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阐述了积压物资的概念及实施效能监察的目的,探讨延长油矿“降低积压物资库存”效能监察的实践:成立组织机构,明确职责要求;落实效能监察的内容、制度建设及执行情况,物资需求及采购计划管理,积压物资库存管理。制定效能监察的实施步骤;提出效能监察工作的要求:建立协作机制,强化责任落实,加强信息沟通。  相似文献   

2.
文章认为,在国有企业的效能监察工作中,对于效能监察的执行,要坚持原则,内外统一,避免存在“特区和特例”;在效能监察工作的选题立项上,应向多层面深层次延伸,拓展效能监察工作新领域新办法,从而由治标变为治本;要以事前监察为震慑、事中监察为核心,事后监察为辅助。同时,要加强观念创新、制度创新、领域创新和方法创新,确保企业正向积极发展。  相似文献   

3.
蔡菲 《魅力中国》2013,(16):88-88
中国古代礼与乐相结合成为封建社会宫廷中重要的祭祀仪式,而自《周礼》后亦是以吉、凶、嘉、宾、军这五礼为国之礼乐主要事宜,扬荫柳先生曾言:在中国古代各朝代中,对于“礼乐”之崇尚莫过于宋代和清代两朝。鼓吹亦作为祭祀仪式中不可或缺的音乐,在宋代凶礼祭祀仪式中有着重要的仪式职能。  相似文献   

4.
宋代是历史上一个音乐文化十分发达的时期,宋代的禁军制度是促进其音乐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宋代重要的宫廷燕乐机构—钧容直、东西班皆隶属于驻扎于京城的中央禁军。庞大的禁军为宫廷音乐机构提供了源源不断的音乐人才,也是音乐文化消费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宋代禁军制度成为促进当时音乐文化发展的关键因素,主要表现在:人数庞大和待遇优厚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监察官员是治官之官,为"百司之率"。监察效果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监察官员素质的高低。因此,中国历代有作为的君主都对监察官员的选拔与任用给予高度的重视,并逐步形成了一套颇具特色的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监察官员的素质,使监察机关的效用得以有效发挥。  相似文献   

6.
监察官员是治官之官,为"百司之率"。监察效果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监察官员素质的高低。因此,中国历代有作为的君主都对监察官员的选拔与任用给予高度的重视,并逐步形成了一套颇具特色的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监察官员的素质,使监察机关的效用得以有效发挥。  相似文献   

7.
侯喜娟 《魅力中国》2014,(11):262-262
效能监察作为企业一项内部监督工作,是企业检查职能的重要体现,是企业监察机构以法律、法规和企业的管理制度为依据,开展的检查制度效能、发现管理漏洞、完善管理制度的重要活动,是推进企业强化管理的重要手段,是服务于企业生产经营的有效途径。效能监察作为企业检查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它的作用是其他监督工作不可替代的。本文从企业效能监察工作的薄弱环节、企业效能监察工作的重要性、如何促进企业效能监察科学化、规范化三个方面谈谈企业效能监察工作。  相似文献   

8.
张书钦  王维 《魅力中国》2014,(18):289-289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纠察百官、保证吏治清明方面也起到了积极作用.对历代封建王朝兴衰产生过重大影响.而且作为一种重要的国家制度,迄今仍有较高的借鉴价值。总结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历史经验,可为我国当前监察制度与民主法制建设提供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9.
唐宋时期是中国漕运发展的重要阶段,两代漕运既存在制度上的延续性,也出现了诸多方面的不同变化。主要表现在:(1)唐朝时逐渐形成以南方为主的供漕区域及南北向的漕运路线,宋代不仅保持了这一格局,而且进一步加剧了对东南地区的依赖;(2)唐宋时期在漕运方式中长期实行机动灵活的“转般法”,北宋后期则改行“直达法”,结果弊端丛生;(3)唐朝产生了转运使之类的最早的漕运官职,宋代则建立了以东南发运司为主,包括各地区机构在内的完备的漕运管理组织;(4)在唐宋两代,漕运运输队伍经历了由征调农民服役到职业性漕卒承担的变迁过程。漕运的以上沿革变迁,正体现了历史发展的必然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0.
澳大利亚教育制度及大学法人治理结构具有很大的优势,我国教育机构应学习他们“以人为本”的教育观,改革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建立和完善大学法人治理制度,完善大学风险管理体系,确保大学的安全、稳定运行;牢固树立高等教育的“质量意识”,建立完善的高等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树立教育品牌意识,抓住机遇促进教育输出。推动我国教育改革,提高高等院校办学水平与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
杜树旗 《发展》2013,(1):68-69
"谏官"又称"谏臣",是中国古代官职之一,是对君主的过失直言规劝并使其改正的官吏。《孔子家语·子路初见》有"为人君而无谏臣则失正"的名论。"谏官"制度从春秋延续到清朝,虽然有其历史的局限性,但蕴藏着丰富的政治智慧和人生哲理,涌现出了汉代的刘辅、王褒等,宋代司马光、欧阳修、范仲淹,唐代魏征、褚遂良、朱敬则等著名"谏官"贤臣,演绎出了"进谏"与"纳谏"的斑斓活剧,对现代决策咨询具有一定的启迪。  相似文献   

12.
《浙江经济》2014,(1):5-5
学习贯彻落实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精神,要抓紧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抓紧制定省级部门“权力清单”,抓紧制定部门机构设置和职能优化配置改革方案;要尽快在市场准入制度改革、要素配置市场化改革、体制机制创新上有新突破;要切实抓好改革试点工作;要着重抓好生态制度创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要着重抓好农村产权制度创新,推进城市化要在“化”字上做文章,不断加快“人的城市化”。  相似文献   

13.
周婷 《魅力中国》2014,(14):103-103
中国自古被称作“礼仪之邦”,与我国历史上的“礼乐制度”有很大的联系。那么,音乐作为我国最早出现的艺术形式之一,在我国的“礼乐制度”中又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呢?本文从音乐史的角度入手,剖析音乐在“礼乐制度”中的角色定位。  相似文献   

14.
QFII看A股     
王伟力  孙磊 《新财经》2004,(11):44-46
QFII作为一种过渡性制度安排,无疑是中国资本市场由封闭走向开放进程中的突破性一步,目前QFII机构的投资策略,亦被视为国际投资人评价中国A股市场的风向标。  相似文献   

15.
宋代提点刑狱司是统辖一路司法、监察等事务的重要地方政府机构。在宋代历史发展中,它逐渐兼领劝农司、河渠修造、保甲司等机构,因而在地方农业发展、农民生活保障、农村基层社会控制与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从劝课农桑到兴修水利、赈救灾民、减免赋税、移风易俗等,无不体现着统治者利用提刑司来促进地方"三农"建设,缓和阶级矛盾、稳定地方统治的意图。提刑司对保甲的校阅、管理和对盗贼的残酷镇压,也体现了宋代统治者对乡村基层统治的严密化。提刑司等地方机构"一专多能"的职能设置和"双管齐下"的管理模式在宋代"三农"乃至其它事务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由于其制度设计的有效性,也为明清后世所继承和沿用。  相似文献   

16.
李刚 《中国报道》2009,(8):54-55
历代都没有也不能解决的有两个困境:其一是“监察悖论”,即“谁来监察监察者”;其二是一抓就死,一放就乱。  相似文献   

17.
宋代提点刑狱司是统辖一路司法、监察等事务的重要地方政府机构。在宋代历史发展中,它逐渐兼领劝农司、河渠修造、保甲司等机构,因而在地方农业发展、农民生活保障、农村基层社会控制与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从劝课农桑到兴修水利、赈救灾民、减免赋税、移风易俗等,无不体现着统治者利用提刑司来促进地方三农建设,缓和阶级矛盾、稳定地方统治的意图。提刑司对保甲的校阅、管理和对盗贼的残酷镇压,也体现了宋代统治者对乡村基层统治的严密化。提刑司等地方机构一专多能的职能设置和双管齐下的管理模式在宋代三农乃至其它事务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由于其制度设计的有效性,也为明清后世所继承和沿用。  相似文献   

18.
民国时期,随着社会转型,监察思想的近代色彩日益增浓,仿效西方议会监察制的倾向也较为明显.对近代中国监察制度的定位与走向均起着重要作用.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孙中山和章太炎的监察思想,他们在监察制度方面曾提出不少有价值的见解和设想,认真研究这份遗产,对于我们今天加强监察制度,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具有重要的启迪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国自秦汉时期建立起来的监察制度,历经一千多年的风雨沧桑,到明代已经构筑成庞大的监察体系.明代的监察制度在组织机构、官员设置、监察范围、监察法规以及监察官员的选任、考核、升迁等各个方面,都达到了相对的完备、严密和规范.监察制度为维系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涤荡官场污垢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明朝与中国的其它朝代一样,都是在王朝建立的早期阶段监察制度发挥的作用大,吏治也较为清明,而中后期则监察制度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小,甚至完全失灵,导致吏治腐败,并在其它因素的共同作用之下,使明朝走向了灭亡.因此明代相对完备的监察制度并没有使明朝跳出中国历史上的兴衰周期率.前车之辙,后车之鉴,对导致监察制度式微的原因进行分析,对于目前的反腐倡廉工作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0.
民国时期,随着社会转型,监察思想的近代色彩日益增浓,仿效西方议会监察制的倾向也较为明显。对近代中国监察制度的定位与走向均起着重要作用。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孙中山和章太炎的监察思想,他们在监察制度方面曾提出不少有价值的见解和设想,认真研究这份遗产,对于我们今天加强监察制度,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具有重要的启迪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