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近年我国外汇储备的持续增长,造成外汇占款大幅增长,最后引致货币供给增加。本文将对我国外汇占款对货币供给的影响作用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外汇占款和货币供给量M2之间存在稳定的均衡关系,我国外汇占款的巨剧增长,容易导致货币市场失衡。  相似文献   

2.
如何认识现行人民币汇率机制下形成的以美元为主的外汇储备及通胀的成因,系当前引起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文章从分析国内流行的外汇储备遭遇损失和通胀由外部输入等观点入手,提出货币价值取决于其对等值商品的购买力,一种货币的自我比较与多种货币的相互比较,具有不同意义的观点。再通过对:外贸顺差——外汇储备增加——外汇占款增加——人民币被动多发——国内有效用的商品被稀释的分析,说明巨额外贸顺差导致的货币多发已成为通胀推手。并提出加大汇率波动区间直至放弃管制,让市场决定人民币汇率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张宏燕 《辽宁经济》2010,(10):62-63
根据最新数据显示:中国外汇储备已经超过2.45万亿美元,外汇储备的增加虽然在某种程度上标志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但也带来了人民币升值压力过大、外汇储备有效运用、中央银行基础货币投放过多等一系列问题。产生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在我国的国际收支和外汇储备之间缺少一种有效的缓冲机制,导致国际收支和外汇储备之间存在高度相关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外汇储备的激增,近几年,央行票据已经成为中央银行进行冲销操作、回收基础货币最重要的手段。通过运用VAR模型对央行票据冲销操作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央行票据的货币冲销效果在短期内是非中性的,它通过影响基础货币和货币市场利率作用于货币供给量;长期内央行票据冲销操作对货币供给量的影响趋于中性,不具有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5.
基于VAR模型的FDI与中国通货膨胀的经验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黄新飞  舒元 《世界经济》2007,43(10):58-66
理论分析显示FDI会通过国际收支、国内投资、货币供给量和国际贸易等因素引发中国的通货膨胀。本文在多变量VAR模型的基础上,采用中国季度数据,运用协整分析和ECM等方法发现,在长期内每增长1%的FDI会带来通货膨胀上涨0.24%,外汇储备、货币供给量和国内投资引发了通货膨胀率上升,而贸易开放度抑制了通货膨胀。方差分解结果表明外汇储备是影响长期通货膨胀最重要的因素,FDI对外汇储备的冲击存在正向作用且效应呈递增趋势。  相似文献   

6.
由美国庞大的财政赤字造成的美元信用危机,直接导致中国的美元资产大幅缩水。面对挑战,中国政府采取了以调整对外资产结构,优化外汇储备配置,增加货币互换协议为途径;以扩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培育人民币债券海外发行市场,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为方向;以拓展SDR职能,建设多元化国际储备货币体系,创建超主权货币为目标的系列对外货币金融政策,分散外汇储备风险,确保美元资产的安全,加速国际货币体系改革进程。  相似文献   

7.
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若干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赞文 《开放导报》2008,(2):105-108
本文采用协整研究和冲击分解的计量经济学方法,就货币供应量、实际利率和外汇储备对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长期走势影响进行实证分析。检验结果表明,从长期看,上述因素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之间存在着稳定的均衡关系,且均对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产生一定的影响。总体上看,货币供应量、实际利率和外汇储备对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影响并不是十分明显,要使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真正反映我国的均衡汇率水平,需要从货币政策多方面的协调管理着手。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了我国外汇储备的发展过程,外汇储备快速增加的原因,通过金融理论、外汇储备与汇率压力测度分析及观察法分析出外汇储备变化与人民币汇率变化的一致性,针对过多的外汇储备与人民币升值带来的负面影响,从外汇储备角度提出降低人民币升值压力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9.
文章通过对我国外汇储备现状的分析,指出我国外汇储备存在规模偏大、贬值风险大、有一定的流动性风险和对我国经济运行的负面影响等主要问题,进而提出我国外汇储备管理的建议:合理使用国家现有外汇储备;调整外汇储备的规模和结构;积极参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积极推进区域货币合作和人民币国际化。  相似文献   

10.
在全球经济失衡和全球流动性过剩并存的背景下,2008年我国经济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外汇储备增加,信贷和货币供给量也快速增长。抑制和防范通货膨胀已经越来越成为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难题。本文通过对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解决目前存在的通货膨胀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本文根据模型的回归结果判断外汇储备的增加是否对M2、存贷差以及外汇占款/基础货币产生影响,并通过添加新信息冲击(Innovation)分析流动性受自身及其他内生变量冲击的影响程度,之后再利用G ranger检验法分别检验外汇储备与其他三项指标之间是否具有因果关系,最后得出本文的主要结论是:外汇储备的增加,尤其是其增长率的增加可以直接引起M2和外汇占款对基础货币发行压力的增大,而对于存贷差的影响则是通过对货币供应量M2的影响间接体现出来的。  相似文献   

12.
《上海国资》2011,(5):88-89
从长远发展考虑,可以借鉴目前外汇储备的管理思路,在以香港为代表的人民币离岸市场设立人民币资产池,由当地金管当局监管,通过资产配置对应不同投资品种随着中国国力的不断增强,"人民币国际化"成为大势所趋。人民币国际化的三部曲是,成为国际贸易结算货币、投资货币及储备货币。而国家启动人民币跨境结算业务,已在人民币成为国际贸易结算货币的道路上迈出了较为坚实的一步。  相似文献   

13.
货币供给量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关系一直都是经济学家与政策制定者非常关注的问题。在不同的货币统计口径下(M0,M1,M2),研究二者的关系能够更加全面的反映中国宏观经济运行。通过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发现,M0,M1,M2分别与GDP之间存在均衡关系。宏观上来说,广义货币供给量比狭义货币供给量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更加密切,但是也不能忽略狭义货币供给量与GDP之间的关系。它们也能反映经济运行中的一些问题,因此制定货币政策时要全面综合考量不同货币层次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文章使用附加惯性、贸易和外债约束以及带交易成本的MV-DCC-GARCH模型,求解2012年第三季度至2015年第四季度韩国央行外汇储备的最优币种结构,分析人民币成为韩国储备货币后的最优权重及其动态变化,并通过情景假设模拟人民币充当韩国储备货币的前景。研究发现:人民币占比对货币收益率的刻画方式高度敏感,在随机游走和完全预见假设下,人民币的平均最优权重分别为16.37%和10.85%,在非抛补利率平价假设下,权重降至2.49%;人民币的引入主要挤占主导性国际货币尤其是美元的份额,说明央行投资方向调整客观上会造成储备多元化;汇率波动加剧不利于人民币储备地位的稳定;人民币使用惯性的增强、跨境贸易中以人民币结算比例的提高以及以人民币计价的外债增加均能增加其份额。  相似文献   

15.
文章使用附加惯性、贸易和外债约束以及带交易成本的MV-DCC-GARCH模型,求解2012年第三季度至2015年第四季度韩国央行外汇储备的最优币种结构,分析人民币成为韩国储备货币后的最优权重及其动态变化,并通过情景假设模拟人民币充当韩国储备货币的前景。研究发现:人民币占比对货币收益率的刻画方式高度敏感,在随机游走和完全预见假设下,人民币的平均最优权重分别为16.37%和10.85%,在非抛补利率平价假设下,权重降至2.49%;人民币的引入主要挤占主导性国际货币尤其是美元的份额,说明央行投资方向调整客观上会造成储备多元化;汇率波动加剧不利于人民币储备地位的稳定;人民币使用惯性的增强、跨境贸易中以人民币结算比例的提高以及以人民币计价的外债增加均能增加其份额。  相似文献   

16.
【日本《金融财政商贸》10月8日】优先实现货币稳定 所谓人民币国际化,是指将人民币作为可兑换货币广泛用于国际交易中。中国1996年实现了经常项目交易中的人民币可兑换性。资本交易自由化因亚洲金融危机而不得不停止,但在外汇储备增加后,中国推进了直接投资的自由化,从而实现了经常项目交易与直接投资的“基本兑换性”。但是,中国尚未完全实现资本交易自由化。中国优先对国内外资本流动进行限制,通过央行干预市场来实现人民币汇率稳定。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金融业面临外汇储备保值、金融改革和人民币国际地位提升等三方面重要挑战与发展机遇。在外汇储备保值方面应当抛弃传统思维,可尝试应用金融工程技术进行风险管理;在金融改革上要有长远的和战略的眼光,应加以稳步推进,并与制度完善和人才培养结合起来;人民币国际地位提升应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原则,先区域化后国际化,通过货币互换等扩大人民币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8.
发达国家财政风险高企引发社会对现代国际货币体系稳定性的担忧。当前国际货币体系是否稳定?该问题对于理解人民币国际化战略及评估我国巨额外汇储备风险具有重大意义。文章的结论是:现代国际货币发行国保持本国货币充当国际货币稳定性的条件是其实际经济增长率大于或者等于通货膨胀率与本国货币收益率之和。根据进一步的实证研究表明,美元、欧元、英镑、日元等国际货币都长时间偏离保持稳定性的可持续水平,以欧债危机为代表的发达国家财政问题揭示了当前国际货币体系不具有稳定性。这也关系到中国等国所持外汇储备的安全性。因此,我国必须参照美元主导的巨额外汇储备资产管理模式,必须兼顾存量外汇资产管理及促进人民币国际化。  相似文献   

19.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政府对对外经济贸易政策进行了一系列调整,目标在于收缩贸易顺差、抑制外汇储备增量和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但是,政策运行的结果显示,贸易收支、外汇储备和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并不协调,具体表现为贸易顺差收缩与外汇储备扩张之间的不协调及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快与外汇储备扩张之间的不协调。研究表明,两大不协调的主要原因都在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失衡。我们应该出台鼓励出口贸易人民币结算的配套政策,使跨境贸易出口人民币结算与进口人民币结算达到平衡,实现贸易收支、外汇储备与人民币国际化的均衡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0.
发达国家财政风险高企引发社会对现代国际货币体系稳定性的担忧。当前国际货币体系是否稳定?该问题对于理解人民币国际化战略及评估我国巨额外汇储备风险具有重大意义。文章的结论是:现代国际货币发行国保持本国货币充当国际货币稳定性的条件是其实际经济增长率大于或者等于通货膨胀率与本国货币收益率之和。根据进一步的实证研究表明,美元、欧元、英镑、日元等国际货币都长时间偏离保持稳定性的可持续水平,以欧债危机为代表的发达国家财政问题揭示了当前国际货币体系不具有稳定性。这也关系到中国等国所持外汇储备的安全性。因此,我国必须参照美元主导的巨额外汇储备资产管理模式,必须兼顾存量外汇资产管理及促进人民币国际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