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解读了魏晋时代陶渊明的田园诗,认为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魏晋诗歌在陶渊明那里达到了高峰。第一,解析了陶渊明诗歌赞美劳动的根源在于他的平民本色;第二,陶渊明诗歌抒写劳动美的载体就是田园诗歌;第三,陶渊明诗歌讴歌劳动美的社会寄托,即"桃花源"式的理想社会。这说明他的创作已自觉地由士大夫文化空间转向平民文化空间,从而拓展了田园诗的美学境界,展示了劳动美深厚的内涵。  相似文献   

2.
陶渊明归隐思想的形成有着曲折的过程。“质性自然”的个性使他在实现儒家传统人生价值观的道路上,对社会现实有了深刻的认识,一步步走入田园。然而,归隐田园的陶渊明内心并未真正平静过。在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困惑和人生道路探索的躬行中,陶渊明完成了对儒道两种传统理想人格的超越。  相似文献   

3.
倪美玲 《理论观察》2005,6(6):54-55
在陶渊明的精神世界里,存在着对立统一的两种人格,理想人格和现实人格。由于主体精神的介入,陶渊明以田园境界的创造和固穷守节的信念实现了理想人格对现实人格的突破和超越,表现了中国中世纪知识分子对生命意义的一次追寻。  相似文献   

4.
陶渊明先生在《桃花源记》一文中不但描绘了一个没有阶级,没有剥削、自食其力、自给自足、和平恬静、人人自得其乐的广大劳动人民所向往的一种理想社会。而且还为我们勾画了一副让人留恋往返,如痴如醉的美妙佳境。  相似文献   

5.
张敏 《魅力中国》2011,(17):232-232
陶渊明生前声名不显,死后几十年间亦湮没无闻。但随着陶渊明价值的日益被发现,自唐宋以来,陶渊明研究热一再升温。特别是20世纪,陶渊明研究再掀新高潮。陶渊明生平年谱、思想价值、人品文品等陶学研究取得丰硕成果。但论家繁多,众说纷纭,为了将20世纪陶渊明研究新成果清晰地凸显出来,作者对20世纪陶渊明研究史进行了综合的述评。本文专就20世纪陶渊明年谱研究史进行述评。  相似文献   

6.
新桃花源记     
陶渊明的理想社会生活就是求个温饱安逸和无忧无虑,使老百姓能过上没有烦扰的田园日子……今天我们共产党人办到了。在黑龙江畔的一个偏远小农场——逊克农场,老百姓的生活比《桃花源记》所描述的还要安逸舒适自由得多。晋代文学家陶渊明有一篇传世名作《桃花源记》,脍炙人口,历久不衰,堪称散文中的极品。这篇文章不仅仅  相似文献   

7.
蔡报银 《老区建设》2008,(21):34-35
1700年前,田园诗的开山鼻祖——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在脍炙人口的《桃花源记》中描绘了一个寄予人类理想的美好社会,伟大领袖毛泽东豪情万丈:“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园里可耕田”。沧海桑田,诗人乌托邦的构想如今在桑梓已变成了现实。面阳山下,溪流淙淙,桃花夹岸,落英缤纷,屋舍俨然,相交相通,山峦叠翠稻花香。  相似文献   

8.
徽州文化     
《安徽省情省力》2006,(1):44-46
诗篇中的“古黟桃花源” 自晋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并诗》问世以来,其笔下没有战祸、没有王税、人们怡然自乐的世外仙境“桃花源”,为人们所景慕而企盼。尽管陶渊明所写的是与世隔绝“世外桃源”这一理想境地,并无实指,在人世间是不存在的。但不少地方仍争相以“桃茶源”自居或自比,不少文人墨客还为此写了无数诗文以赞颂。当然,陶渊明所写的“桃花源”,也不完全是凭空虚构,而有其产生典型的社会基础,正如陶诗开头所写:“赢氏乱天纪,贤者避其地”,由于躲避连年战祸及苛政重税,而与外相对隔绝的乱世避地还是有的,而且不只一处。这些,关心世态的陶渊明当有所见和所闻。因此,以之为原型,通过高度概括及充分想象和合理虚构,而创造出“桃花源”这一典型艺术形象,并流传于人间。  相似文献   

9.
针对“国人若都学陶李,和谐社会何日到?”的呐喊,本文作者从大济苍生、安贫乐道、君子不器、艰苦奋斗等四方面分析了陶渊明的生平,认为陶渊明尽管有“大济苍生”的宏愿,在门阀士族制度鼎盛时代也只能壮志难酬,洁身自好。在今天这样的时代,我们身边多一点陶渊明人格魅力的人,我们的生活会更美好,社会会更和谐。  相似文献   

10.
胡宏 《中国西部》2012,(31):22-31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黄发垂髫并怡然白乐……”人类发展到今天,其理想的生活环境是追求“美丽如画”的佳境,就如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  相似文献   

11.
新桃花源记     
陶渊明的理想社会生活就是求个温饱安逸和无忧无虑,使老百姓能过上没有烦扰的田园日子……今天我们共产党人办到了。在黑龙江畔的一个偏远小农场——逊克农场,老百姓的生活比《桃花源记》所描述的还要安逸舒适自由得多。  相似文献   

12.
对建立“小政府”的几点看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山 《湖南经济》2000,(11):24-25
80年代末以来,我国学术界几乎一致认定,政府机构改革的理想模式就是构架“小政府、大社会”。在实践中,许多改革措施都或多或少地打上了这种理想的烙印。海南、上海浦东等新设省区,均试图按此理想模式来设置和运行。但中央对此一直较为谨慎。 10多年来,中央重要文件中尚无“小政府、大社会”的正式提法。随着改革的深化,“小政府、大社会”理想模式的缺陷和不现实性逐渐显现。尤其是其“小政府”的理想,在现实面前变得越来越象一个现代乌托邦。   第一,小政府必定不会是强政府。国内学者对“小政府、大社会”的内涵理解不尽一致…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探讨东晋名士完全不同于邺下文人、竹林名士、金谷文人的理想人格追求:融清谈家与政治家为一身,既重谈玄又重实干,既务虚又务实,发展到陶渊明臻于完善,并最终形成了委运大化、真率冲淡的人格,实现了理想人格与现实人格的统一,完成了魏晋人格的重铸。  相似文献   

14.
朱婧  罗煦 《魅力中国》2011,(20):257-257
对于陶渊明的生卒年,历来有很多说法,其中比较有影响的是59岁说、63岁说、76岁说,本文旨在列举这些说法,作一定的评论,并对陶渊明生卒研究表达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陶渊明诗中的鸟的意象是诗人人生经历和现实生活的写照。鸟的意象标志着陶渊明人生转折的前后两个阶段。陶渊明诗中的飞鸟(自由之鸟)意象,寄寓诗人早期对功名理想的追求,以及归隐后重获自由的闲适自然。羁鸟(笼中之鸟)寄寓诗人对官场的清醒认识和自己精神家园的重新定位。  相似文献   

16.
循环经济是一种人类社会理想的经济发展模式,也是一件事关国计民生的大事,本文以上海市的循环经济发展为研究对象,着重论述了上海循环经济取得的进展,对循环经济目前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对今后循环经济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7.
许多人读过《桃花源记》,陶渊明在这篇文章中描述了一个与世隔绝、环境优美、没有祸乱、安乐美好的社会,是中国传统隐逸文化所向往的理想社会,千百年来,在尘世喧嚣中奔波劳碌的人们,都想寻到“桃花源”去“独善其身”,这是人们的一种理想境界,一种永远的精神情愫,因而它打动着千千万万人的心。时至今天,它仍然符合都市  相似文献   

18.
论家族式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必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难 《乡镇经济》2008,24(9):94-96
建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提出至今已有20个年头。其间理论界及实际工作者为之作了大量的研究和探索,结果并不理想,其发展之缓慢,举步之维艰,为社会公认。文章认为制约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核心因素是现阶段中国社会信任资源的双重残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采用家族式起步,采取家族化治理模式进行相机治理,具有历史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9.
唐洁 《中国经贸》2012,(16):202-202
本文详细的阐述了国际上主流的三种税务会计模式,并进行了对比分析。各税务会计模式各有优缺,不存在普遍的适用性.因此各国在选择税务会计模式时应结合本国国情综合考虑。同时,本文结合我国实际社会情况提出了我国理想的税务会计模式选择。  相似文献   

20.
人类社会有人治与法治两种经典的社会治理模式。梁治平在《法辨》中为我们提示了中、西方社会两种貌似相同、实则迥然的社会治理传统:厚重的人治传统深深地嵌入于中国人的文化性格中。这样的传统与我们现代追求的法治理想形成了文化裂痕,并深刻地影响着现代法治理想的实现。以自然的名义宣布期待中的理想的西方自然法追求.为中国的法律人提供了一种信仰的路径,一种努力的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