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005年10月,随着“第十届中国重庆三峡国际旅游节”的完美谢幕,“中国重庆三峡国际旅游节”(以下简称“三峡节”)迄今已连续举办10届。她以独具魅力的长江三峡为核心,向海内外嘉宾充分展示了重庆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古朴与时尚相融共生的人文历史,充分展现了中国西部激情之都、创业之都的崭新风采。“三峡节”提升了重庆的城市形象,扩大了重庆的美誉度、知名度与影响力;促进了城市大发展,丰富了产业链,推动了重庆旅游经济的发展,使重庆实现了由旅游资源大市向中国旅游名市的历史性跨越。  相似文献   

2.
2005年10月,随着"第十届中国重庆三峡国际旅游节"的完美谢幕,"中国重庆三峡国际旅游节"(以下简称"三峡节")迄今已连续举办10届.她以独具魅力的长江三峡为核心,向海内外嘉宾充分展示了重庆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古朴与时尚相融共生的人文历史,充分展现了中国西部激情之都、创业之都的崭新风采.  相似文献   

3.
蔡春丽 《今日重庆》2011,(4):104-105
重庆,山城、江城、历史文化名城,优美的自然风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让人心驰神往。2011年,确定为重庆都市旅游主题年,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旅游推介活动,将让山城美景传播到世界各地。围绕”都市旅游主题年“,多姿多彩的节庆活动将陆续展开:第九届武隆国际山地户外运动公开赛,第二届中国重庆大足石刻国际旅游文化节,中国重庆长江三峡(巫山)第五届国际红叶节,首届乌江画廊民族文化旅游节暨第二届渝东南民俗生态旅游节参与其中,  相似文献   

4.
2007年三峡库区(重庆)对口支援经贸洽谈会和第十二届中国重庆三峡国际旅游节(简称“一会一节”)6月25日——6月28日在重庆万州区举行!本次“一会一节”的主题是:深化对口支援工作、扩大招商引资成果、打造三峡旅游精品、同心同德建设和谐的新库区。  相似文献   

5.
郑和明 《今日重庆》2010,(10):98-101
10月18日,第十四届重庆山水都市旅游节完美谢幕,本届都市旅游节突出温泉旅游主题年,一系列温泉主题活动,将重庆丰富的温泉旅游资源向外推荐,以着力打造“中国温泉之都”。  相似文献   

6.
熊怡 《今日重庆》2010,(5):34-39
渝鄂联合举办首届中国长江三峡国际旅游节 历时3天的“一会一节”活动丰富、人气鼎盛,于25日晚在涪陵区体育场圆满落幕。闭幕会上,重庆市副市长谭栖伟将2010中国国内旅游交易会会旗交还给国家旅游局副局长祝善忠,祝善忠把会旋交到下届旅交会举办省市陕西省政协副主席李晓东手中。  相似文献   

7.
熊怡 《今日重庆》2010,(10):80-83
今年的国庆黄金周,重庆的天空接连上演了两场精彩的航空盛宴——首届重庆国际飞行爱好者年会暨国际通用航空器展示交易会(以下简称“梁平航展”),以及首届中国大足国际航空体育旅游节(以下简称“大足航空旅游节”)。  相似文献   

8.
熊怡 《今日重庆》2009,(7):83-84
6月20日晚,由重庆市人民政府、国家旅游局主办的第十四届中国重庆三峡国际旅游节暨重庆丰都?中国"神曲之乡"第五届民俗文化节、第十六届鬼城庙会拉开帷幕,今年的主会场设在了三峡旅游胜地"鬼城"丰都。  相似文献   

9.
2007三峡库区(重庆)对口支援经贸洽谈会暨第十二届三峡国际旅游节紧紧围绕"深化对口支援工作,扩大招商引资成果,打造三峡旅游精品,同心同德建设和谐稳定的新库区"的主题,围绕库区产业发展、移民就业安稳致富的重点,充分展示了库区的发展与希望,激发和形成了热爱库区、建设和谐库区的强大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0.
中国昆明国际旅游节丽江分会场在省政府昆明国际旅游节指挥部和丽江地委行署的领导下,全区旅游行业干部职工团结奋斗,连续作战,除积极参加主会场各项活动外,还举办了旨在配合中国昆明国际旅游节的“中国丽江国际东巴文化旅游节”,并取得了圆满成功。表现在:一、领导重视,狠抓落实,筹备工作卓有成效。2月18日,中共丽江地委办公室、丽江地区行署办公室向各县委、人民政府、地直各部、委、办、处、局下发了“关于成立’2000中国丽江国际东巴文化旅游节组委会的通知”,成立了组委会。中共丽江地委段增庆书记任组委会名誉主任,…  相似文献   

11.
朱株 《重庆与世界》2010,(12):75-75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一颗镶嵌在山城重庆心脏的璀璨明珠。她位于20世纪亚洲十大经典建筑的重庆市人民大礼堂西端,外形从正面看像雄伟的长江三峡大坝。它与重庆人民广场、人民大礼堂形成“三位一体”的空间格局,展示出三峡文化的丰富内涵和山城重庆的独特空间形态,是重庆的又一标志性建筑和文化高地。  相似文献   

12.
熊晓梅 《改革与战略》2011,27(10):101-103
人类农业生产的历史经历了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包括古代农业和近代农业)及现代农业的发展阶段。三峡库区生态环境脆弱,人口压力大,传统农业所占比重较大。加快三峡库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库区尽快脱贫致富,现代农业建设是其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文章基于高效生态农业的考虑,总结出适宜库区特色的现代农业“6+4”模式——6种技术模式和4种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13.
"鸟来鸟去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长江三峡,大山大水大沟壑,孕育了灿烂的文明和古老的文化,它的生命丰富多彩、魅力无穷,既陶冶我们的情操,又启发我们的智慧.  相似文献   

14.
李鲁说,画的风格,就是人的个性和思想,是人生旅程的浓缩.一个画家没有自己的风格,就只能是别人的代言者.花甲之年,回顾一生或攀谈艺术,李鲁都不隐讳自己的观点.这与他的经历有关.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他利用长江航运公司工作之便,几十年往返于长江三峡.他的艺术创作题材,也多取自三峡山水,可以说那里有着他全部的心灵寄托,一直渗透到他今天的作品中.  相似文献   

15.
三峡移民精神报告会在渝州大地举行了一场又一场,广大移民“舍小家,为国家”、移民党员干部“宁可苦自己,决不误移民”的崇高精神,极大地感动和震撼了山城人民,巴渝大地处处传唱着三峡,移民精神。日前,市委书记黄镇东、市长王鸿举分别就学习弘扬三峡移民精神作出重要批示,让三峡移民精神唱响重庆、感动中国。[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人文三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峡不但以它的雄奇壮美,成为长江的标志性河段,更以它的古老文明和绵绵不尽的人文情怀,成为长江文明最华彩的乐章,成为世界上最富人文渊薮的大峡谷. 在人类文明尤其是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发展中,大河文明是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成员.两河文明、尼罗河文明、恒河与印度河文明、黄河文明都以其丰富的内涵和鲜明的个性屹立于人类文明史上.但是,世界第三大河长江呢?  相似文献   

17.
诗歌三峡     
吕进 《今日重庆》2003,(4):21-23
自古以来,一代又一代文人墨客从三峡走过.他们从中汲取智慧,触发灵感,感悟人生,抒发情怀,留下了万千诗篇.它不仅构成了三峡美妙的人文景观,也为中国诗学的发展写下极其光辉的篇章.  相似文献   

18.
千古三峡     
蓝勇 《今日重庆》2003,(4):14-17
三峡是一个十分特殊的人文与自然地区,蕴藏着汉民族传统和古老的流风遗韵,更有巴人的气质风范,有着我们现代人梦想回归的乡土情趣. 世界上,没有哪一条河流,拥有像长江三峡这样一个长四百多公里而有七千多年深厚文明沉淀的大峡谷.  相似文献   

19.
20.
韩西芹  刘汪洋 《今日重庆》2011,(12):100-101
满山红叶似彩霞,高峡平湖迎嘉宾。 2011年11月26日,“满山红叶似彩藏”大型演唱会在巫山上演,标志着中国重庆长江三峡第五届巫山国际红叶节正式拉开帷幕。感受”高峡平湖”的盛世壮景,欣赏“巫山红叶”的江山之美,红叶节开幕当天,慕名前来的游薯火爆巫山。在重大项目招商引资签约仪式上,巫山县成功签约项目13个,引资54.1亿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