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价值工程》2018,(16):277-279
本文根据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以及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立项要求,全方位立体式对宜春市省推进城镇化和城市规划建设研究进行了整个系统阐述、分析和研究,概念鲜明,数据准确,观点新颖,建议合理,举措得力,思想深邃。为宜春市乃至全省、全国各兄弟省市自治区正在搞城镇化和城市规划建设的同行提供了一条可以遵循借鉴的好思路。我们期待宜春市、江西省和全国城镇化和城市规划建设工作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2.
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第二、第三产业不断向城镇聚集,使城镇数量增加,城镇规模扩大的一个过程,也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向城市转移,农业人口向非农业转移的过程,是一个地区农业化向工业化迈进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3.
《中外企业》2003,(2):70-78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农村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以市场为导向的城市化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大量农业富余劳动力源源不断地涌向城市就业。未来二十年间,我国本已数量庞大的农业富余劳动力仍将不断增加,急需转移到其它产业.另一方面,我国的城市和集镇虽然得到了较大发展,但无论在规模上还是质量上都还有很大的潜力。因此,大力推进城市化战略,加速农业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是提高全体国民的生活水平、达到全面小康目标的重大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4.
5.
随着市场化的深入,农业规模化经营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农业规模化经营必然使农业出现富余劳动力,有效转移农业富余劳动力成为关键。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包括本地转移和异地转移,将引起社会结构的变动,从而促进城乡一体化社会结构的形成。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视角,本文勾勒出了农业规模化经营促进城镇化发展的过程简图。保障农业规模化...  相似文献   

6.
把加快农业富余劳动力和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作为一项“富农”战略,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同时,促进乡村工业、服务业向城镇相对集中,更是小城镇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小城镇只有根据自身优势形成特色,产业,不断扩大经济活动规模,才能为农村富余劳动力提供充足的就业空间,为农村人口进入城镇安居乐业  相似文献   

7.
城镇化是改变我国城乡分割的局面,实现城乡的良好互动,落实农村人口的安居梦和市民梦,稳步推进我国的现代化进程;但是在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确定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重视并加以解决。如把城镇化误解为城市化、土地城镇化、大搞投资建设和单纯提升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等;为此,我们应该重新审视城镇化建设,明确城镇化建设的重点和难点,鼓励和引导农村劳动力进行地域、职业、身份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加快农村劳动力市民化进程,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城镇化。  相似文献   

8.
正相对于传统城镇化,新型城镇化注重的是以城乡统筹、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改变了传统追求城镇化大规模、大空间的方式。不论是在新农村建设、"三农"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还是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的土地城镇化和人口城镇化,人才都在发挥着极其重要、无可替代的作用;新型城镇化建设应当以人才为核心,推动人力资本的保障工作,发挥人力资本投资的加速器作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加强人力资本投资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9.
<正>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热潮正在全国各地兴起,推动乡镇化既是实现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又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我国从上世纪90年代推行小城镇建设改革试点工作至今,已有十余年时间了,实践证明小城镇建设是推动乡村城镇化,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收入,提高我国城市化水平的有效方式。在落实科学发展观,重视资源环境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当下,全国各地乡镇  相似文献   

10.
对于城市的发展来讲,城市规划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然而长期以来,在环境保护方面因城市规划的局限性,致使城市发展中出现了很多环境问题,各种污染对城市居民的身体健康已经产生严重的危害。本文初步探讨了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的意义及关系问题,并进一步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镇化如何协调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实地调查基础上分析了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镇化进程的协调关系.认为,改革开放前的30年是不发展的协调;改革开放后的20多年是发展中的初步协调;现在应着力解决走向成熟协调的十个突出问题:建立最低工资制;八小时工作制;劳动环境和劳动保护;农民工住房;农民工养老保障;农民工医疗;农民工培训;农民工子女教育;工资拖欠;进城交通成本.本文还认为,我国大多数农区大多数农户,其所经营的农业实际早已破产.为什么规模庞大的中国农业还能维持再生产?为什么规模庞大的中国农民还能维持生计?主要靠2亿多农民进城做工和在乡镇企业做工.他们给农户每年带来约一万亿元的收入,支撑中国农业和农民生活的真正秘密正在于此.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综合国力大大增强,已经开始具有全面建设较低水平社会保障制度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人地钱"挂钩政策是2016年"两会"的十大新词之一,体现了施政新思维。"财政转移支付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可以有效化解"新市民"所需的市民化成本,破解地方政府"户改"的阻力,加速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进展;而"城镇建设用地新增指标与  相似文献   

13.
<正>我国早在1993年12月4日就推出《乡村建设城镇化》构思。2007年,在张荣寰的《中国复兴的前提是什么》一文中正式提出了新型城镇化。随着中国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中央政府更加重视新型城镇化建设。党的十八大提出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动工业化和城镇化良好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实现四化同步发展。一、城镇化建设及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内涵城镇化是伴随工业化、现代化进程的一种规律性经济社会现象,是农村人口向城镇聚集,农业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和城市文明向农村扩散的"三维一体"互动的社会变迁过  相似文献   

14.
盛宝柱 《民营科技》2014,(10):215-216
产业集聚是加速城镇化进程和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具体实现形式,安徽省依托产业集聚加快城镇化以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首选之路。  相似文献   

15.
城镇化发展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新型城镇化发展进程推动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伴随着农村大量劳动力的转移,城镇化的建设脚步在不断加快,这是一个良性循环过程。以此来看,新型城镇化建设与农村劳动力转移二者之间的关系应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本文以我国局部二元经济结构尚不完善的城乡为例进行分析,在城镇化水平略低的情况下列举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局限性,并提出有效的整治措施,以期促进这部分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相似文献   

16.
正城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如何把握城镇化机遇,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笔者以为,必须"走出三大误区、把握三个关键、追求六大目标":1.走出三个误区第一,走出简单增加人口的误区。今后一二十年,每年将有相当数量农村富余劳动力及人口转移到城市,这将带来投资的大幅增长和消费的快速增加。更重要的是,除了将农民变为市民外,还要解决好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17.
生态城市规划与建设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宇 《民营科技》2010,(1):185-185
现代城市的发展不仅局限于城市规模、城市功能的扩大,而更要考虑的是城市发展质量、建设特色、人文景观及生态环境建设,即对生态城市规划与建设的重视。从以下几方面对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的内涵、必要性原则和对策措施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发生了大面积的转移,形成了特殊的劳动力组成模式,并且整体管理机制和运行措施也在优化,加之农业科学技术水平的提升,也推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进程,如何有效地处理城镇化项目和农村剩余劳动力之间的关系,值得思考。本文结合聊城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原因进行了简要分析,并着重阐释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城镇化实现路径,旨在为相关部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9.
正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有利于国民经济增长和结构升级,对国家发展和民族崛起具有深远的意义和影响。历史经验表明,城镇化水平往往和国家的发展水平息息相关,一个兴盛的经济体的城镇化水平和质量也相应较高。目前,国家对城镇化发展高度重视,将城镇化视为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依靠和实现现代化的战略选择。在新的历史时期,走新型城镇化道路,推动中国城镇化转型发展,特别需要进一步明确中国城镇化转型的主要内容和阶段特征,通过提升城  相似文献   

20.
正万般心绪尤可期,又是岁尾年初时。随着2014年1月16日春运的日益临近,一年一度的春节返乡潮,伴着热热闹闹的年味,正越来越浓地在城市和乡村扩散、弥漫、涌动。和回家的心情一样,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城镇化新蓝图,也正使越来越多奔波在城市和乡村的人们广为期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