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超高层楼宇,在新的《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里规定10层及10层以上或高度超过28米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称为高层建筑结构。当建筑高度超过100米时,称为超高层建筑。  相似文献   

2.
《住宅与房地产》2014,(9):26-27
10年前,超高层建筑还是一个新鲜的名词,时至今日,超高层建筑已成为各大城市中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根据世界高层都市建筑学会的统计,2000年全球超高层建筑的平均高度统计数值仅为375米:至2010年,此数据增至439米;预计至2020年,全球超高层建筑的平均高度将增至598米。在中国,高度超过300米的在建超高层建筑逾67座,在全球居于首位。  相似文献   

3.
超高层建筑在城市节地、提升城市形象、拉动社会投资、扩大旅游和商贸活动等方面有其独特作用,也远非普通建筑可以比拟,因此近年来我国经济实力雄厚的地区竣工、在建和拟建的超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建筑新材料等技术的发展更是助长了建筑超高层化态势,高度超过100米的建筑从1990年代中期的不足200栋一跃发展到目前的近900栋。超高层建筑的高度增长还会伴随着结构工程技术的不断进步而不会休止。为此,本文针对超高层的材料的选用进行了分析,同时针对超高层建筑的节能问题进行了探讨,以公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4.
正以高端客户需求出发,加强管理风险应对10年前,超高层建筑是一个新鲜名词;而今,超高层建筑已成为各大城市中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据统计,中国高度超过300米的在建超高层建筑逾67座,位居全球首位。随之而来的,是有别于普通大厦的超高层建筑管理风险。由于自身高度高、体量大、复杂的落成使用与多元化业态,以及优质租户的高要求等,超高层建筑管理必须建立一系列的应  相似文献   

5.
一、超高层建筑热潮的“冷思考” 1934年,86米高的上海国际饭店建成,它拥有“中国第一高楼”称号达30年之久。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掀起超高层建筑热潮,建造速度与建筑高度飞速增长,如陆续建成的420米上海金茂大厦、492米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在建的632米上海中心。  相似文献   

6.
超高层建筑与城市综合体在土地集约化利用方面有着无与伦比的优势,但是超高层的背后,是建筑成本的成倍式增长,是开发与施工周期的大幅延长。在美国152米以上建筑叫摩天大楼,而建筑高度超过250米后,除成本与工期的不利因素外,超过四个分区的垂直交通布置大大降低了写字楼的实用率,并且项目需要到建设部进行结构超限审查、第三方弹塑性分析、消防性能化分析、风洞与振动台试验等,使得设计与报批周期增加近半年左右。  相似文献   

7.
公安部1986年7月1日开始施行的《高层建筑消防管理规则》第四条,将“建筑高度超过24米的宾馆、饭店、医院以及办公楼、广播楼、电信楼、商业楼、教学楼、科研楼等”定义为高层建筑。十层及十层以上的居住建筑可参照实施消防管理。高层建筑与一般建筑相比,火险隐患多、人员疏散难、火灾扑救难,因而消防管理难度大。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前海珑湾国际人才公寓项目的装配式建筑的实践与应用。该项目采用装配式建筑和绿色建筑技术,注重模块化设计和装配式建造,以评定70%以上装配率的国标A类装配式超高层建筑为目标,注重节约能源减排。同时,该项目采用标准化设计和高度工业化程度的部品部件体系,采用幕墙体系和ALC墙板等,充分体现了建筑的绿色、智慧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相似文献   

9.
<正>由于超高层建筑具有火灾蔓延速度快、人员疏散困难、火灾扑救难度大的特点,在实际管理中,物业服务企业一定要结合项目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开展具体的工作,实现消防安全。近些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国内高度超过100m的超高层建筑逐渐增多,为现代化城市带来生机与活力,但同时也给消防安全带来了新的挑战。由于超高层建筑具有火灾蔓延速度快、人员疏散困难、火灾扑救难度大的特点,在实际管理中,物业服务企业一定要结合项目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开展具体的工作,实现消防安全。下面笔者就以广  相似文献   

10.
数字     
《东南置业》2013,(6):11-11
历经5年的建设,总高度632米的中国第一高楼:上海中心大厦今天顺利完成结构封顶。预计到2015年上半年,这座超高层建筑将对外营业。结构封顶后,580米的钢平台将被拆除,进行核心筒的结构补偿和塔冠施工,之后阻尼器、冷却塔等也将完成安装,并进入内部装修。到2015年,上海中心大厦将成为上海小陆家嘴地区最后一座完工的超高层建筑。投用后,它将成为一座集垂直社区、绿色社区、智慧社区和文化社区等四个社区为一体的建筑精品。  相似文献   

11.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城市的土地资源日益紧缺,超高层建筑的出现是大势所趋.超高层建筑建设是现代化城市的标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一个城市的经济水平,反映一个国家的工业水平.当前我国的建筑业在快速发展时期,许多大城市的超高层建筑在城市建筑比重中不断的提升,提高超高层工程技术是我国建筑业的重要环节.文章将从超高层建筑的发展及基本特征、超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的优化重点以及超高层建筑项目中的现代施工技术应用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不断提升我国超高层建筑的水平.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超高层建筑项目实施过程质量管理出发,提出了实施过程质量管理的重点内容,并针对这些内容,研究选用哪些质量管理工具能更好地做好项目实施过程质量管理工作。还提出了一种质量管理工具组合的设想,以此能更好地做好超高层建筑项目样板,从而进一步实现超高层建筑项目质量目标。  相似文献   

13.
王立泰 《大众标准化》2022,(14):137-139
随着当前城市化建设脚步的不断加快,城市土地资源紧缺问题得以暴露,在此情况之下,超高层建筑项目数量逐渐增加,为进一步提高建筑施工质量、效率,保障工程顺利推进,BIM技术得以应用。基于此,简要介绍了超高层建筑的优势,及其施工特点,并针对BIM技术在超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应用优势进行探讨,最后,结合实际超高层建筑施工需求,总结提出了BIM技术在超高层建筑施工中的整合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深圳市绿色建筑强制执行的法规背景,以《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9为参考标准,浅析超高层住宅建筑在实现绿色建筑过程中的机遇与挑战。同时以深圳地区某住宅项目为例,以期为同类型项目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从高层建筑的技术构成上分析,随着建筑高度的持续增加,并结合房屋的具体形状,其设计概念将受到越来越严峻的合理性的考验.今天对于由高层到超高层的理解,已不仅只限于高度上的、美学上的、安全及使用功能上的,还应包括效益、能源与生态环境方面的考虑.本文从超高层建筑的界定入手,分析了超高层建筑工程质量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阐述了提高超高层建筑工程质量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张雷 《房地产导刊》2014,(10):74-77
正超高层在一线城市在局部区域仍然具有一定需求空间,但新兴的的二三城市高端写字楼供过于求,存在较大的泡沫风险。没有最高,只有更高。2014年9月,广州东塔主体工程完工,其530米的建筑高度,取代了广州国际金融中心(俗称西塔)成为广州最高的写字楼。实际上,300米以上超高层规划建设,在中国多个城市正不断上演。世邦魏理仕统计数据显示,全球已建超300米建筑达到了79座,其中有25座在中国,  相似文献   

17.
那晓亮 《活力》2014,(12):61-61
一、高层建筑的发展趋势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城市建设发展迅速,作为现代化城市标志之一的高层建筑、超高层建筑已大量投入使用。根据调查,截止至1991年底止,全国已经建成的高层建筑共有13000余幢,其中高度超过100米的高层建筑近70幢。现在各大城市的高层建筑与日俱增,近几年,随着电子信息产业飞速发展,高层建筑物消防设施的智能化程度也越来越高。  相似文献   

18.
超高层建筑给排水、消防系统设计较为复杂,因为其功能多样、楼层较高,消防扑救困难。而类似五星级酒店、酒店式公寓等使用功能对于机电系统设计要求较高,其给排水、消防系统选择经济、合理、安全的供水方式尤为重要。本文借助横琴国际商务中心超高层项目的给水、热水、污废水、雨水、消防等系统的特点及要点对类似超高层多功能建筑做技术探究,并阐述其给排水消防系统的设计思路。其中消防系统后期管理单位不同,按管理范围分别设置泵房和加压系统。同时结合建设方和使用方的意见及需求,分门别类地划分各个系统的管理权属,以安全、合理、经济、方便为原则进行设计,为类似复杂超高层综合体建筑给排水设计提供设计经验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正曾经,美国帝国大厦以其381米的高度成为纽约天际线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并在将近40年的时间里一直雄踞世界摩天大楼之首。如今这一高度早已过时,超高层建筑现已成为各个城市和国家的象征。中东和亚洲地区在"摩天大楼指数"  相似文献   

20.
《住宅与房地产》2010,(5):39-41
超高层建筑往往被视作一个地区的标志性建筑,代表了一个城市在高层建筑和建设方面最先进的设计应用理念、工程建造技术。但与此同时,超高层建筑也带来了高能耗、运营成本过高和运营难度增大等问题,如何打造可持续发展的超高层建筑,使其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典范,将是所有与建筑有关的群体共同关注的话题。上月有幸在上海参加了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主办、捷培林集团协办的第二届超高层建筑产业峰会,并对上海金茂大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