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正>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不容置疑的。然而,这个体制是否单靠市场机制包揽一切?组建政策性银行究竟是市场经济体制的伴生物,还是传统的计划经济旧体制的残留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农业政策性银行是如何相关相连的?农业发展银行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如何生存发展?造就政策性银行是否改革的权宜之计,它究竟能存在多久?这是本文讨论的主要问题。 一、由于市场配置资源存在着先天的局限性,因此,必须充分发挥政府的经济职能 1、市场机制存在先天不足。在现代市场经济的基本结构中,市场机制和原则虽然构成社会经济资源配置和经济运行调  相似文献   

2.
张民 《中国金融》2004,(22):42-4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虽已初步建立,但政府主导经济的格局并未根本改变 经过20多年的努力,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初步建立,市场在资源配置和经济运行中开始较大程度地发挥基础性作用。但是,应当清醒地认识到,这样的市场经济仍然不健全、不完善,传统计划经济遗留下来的深层矛盾尚未得到根本性解决,转轨过程中又面临诸多新的问题。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既是市场的组织者,又是资源配置者,基本不重视市场机制,处于“大政府、小市场”的状态。而现代市场经济的  相似文献   

3.
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机制吴海军,庞介民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向纵深推进的过程中,要保证经济的健康、稳定、高速增长,必须完善社会主义市场机制,发挥市场的自我约束、自我发展功能。要想在这方面取得较大进展,我们认为应以利率市场化改革...  相似文献   

4.
关于农业保险改革的经济法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行的商业性农业保险模式过于强调了私法自治,完全放弃了公法对农业保险市场的必要的适当的干预,未能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在农业保险中的关系,片面强调市场机制的作用,忽视了农业保险作为公共产品的特殊性和市场机制本身的局限性.改革现行的农业保险模式,必须在立法和实践中贯彻经济法的理念、原则和方法,因为农业保险法本质上是经济法.  相似文献   

5.
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是当前我国农村面临的“两个根本性转变”任务之一,而建立农村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问题,是如何完善农村市场机制。本文对此进行初步的分析。 一、拆除市场壁垒 市场机制是在市场上直接发生作用的价格、竞争、供求等市场因素互相制约、互相适应、  相似文献   

6.
农业产业化与财政支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农业产业化是新一轮农业改革与发展的突破口 改革开放以来,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以市场为取向的农村经济改革措施,大大地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但在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着难得的有利机遇的同时,也碰到了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如农业比较利益偏低;农业生产与市场不能对接;一、二、三产业不能有机结合、协调发展;农户的小生产方式不适应农业现代化发展等等,这些矛盾与问题已构成实现我国农业两个根本性转变的瓶颈。正是在这种特定的社会经济背景下,农村一些地区在大力发展两高一优农业的同时,不断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了一批贸工农一体化的经营组织,积极探索农业产业化  相似文献   

7.
我国粮棉经营体制全面市场化改革后,农业发展银行也随之面临执行政策与市场经营、商业化动作、内部经营体制不完善等新的矛盾,同时也要防范政策性风险、经营性风险、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因此农发行必须按现代银行标准进行再造,正确处理新的矛盾,不断完善和创新经营体制,切实防范金融风险,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支持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8.
农村改革使广大农民摆脱了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然而,面对迅速发展的市场经济他们又遇到了新的矛盾和问题。这些矛盾和问题得以解决的最佳途径则是实现农业产业化。  相似文献   

9.
对我国资本市场体制问题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国有股和国有法人股为主体的政府垄断型结构,是我国资本市场自开办以来就具有的一个最显著、最基本的特点,它排斥市场机制的作用,并严重扭曲了资本市场的各种功能。我国资本市场能否成为一个真正市场经济意义上的市场,能否真正步入健康、规范的发展之路,将取决于对这一不合理体制结构的彻底改革。  相似文献   

10.
农业保险属性与政府补贴理论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为准公共物品的农业保险的外部性导致市场机制不能对农业保险资源进行有效配置,保障农业保险的有效供求,从而导致我国农业保险目前的发展困境。农业保险市场机制失灵为政府干预,建立政府补贴型的政策型农业保险制度提供了理论依据,但过度的政府干预和高额政策补贴不仅不能解决市场失灵,反而会产生一系列的负面效应,扭曲市场机制的资源配置功能,降低资源配置效率。因而单纯地依靠市场机制的自发作用或政府干预都不能有效解决目前我国农业保险所面临的问题,关键还在于能否有效地把市场调节和政府干预有机地结合起来,合理界定两者的关系,使二者能达到最优配置,更加公平并富有效率。  相似文献   

11.
马骏 《国际融资》2013,(8):36-38
应该建立一个以市政债市场为基础的,有自我约束(风险控制)机制的地方政府债务融资体制,这条改革的路径可以被称为从行政管控地方债务向建立市场纪律过渡的一个过程。在此过程中,通过市场机制的建立,加上立法、增加地方财政透明度、加强地方人大监督、建立预警体系等改革将会硬化地方政府的预算约束  相似文献   

12.
王之春 《新金融》1994,(1):37-37
随着改革的深化和开放的扩大,资金市场已经在全国各地广泛地发展起来,为以银行为主体的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多种信用工具集聚和融通资金创造了条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又为资金市场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契机,然而,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不是简单地削弱计划的约束,而是完善市场机制,培育有生命的市场。因此,我国的资金市场发展目标应是以国有经济为主体,必要的计划指导和统一管理的模式。在这个市场里,计划指导应体现出:(1)要在控制整个社会信用规模的前提下发展资金市场。  相似文献   

13.
政策信息窗     
国家体改委日前提出“九五”期间深化改革的思路,要求到本世纪末初步建立新体制,认真研究解决八个重大问题: (一)强化市场机制与健全宏观调控体制要协调推进,一方面要放手让市场机制发挥基础性作用,尽可能地创造条件培育市场;另一方面要增强政府的宏观调控功能。  相似文献   

14.
我国利率是并轨还是继续管制李绮峰,刘满红利率是宏观经济的重要工具,也是市场机制的基本要素。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日益深化,对我国利率机制改革的呼声也越来越高。经济决定金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标志着一个按照市场规则进行社会资源和信贷资金配...  相似文献   

15.
在农村金融理论的演变过程中,主要有农业信贷补贴论、农村金融市场论和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农业信贷补贴论的实践损害农村金融市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导致信贷机构活力衰退;农村金融市场论,强调市场机制的作用,反对政策性金融对市场的扭曲,特别强调利率市场化;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在强调市场机制作用的同时,主张政府应介入农村金融市场,以弥补市场自身的缺陷.  相似文献   

16.
一、外汇体改的目标要求 这次外汇体制改革目标是实行经常项目下人民币有条件可兑换。这意味着放松贸易和贸易活动有关的服务性支付的外汇管制,依靠国家的产业政策、贸易政策、投资政策、金融政策等来指导和调控企业的外汇收支行为,以反映市场供求的汇率政策支持国际收支的平衡。通过这次改革将在外汇领域内初步形成国家宏观调控下的市场机制。  相似文献   

17.
农村金融理论的演变及其在我国的实践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在农村金融理论的演变过程中,主要有农业信贷补贴论、农村金融市场论和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农业信贷补贴论的实践损害农村金融市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导致信贷机构活力衰退;农村金融市场论,强调市场机制的作用,反对政策性金融对市场的扭曲,特别强调利率市场化;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在强调市场机制作用的同时,主张政府应介入农村金融市场,以弥补市场自身的缺陷.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农业政策性银行柯光武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不容置疑的。然而,这个体制是否单靠市场机制包揽一切?组建政策性银行究竟是市场经济体制的伴生物,还是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的残留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农业政策性银行...  相似文献   

19.
唐志刚 《金融纵横》2003,(12):10-13
放开粮棉购销市场是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机制的重要措施,也是深化粮棉改革的必然产物。从粮棉购销市场率先放开地区的实践来看,目前粮棉购销企业已经基本按照市场规律运作,改革的目的也已逐步实现。但随着粮棉购销市场化的逐步深入,给以支持粮棉购销为现阶段主要职能的农发行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与矛盾。  相似文献   

20.
势在必行之举第一,发展资金拆借市场,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强化市场取向,加大市场份量,更多地运用市场调节手段使市场机制成为配置资源的基本形式,大大提高整个经济生活市场化、货币化的程度。进入市场的客体,要从消费品、生产资料,扩大到劳务、技术、信息、房地产乃至资金。将价值形态的资金商品化、市场化,这是加快其它生产要素市场化的“第一推动力”和“持续的动力”,对于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