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建刚 《特区经济》2009,(11):16-18
权力与责任是不能分离的,有权力就必然有责任。行政问责制是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特别是政府官员出现言行不当或违反民意的行为而对其进行道德和政治责任追究的机制,充分体现了权责对等的管理原则。问责制在我国还刚刚起步,在理论和实践中还有许多地方需要我们探索。新制度经济学强调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性,政务公开、完善行政问责立法、强化异体问责、营造"问责文化"等方面深化我国的行政问责制度。  相似文献   

2.
俞平 《中国经贸》2014,(9):282-283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健全政府职责体系,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推行电子政务,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重点加强政府部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在用人、财务、资产管理使用方面的监督,健全责任追究体制,完善干部监督内容,把权力装进制度的笼子,提出建立以行政首长为主的行政问责制。国家审计作为政府专门监督部门,在问责制建设中责无旁贷。  相似文献   

3.
官有权,必有责,有多大的权利,必然要附带多大的责任,因此,行政领导问责制应运而生,以便有效的制约行政领导的"责"与"权"的不对等以及权力运用的不正确。在政治文明建设的今天,行政领导问责制的实施更是促进了其进程,使得行政体制改革的深化。但随着问责制强度的加大,由问责所暴露出的问题也日益增多,导致问责的不合理性等问题摆上了台面。本文着力研究由行政问责程序化所带来的不良表现,并对其改善提出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4.
据《新华日报》报道,自今年2月份开始,江苏徐州市在党政机关中大力推行勤政问责制,那些行政不作为、虽廉而不勤的干部成为问责对象。现今不少地方都在推行干部问责制,但大都限于安全生产领域或廉政建设方面,对干部勤政情况进行问责的则罕有所闻。正因为对“廉而不勤”现象普遍缺乏督查问责机制,导致不少党政机关中滋生了一批虽不贪不沾,  相似文献   

5.
据《新华日报》报道,自今年2月份开始,江苏徐州市在党政机关中大力推行勤政问责制,那些行政不作为、虽廉而不勤的干部成为问责对象。现今不少地方都在推行干部问责制,但大都限于安全生产领域或廉政建设方面,对干部勤政情况进行问责的则罕有所闻。正因为对“廉而不勤”现象普遍缺乏督查问责机制,导致不少党政机关中滋生了一批虽不贪不沾,  相似文献   

6.
帅涛 《中国经贸》2009,(6):179-180
行政问责制是现代政府强化和明确其责任与改善其管理的一种有效制度,也是我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旨和实质,同时也是我国政治文明建设中的制度创新环节。在政府管理中,行政与责任从来是一对孪生兄弟,有权力必须有责任约束。行政问责制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虽然在现实政治生活中发挥了一定的效用,但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路障”本文对此作了初步分析并进一步提出完善对策.从而健全政府职责体系,促进责任型政府建设。  相似文献   

7.
林文静  姚远 《魅力中国》2011,(21):52-52
行政问责制是一个国家政治监督制度的有机构成部分。在国外,为了限制和监督政府及其官员的权力,许多国家都实行了行政问责制,到目前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关于行政问责的制度体系。而在我国,“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的执政理念还未得到真正贯彻落实,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同时.我们应注意了解并借鉴国外行政问责的实践经验.对于推进我国责任政府建设进程具有重要意义。以期对我国建立和完善政府官员问责制度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中国经济信息》2004,(14):34-35
全国人大常委会《行政许可法》。作为第一部专门规范行政许可制度与程序的法律,体现了三个方面的特点:规范、便民和权利保障。《行政许可法》明确规定了什么事项可以设定行政许可,什么事项不需要设定行政许可;申请可以通过信函、电报、传真、电子数据交换和电子邮件等方式提出;相对集中了行政许可的设定权;受理行政许可实行“一站  相似文献   

9.
马燕 《魅力中国》2009,(21):209-210
行政问责制作为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的制度创新,是我国迈向责任政府的重要一步。我国目前启动的问责制主要还是同体问责,但问责制重在异体问责,离开异体问责的问责制是苍白无力的。本文着重分析了我国行政问责制建设中在异体问责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改善对策,在加强同体问责的基础上,合理协调异体问责,从而完善行政问责体系,有力推进责任政府的建设。  相似文献   

10.
高层声音     
《中国老区建设》2011,(1):13-13
中纪委、中组部:规范县委书记职权 中共中央纪委、中共中央组织部印发《关于开展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试点工作的意见》。《意见》强调,要加强对县委书记职权的规范,形成县委权力特别是县委书记权力运行的制约监督机制,保证权力正确行使。《意见》强调,开展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试点工作,要明确划分县党代会,县委全委会、常委会及其成员,县委各职能部门的职责和权限,编制职权目录,尤其要加强对县委书记职权的规范;要编制并公布决策、执行、监督等权力运行流程;要公开决策事项;要坚持党内监督与党外监督、专门机关监督与群众监督相结合。  相似文献   

11.
张蕾 《黑河学刊》2011,(3):73-74
行政问责制是现代政府强化和明确责任、改善政府管理的一种有效制度,是构建和谐社会、建设责任政府的必然要求。本文立足我国国情和问责制度具体实施状况,对我国问责制存在的问题和阻碍问责制发展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和阐述,有针对性地从加强立法、综合推进和转变观念等方面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行政问责制的一些思路和措施。  相似文献   

12.
李丹 《东北之窗》2013,(21):29-29
日前,经中共中央批准,中央组织部发出通知,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党政领导干部在企业兼职(任职)问题的意见》,《意见》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等法律法规为依据,在以往政策规定的基础上,对党政领导干部在企业兼职(任职),进一步规范完善管理制度,体现从严管理干部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行政问责制是对政府的违法或不当行为及其后果追究责任的制度。行政问责制度是民主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有限政府和责任政府的一个重要实现途径。行政问责制的推行和完善,对于提高政府管理水平,建设责任政府,建立一套有效的权力运行和制约机制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张红 《中国经贸》2014,(10):223-223
财政部2012年11月发布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以下简称《规范》)已于2014年1月起正式执行,这是党的十八大以后,中央政府推出的旨在优化和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公共服务职能、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维护社会公众利益的重要手段。本文紧密结合《规范》,从目前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对落实《规范》所面临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阐述,提出了具有较强操作性的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孙迎 《中国经贸》2009,(18):238-238
本文通过对行政问责制的基本概念的描述,从多方角度论述了行政问责制度在当代中国实际的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且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6.
2005年4月27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以下简称《公务员法》)。国家主席胡锦涛签署第35号主席令,颁布了这部法律。该法自2006年1月1日起开始施行。国务院1957年公布的《国务院关于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奖惩暂行规定》和1993年公布的《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同时废止。  相似文献   

17.
杜树旗 《发展》2011,(5):11-12
依法行政是指各级行政机关必须依据法律规定行使行政权力,管理行政事务,国家工作人员要按照法律规定的内容和程序办事。在《左传》中就有“行其政令,行其政事”之说。2004年3月国务院发布了《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提出了贯彻依法治国方略,建设法治政府的总体目标和任务;2008年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  相似文献   

18.
潘秋妹  胡蓉 《中国经贸》2010,(16):104-104
完善行政问责制需要有法可依,依法执行。通过法制化的手段健全行政问责制是完善行政问责制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9.
秦琴 《魅力中国》2013,(25):27-27
行政事业单位是经济社会发展中提供公益服务的重要载体,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促进行政事业单位规范、健康、可持续发展,是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益服务需求的重要任务。为进一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水平。规范内部控制,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财政部印发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财会[2012]21号,以下简称《内控规范》),要求各地自2014年1月1日起贯彻执行。《内控规范》贯彻实施在即,本文就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贯彻实施《内控规范》提出若干意见和建议,供广大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20.
《当代陕西》2006,(1):19-19
省委组织部运用全新的培训理念和培训方法,组织全省组织部长对《公务员法》进行专题研讨取得了明显效果。一是主题突出,针对性和指导性强。通过培训,各学员对公务员法的重大意义,立法背景,立法宗旨及特点,公务员法的基本内容及发展创新,贯彻实施《公务员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了深入的理解和认识,为全面掌握公务员管理的具体规定,增强依法办事念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