋势给当代的文坛也带来了或多或少的影响,然而文学继续前进的希望仍寄托在后世不断地努力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