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冯晓玉 《魅力中国》2010,(2):221-222
本文主要论述了亨德尔生平及其主要创作,亨德尔的歌剧创作的主要风格特点以及对亨德尔歌剧《里纳尔多》中的咏叹调《让我痛哭吧》进行了分析,论述了在演唱时如何根据作曲家的歌剧创作的风格特点,准确地把握歌曲的旋律,伴奏织体,节奏和节拍以及强弱标记等,来更好地塑造歌剧中的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论述了亨德尔生平及其主要创作,亨德尔的歌剧创作的主要风格特点以及对亨德尔歌剧<里纳尔多>中的咏叹调<让我痛哭吧>进行了分析,论述了在演唱时如何根据作曲家的歌剧创作的风格特点,准确地把握歌曲的旋律,伴奏织体,节奏和节拍以及强弱标记等,来更好地塑造歌剧中的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3.
张琳敏 《魅力中国》2010,(7X):44-44
《白毛女》是根据我国民间传说而改编的一部歌剧。故事的内容源于抗战时期的晋察冀边区白毛仙姑的民间传说。这部歌剧于1945年初创作于延安。是由贺敬之、丁毅执笔,马可、张鲁、瞿维、焕之、向隅、陈紫、刘炽等完成歌曲的创作。同年4月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进行了第一次演出,受到党中央和边区人民的热烈欢迎,后来在解放区的各地方陆续上演,深受广大人民和解放军官兵的喜爱。新中国成立以后,电影工作者根据这部歌剧的题材,改编成京剧、舞剧等艺术形式并搬上了银幕。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介绍圣桑的生平、音乐创作以及分析他的歌剧名段<我心花怒放>,从而得出他与同时代作曲家不同的创作风格,即追求形式的完美和丰富内客的统一.  相似文献   

5.
《白毛女》是根据我国民间传说而改编的一部歌剧。故事的内容源于抗战时期的晋察冀边区白毛仙姑的民间传说。这部歌剧于1945年初创作于延安。是由贺敬之、丁毅执笔,马可、张鲁、瞿维、焕之、向隅、陈紫、刘炽等完成歌曲的创作。同年4月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进行了第一次演出,受到党中央和边区人民的热烈欢迎,后来在解放区的各地方陆续上演,深受广大人民和解放军官兵的喜爱。新中国成立以后,电影工作者根据这部歌剧的题材,改编成京剧、舞剧等艺术形式并搬上了银幕。  相似文献   

6.
袁丝语 《魅力中国》2009,(4):161-161,154
曹植是建安时期最负盛名的诗人,被称为“建安之子”,他的早期作品大多慷慨激昂,后期作品虽然大多郁郁不得志,一生都似乎是个悲剧,但是作为诗人,他却极富浪漫主义情怀,他的作品《洛神赋》就是其浪漫主义情怀的代表作,是一部浪漫主义爱情名篇。  相似文献   

7.
林冲是《水浒传》中出场次数较多的一个人物,也是一个完全被恶势力、被黑暗社会逼上反抗道路的形象.一开始林冲对奸臣恶势力的迫害逆来顺受、委曲求全.可是恶势力总是不放过他,要置他于死地.当他完全看清社会的本质,认识到对恶势力妥协是没有出路的时候,他由软弱变的刚强,积极地与命运抗争,表现出了一个英雄形象.在林冲形象发展变化的过程中,也表现出了悲剧性.  相似文献   

8.
《呼啸山庄》在英国文学史上有着独特的地位,这部作品之所以经久不衰,是因为作品中强烈的浪漫主义精神,回归自然的思想以及超越世俗,道德甚至死亡的浪漫主义爱情。作家在小说创作中运用了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同时借鉴哥特传统,给浪漫主义手法注入了激烈情感,心理深度和新鲜活力,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使《呼啸山庄》展现出了独具一格,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9.
潘芳 《魅力中国》2014,(25):88-88
《风萧瑟》选自歌剧《伤逝》,以鲁迅唯一的同名爱情小说改编而成,1981年由中国歌剧舞剧院进行首演。此剧的上演,在中国音乐界产生了极大的反响,特别是剧中女主人公子君的多段精彩唱段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文将从音乐的演唱角度对《风萧瑟》进行分析,在了解作曲家的创作背景和特点、感受人物内心的基础上,准确表达这首咏叹调的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10.
申桂红 《魅力中国》2013,(34):54-54,56
无论是中国文学作品,还是外国文学作品,都不乏关于女性爱情悲剧的描述。歌剧《茶花女》作为西欧音乐文化的代表作,对该作品女主角的爱情也进行了精心刻画,呈现给人们的依然是女性爱情的悲剧。本文通过对歌剧《茶花女》中女主角悲剧性因素分析,对女性爱情的悲剧进行简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该文阐述了对四篇有关《论语》选段译文的浅显看法,通过对中西译者翻译的对比,深刻感觉到译者对于古文本身的理解与翻译十分关键,起着译文成与败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程爽  王震宇 《魅力中国》2014,(27):68-68
本文对中国多元文化在普契尼歌剧《图兰朵》中艺术价值的渗透、运用、融合与发展进行深层次的理论研究,从创作背景和创作风格的形成以及人物的性格、音乐的创作手法等方面,创作性的运用了中国民族音乐的旋律、故事背景、民族乐器等是真正意义上的多元文化艺术价值融合,其发扬中国多元文化艺术价值,合理借鉴西方文化艺术,促进世界多元文化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瑞普·凡·温克尔>和<桃花源诗并序>在许多方面有着相同点,文章从心理时空,写作风格,思想面貌等诸多方面分析和探讨了两篇文章的异同.  相似文献   

14.
王华 《黑河学刊》2015,(1):19-20
《双城记》是狄更斯在法国大革命背景下的文学创作,作品以其对现实的批判而闻名世界。在这部作品中,狄更斯将社会阶级之间的矛盾表现了出来,并通过自己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将他所追求的仁爱精神表现了出来。这种仁爱精神,并不仅仅表现在道德伦理方面,在小说的创作手法上也能够看到其身影。  相似文献   

15.
居斯塔夫·福楼拜在《包法利夫人》这部作品中,描述了女主人公艾玛一生追求虚无的浪漫爱情生活,最后因债务缠身无力解脱而服毒自尽的悲惨故事。福楼拜让我们目睹了一个女人如何被欲望和疯狂毁掉的整个过程。艾玛的悲剧是令人惋惜但同时又是令人警醒的。  相似文献   

16.
郭丽芳 《发展》2011,(1):111-112
曹丕作为汉末魏初的文坛领袖和政治领袖,注重对作家创作风格的品评,却旗帜鲜明地反对比较作家创作风格之高下。本文从曹丕身世身份视角出发,解读曹丕对待作家创作风格的品评态度,力图深入理解《典论·论文》的内涵,为进一步探究曹丕对待风格的态度及其原因提供一个前提和出发点。  相似文献   

17.
王欢欢 《魅力中国》2011,(2):282-282
“钢琴之王”弗朗茨·李斯特于1811年10月12El出生于匈牙利肖普朗附近的莱丁,卒于1886年。他是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时期杰出的作曲家之一,他和法国作曲家柏辽兹同为欧洲“标题音乐”的倡导者和创立者。在他的一生中,努力探索并发展了浪漫主义音乐,把浪漫主义音乐提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李斯特在音乐创作在风格上具有极大的突破性,他打破传统的形式,大胆创造新的音乐形式和风格,尤其是他在钢琴演奏技术上的探索与追求,他偏向于运用交响乐的构思方法来创作钢琴音乐,他的作品具有丰富的、富有诗意的想象力和哲理思想,在精神上则象贝多芬,豪迈而富有创造力。  相似文献   

18.
海南丢 《东北之窗》2014,(20):51-51
正近些年来,大连人多喜欢自称"海蛎子",沾沾自喜自己是一口正宗的"海蛎子味",甚至连文化人也对外宣称大连是"海蛎子文化"。海蛎子学名牡蛎,在大连是颇有历史内涵的。有一种说法,明代大连湾因盛产牡蛎叫做大蛎湾,后转音演化为大连湾。不过,"海蛎子"最初却是极具歧视性的  相似文献   

19.
李雪 《首都经济》2014,(12):82-85
短短几年,国家大剧院收获的不仅是科学的剧目制作体系,更成功地用雅俗共赏的低姿态,让歌剧在这里从小众走向大众。  相似文献   

20.
刘小凤 《魅力中国》2010,(35):285-285
《西施》是国家大剧院制作的第一部原创中国歌剧,也应当代表着中国歌剧的最高水平。作为国家大剧院的首部原创歌剧,歌剧《西施》以西洋大歌剧形式呈现了西施的传说这一流传已久的中国题材,将中国的文化元素注入世界歌剧艺术的宝库,让优秀的中国歌剧演员用中文演绎民族题材的西洋大歌剧、西施》通过歌剧这种世界性的:艺术语言“让更多人关注了解中国历史,了解中国文化和民族精神,也是让中国文化走出国门的一种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