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玉奎 《魅力中国》2013,(28):173-173
科学探究的目标在于将学习的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授和积累向知识的撂究过程转化,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科学探究能力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  相似文献   

2.
陈晓玲 《发展》2010,(1):121-121
一、探究性课堂教学的有效设计 (一)合理选择探究内容。就是从教学内容中选择出符合科学探究学习目标要求的、适合学生探究的探究对象。为促进学生积极而有效的科学探究,探究学习的内容要有一定的探究性,即学生用原有的知识回答不了他遇到的问题。新内容与认知结构产生认知冲突.从而使学生产生探究的兴趣和动力,同时探究内容还要有一定的综合性,学生应具有选择探究内容的自主性。  相似文献   

3.
朱汝坚 《魅力中国》2010,(36):94-94
一、教材依据 教育科学出版社第六章第一节:欧姆定律。 二、设计思想 根据新课改的精神,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在科学探究中经历与科学家进行科学探究的相似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形成尊重事实,探究真理的科学态度。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该落实新课改的精神,突出新课改的理念。本节课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提出自己看法,然后让学生自主的进行实验探究全过程,使得学生在学习知识与技能的同时,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和方法,认识科学探究的重要性,领悟科学思想和精神。同时为更好地理解欧姆定律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4.
周建成 《魅力中国》2011,(6):258-258
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的总目标是:使学生“……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能运用物理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解决一些问题。……”具体目标进一步强调了这一点,要求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尝试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相似文献   

5.
王晓静 《魅力中国》2014,(8):209-209
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是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精心提炼和展示的过程。课堂上科学精巧的提问,能够激活学生及积极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有重要作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必须是课堂教学内容的精髓,通过课堂提问要解决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通过课堂提问,要使学生产生积极思维能力,积极探究能力和分析知识、归纳知识的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6.
高红歌 《魅力中国》2012,(29):152-152
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学科。无论是物理概念的建立,还是物理规律的探索和验证,都离不开实验。实验是它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从素质教育的需要来看,实验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从发展角度来看,必须充分重视实验教育,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创新思维和科学态度。而科学地探究问题的方法,则是实验教学的精髓。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的能力比让学生直接获得知识更为重要,这已经成为我们对学生进行科学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姬彦东 《发展》2009,(6):90-90
科学探究既是重要的学习内容,也是重要的学习方法。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不仅要有教师的正确指导,还要求学生自己在探究实践中逐渐积累。 一、掌握操作方法,培养良好习惯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具有严密性和科学性。物理实验的操作方法对学生探究实验尤为重要,学生必须熟记、掌握。  相似文献   

8.
黄永强 《发展》2011,(5):144-144
本文通过探究《平面镜成像》一课在整个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从而消除学生学习物理的心理障碍,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  相似文献   

9.
陶福江 《魅力中国》2010,(22):218-218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人们的许多物理知识是通过观察和实验后认真地加以总结和思索得来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地观察许多物理现象,观察教师做的实验,还要严肃认真、实事求是地自己动手做实验,更重要的是学生还可以体会科学家是如何探究物理世界的奥秘的,培养了学生热爱科学的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灵活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周小刚 《西部大开发》2011,(12):76-76,78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把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作为中学物理课程目标的核心理念。科学探究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的重要方式,而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需要借助于物理课实验教学过程这一载体。教师要依据学生认知心理和已有的生活体验,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创设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情境,并对科学探究活动的各个要素实施有效的、可行性的指导,就会激发学生保持与发展想要了解世界、喜欢尝试新经验、乐于探究与发展周围事物奥秘的欲望。从而主动有效地学习,由此达到培养学习科学素养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物理作为自然科学的重要分支,决定了其新课程的重要性质必须是通过科学探究,使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形成尊重事实、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因此我们作为物理教师,必须有全新的教学理念,改变过去强调知识传承的倾向,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  相似文献   

12.
张耀文 《发展》2010,(2):146-146
新的化学课程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需要出发,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使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也成为理解化学、进行科学探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过程。下面谈谈我对新教材教学的几点粗浅体会:  相似文献   

13.
刘颖 《魅力中国》2014,(10):137-137
探究式教学既是当前教育改革的目标,又是学生科学进行学习的有效方式。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式教学活动为主的学习是学生了解自然、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探究式科学课程的教学活动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科学的乐趣,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了解科学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姚茂家 《魅力中国》2010,(19):209-209
实验在高中化学学习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在新课程标准中,化学实验活动占“活动与探究建议”总数的37.7%,提高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对实现化学新课程目标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通过化学实验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化学基础理论,掌握化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帮助学生发展思维能力和训练实验技能,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黄存海 《魅力中国》2013,(26):230-230
科学探究的教学是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也是一个难点,是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提高人才科学素质的重要手段之一。我们在教学中要使科学探究教学富有成效.要求在教学时:一、注意明确探究的目的.重视把握探究原理;二、重视引导学生设计科学的探究方案;三、有意识的注意探究活动的完整性,把握住主要的环节,便于学生模仿.形成撂究技能;四、强调探索精神、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的培养与锻炼;五、探究教学不在于结论而在探究过程本身.注意尽可能的培养学生的探究习惯和意识。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从科学探究的自身特点出发,在分析元认知的概念的基础上,提出科学探究中促进学生元认知知识及元认知监控发展的策略。指出元认知与科学探究间相辅相成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李朝荣 《魅力中国》2013,(10):245-246
物理教学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重视物理过程,情境不但能引起学生共鸣,激发学生的思考,而且能处理好生活中的物理知识与课堂教学的整合,物理来源于生活,从生活走向物理,能解决教学实践中出现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在探究知识过程中体会到获取知识的快乐。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启发学生思维,是提高教学实效的重要途径。教学情境中的“境”指教学环境,“情”是指学生在课堂探究活动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根据《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物理课程的探究活动都是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维目标的指导下完成的。  相似文献   

18.
探究式学习是国家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的一种学习方式。科学探究既是重要的学习内容,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发展不只是记住有关的探究知识就能解决的,必须在探究实践中不断积累。  相似文献   

19.
王海文 《发展》2009,(12):139-139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初中自然课改论文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初中自然课改论文方式。因此,在自然教学中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像科学家那样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自然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的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乐于质疑的科学态度。  相似文献   

20.
吴培强 《魅力中国》2013,(10):143-144
《物理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在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不仅应该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注重物理科学的新成就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等纳入课程。而且还应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这就要求我们要建立全新的教育观、学习观,从传统的知识培养转变到学生能力的综合培养上。物理是一门重要自然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在物理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实验课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和纽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