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文作者采用散文诗式的笔调,礼赞、咏叹了美之精灵,花之天使钗黛的无穷尽的魁力,着重展示了这魅力所包容的精神的灵气——才、学、识,以及她们的互补互映;痛惜于这“千红一窟(哭)”,“万艳同杯(悲)”的大观园中,钗黛在各自遵循的人生道路上竭力追求,却终是“落花流水春去也”的不幸命运。旨在悲金悼玉的同时,去追逐、去复合一份钗黛合一的美。 此外,作者还着意揭示了红楼一梦,钗黛悲剧产生中的内外因,指出钗黛性格之悲剧,集中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知识分子的优长和缺憾,也是她们共同命运的写照。  相似文献   

2.
我国文学巨著《红楼梦》中所描述的“通灵宝玉”,其原型便是产于南京地区的雨花石。雨花石在我国具有悠久的收藏、鉴赏历史。自六朝以来,雨花石便有了鉴赏的趣闻与记载,如梁朝“云光法师天降雨花”、“南齐潘淑妃九鸾钗”、“唐代同昌公主雨花石嫁妆”、“五代南唐后主李煜以雨花石二枚续聘小周后”等故事。  相似文献   

3.
许杰然  许培春 《发展》2012,(8):97-98
对于《红楼梦》的探讨已经是达到无孔不入的程度了,本身也在于《红楼梦》如此巨作包罗万象的魅力所在,使它在任何方面都有可研究的价值。偶尔对其中的出世精神进行了初步的探讨,认为《红楼梦》在一定程度上有一个“出世——入世——出世”的循环线索,就此对其中的主要人物贾宝玉的“不俗”“悟道”小作分析,谈谈《红楼梦》中的释道出世精神。  相似文献   

4.
一部《红楼梦》,经学家从中窥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佳人知道了什么叫“缠绵悱恻”,流言家了解了“宫闱秘事”,孙中山感触到“革命的必然”,毛泽东洞察到其中的“阶级斗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今天,财经学者更是以其火眼金睛洞察到其中所蕴涵的“理财之道”。《红楼梦》所传达的“理财之道”,可从王熙凤、探春二人身上窥得一些端倪。  相似文献   

5.
文学翻译不只是选择用法恰当和意义相同的词语的过程,而且是对一种文化的传递和解释。通过对《红楼梦》两个全译本(大卫霍克斯的“The Story of the Stone”和杨宪益、戴乃迭夫妇的“ADream of Red Mansion”)的一系列的比较来说明文化差异对《红楼梦》不同译本产生的影响。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应根...  相似文献   

6.
李英甫 《魅力中国》2010,(30):95-95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引为自豪的文学遗产,我们以有《红楼梦》而自豪。一部“红楼”,倾倒了多少中外读者!曹雪芹的伟大不仅在于他从那一派红红火火的“虚热闹”中,感受到了“呼啦啦似大厦倾”的封建社会的颓倒之势;还在于他在小说中所表现出的那种萌芽的民主意识。这种意识又集中地表现为作家的“女性意识”…一为女性张目,为女性呐喊。《红楼梦》为我们塑造了一个迷人的“女性世界”!而鲁迅的小说中女性的形象更为我们读者所关注。  相似文献   

7.
张亨妮 《魅力中国》2014,(15):82-82
祸乱相寻的五代十国和蜀地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文化氛围孕育着词的新生命,词风香软的花间词得到了较大的发展。经过整理,我发现《花间集》中舍“眉”意象的词高迭96首,对于“眉”的描摹,词人各尽其能,“眉”在花间词中成为词人笔下的“螺子黛”,描摹女子,各表其意,意蕴丰富。  相似文献   

8.
李拉 《产权导刊》2011,(8):13-15
鲁迅在其《绛洞花主》小引中有句非常著名的话:“一本《红楼梦》,理学家看到了淫,经学家看到了易,才子佳人看到了缠绵,流言家看到了宫闱秘史”。喧嚣一时、并由金融创新引发的“艺术品份额交易”模式,让监管者与经济学人们看到风险,  相似文献   

9.
毛灿月 《理论观察》2008,(2):127-128
作为学术专论的序言,《〈红楼梦魇〉自序》以写实的态度,表述了张爱玲与《红楼梦》及作者的精神与情感渊源。张爱玲与曹雪芹文人品格的共性,源于他们共同的“末世,,之感。张爱玲继承了《红楼梦》对悲剧本原的演绎方式,将评点和考据《红楼梦》作为间接诉情文本,消解其对时代与人性的悲剧感。  相似文献   

10.
席薇 《魅力中国》2010,(25):353-353
当下热播的新版《红楼梦》,将大观园中的种种风流旖旎又带回观众面前。抛去精致的服食、如梦似幻的场景和空灵的配乐不说,真正能将所有爱“红”之人打动的,依旧是这一场闺阁幻事之中所体现出来的悲情痛感。本文即试就《红楼梦》一书中人物所体现的悲剧色彩作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中国历史上最神秘的一部奇书,《红楼梦》超出了文学范畴,蕴含着无数来解之谜。随着新版《红楼梦》热播,百姓在热评。企业界也广泛关注,这部奇书到底蕴食了哪些商业智慧?从本期开始,本刊特邀晶牌蓉销专家李光斗从现代商业视角撰文解读“红楼”,剖析以贾府为代表的四大家族“公司”的盛衰匙亡、管理镏慧、营销奥秘、理财之道,连续刊载,以缝读者。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中国历史上最神秘的一部奇书,《红楼梦》超出了文学范畴,蕴含着无数来解之谜。随着新版《红楼梦》热播,百姓在热评。企业界也广泛关注,这部奇书到底蕴食了哪些商业智慧?从本期开始,本刊特邀晶牌蓉销专家李光斗从现代商业视角撰文解读“红楼”,剖析以贾府为代表的四大家族“公司”的盛衰匙亡、管理镏慧、营销奥秘、理财之道,连续刊载,以缝读者。  相似文献   

13.
鲁迅先生在谈到古典名著《红楼梦》时说: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而在今日经济学家看来,一部《红楼梦》,亦蕴含着诸多经济学哲理。2005年,《上海国资》第五期刊发了产权专家、湖北省产权交易中心主任何亚斌先生《从贾府的衰败看公有资产监管》一文,该文一改学者文章比较晦涩的文风,风格幽默、类比形象、思考深遂,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何亚斌先生对《红楼梦》颇有研究,兼之长期从事经济工作,对《红楼梦》中的经济现象格外关注,并潜心研究。遂此,本刊特约请何先生开辟“红楼中的经济学”专栏,借“红”论今,以飨读者,敬请读者予以垂注。  相似文献   

14.
《红楼梦》不仅描写贵族生活,对平民乃至奴隶阶层的生存状况都有涉及,而在继承人问题上,两个出身和生长环境截然不同的“富二代”和“穷二代”之间的比较,更加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15.
薛勇强 《魅力中国》2009,(15):93-93
《金凤钗记》中的金凤钗暗示着一些东西,它还预示着整个爱情的发展状况,钗存爱在,钗去情亡。因此,其道具与故事发展间的关系,很值得我们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16.
王福晓  唐笑一 《魅力中国》2011,(14):311-312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三”蕴含着独特的文化底蕴,各种文学著作中都充溢着数字“三”相关的话题。“三”体现了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所特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本文将通过对《红楼梦》中关于数字“三”的内容的分析,来解读中华民族那种集体无意识性质的审美心理——“崇三”的民族审美心理。  相似文献   

17.
宋丽芳 《魅力中国》2013,(23):156-156
诗文不厌改,佳作出苦心。曹雪芹的《红楼梦》,是在“悼红轩”中对原稿“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后才定稿的。大作家尚且如此,何况我们?所以。从某种角度来说,能否写一篇好作文,还得看作文的批改是否有效。  相似文献   

18.
“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这是《红楼梦》中的一句谚语。秦二世而亡,阿房宫早已被项羽一把火化为冷烟寒灰,但在“往事越千年”后,人们并没有忘记它,可见秦始皇之“皇泽”是长久的。  相似文献   

19.
湖南省浏阳市2005年被列为全国“三电合一”农业信息服务首批试点市(县)以来,利用电脑、电视、电话三种信息载体的有机结合,走出一条“三电合一”农业信息服务的新路,努力构建“科技天天下乡,信息时时入户”的“高速列车”,《浏阳农业信息网》荣获“2006中国农业网络100强”称号。  相似文献   

20.
王琦 《魅力中国》2014,(7):88-89
《红楼梦》历来被认为是一部悲剧著作,前人但凡论及红楼梦之“悲”,总是从其人物或死活散、家族衰败的结局定义.或者从作者笔下人物(主要是宝玉)对闺阁女子、脂粉裙钗的体贴温情、乃至世间有情众生的同情去体察。似乎它看事物的角度是消极的,所以是悲观主义的。似乎悲惨哀戚是悲,悲喜之间的瞬间转化、无有终始就不是悲了,似乎软语温存是悲,金刚怒目便不是了,其实红楼梦的悲观恰是以风月宝鉴恰来给人当头一棒,打破梦幻与虚假。《红楼梦》的“悲观”是作为一种视角、关照事物的方式,以透视真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