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数说     
<正>我国粮食进口量去年达到1亿吨3月6日,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在两会记者会上表示,我国现在的粮食安全形势很好。2014年,我国实现了粮食总产的"十一连增",粮食总产创新高,达到12142亿斤,粮食单产也创下新高,达到359公斤,此外,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居于历史最高,接近900斤。余欣荣说,我国粮食进口量去年达到最高,进口总量是1亿吨,但这1亿吨中70%以上进口的是大豆,谷物类去年的进口量仅占当年粮食总产量的3.2%。这是因为国际市场的粮食品种价格普遍低于国内。"无论在任何时候、任何  相似文献   

2.
我国不同区域在新阶段粮食连增中的贡献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将我国三大粮食功能区粮食生产变化量的贡献因素分解为粮食单产贡献、耕地面积贡献、粮食播种面积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比值的贡献以及复种指数贡献四种,试图探讨各因素对粮食生产变化量的贡献及时空差异化原因。[方法]利用第二次国土资源普查数据对耕地面积进行调整,采用LMDI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模型对我国31个省域粮食生产总量变化的贡献因素进行分解,并对不同区域粮食生产变化量贡献因素的时空差异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结果表明2004~2013年间粮食三大功能产区粮食生产变化量出现显著的空间分异,粮食生产分布向主产区集中,其对全国粮食连增的贡献率达到88%。在影响粮食生产变化量的贡献因素中,粮食单产因素对粮食十连增的贡献率达到60%,成为三大粮食产区尤其是主销区粮食生产的主要贡献因素,播种面积因素(包括耕地面积贡献、粮食播种面积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比值贡献以及复种指数贡献)对粮食十连增的贡献率为40%。[结论]新阶段我国粮食连增主要由粮食主产区引领,粮食单产贡献是不同区域粮食生产变化量的主要贡献因素。  相似文献   

3.
人口结构、职业结构与粮食消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已有实证分析表明,由于生理需求的基本差异,人口的年龄和职业结构对人均粮食需求有显著影响。由于我国人口金字塔的形状不规则,根据对粮食生理需求折算的标准人口结构指数自1998年开始出现下降,部分解释了我国人均粮食消费量增长缓慢甚至下降的原因。假定2010年达到推荐的标准人均热量消费水平,根据我国现有的人口结构及其变化趋势可以预期到2050年我国人均的热量消费水平将会下降3.26%,粮食需求总量在58503.65~65944.32万吨之间。  相似文献   

4.
国以民为木,民以食为天。为政之要,首在足食。我国是粮食生产和消费大国。改革开放以来,粮食自给率一直稳居95%以上,许多年份达到或超过100%,粮食储备率基木上稳定在25%左右。然而,近几年来,尽管江苏的日粮保障率仍然很高,2002年和2003年均在120%以上,但江苏的粮食自给率逐年下  相似文献   

5.
据河南省统计局调查总队调查:产粮大省河南今年粮食播种面积将达到13840万亩,呈稳定增长趋势。河南是我国粮食主产区,粮食总产量占全国近1/10,其中小麦产量占全国1/4以上,因而在全国粮食生产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据河南省调查总队近期对全省42个县406个村4060个农户农作物种植意向调查表明:今年全省粮食播种面积将达到13840万亩,比上年增加近110万亩。其中夏粮面积7600万亩,增加59万亩,增幅为0.8%;夏粮主要作物小麦面积7510万亩,增加66万亩,增幅为0.9%,其中硬粒小麦面积将达3220万亩,增加320万亩,增长11%。秋粮播种面积预计6240万亩,比上…  相似文献   

6.
中国粮食供求状况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近几年 ,我国粮食生产供给与消费需求暂时性出现了缺口 ,但利用库存和市场调节 ,基本达到了粮食的产需平衡。而未来几年我国粮食的产需关系在总体上仍可保持相对平稳的发展态势 ,粮食生产已进入一个新的恢复性增长时期。  相似文献   

7.
日前,从国家粮食局召开的粮食质量安全新闻通气会上获悉,从总体上看我国库存粮食的质量安全形势向好。抽样检验结果显示,近10年来库存粮食质量达标率达到97%以上,实现了常储常新。国家粮食局新闻发言人颜波说,目前我国已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粮食库存检查工作机制,基本实现了粮食库存检查的常态化和规范化,粮食库存检查促进了粮食库存规范管理。但同时也面临着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8.
据业界权威专家介绍,今年我国在旱情严重、局部水灾频发、虫害偏重的年景下,夏粮增产148亿斤;秋粮的水稻、玉米两大作物有望增产,大豆可能出现减产,预计今年粮食总产可能达到9800亿斤以上,比上年增产的幅度有可能达到1.3%以上。单一从增产比例上看,成绩并不十分突出。但是,粮食  相似文献   

9.
一、粮食市场发展环境将受加入 WTO 和粮食流通体制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影响1、加 WTO 对粮食主产区有一定影响,但不至于危害全国粮食安全。我国加入 WTO 后第一年,小麦、大米、玉米三种粮食品种的进口配额总量约1446万吨,2004年配额量将增至2215.6万吨,如果配额全部变为现实进口,占国内粮食生产、消费总量的4%~5%,不会对我国粮食生产产生根本性的影响。但按我国粮食商品率约35%计算,小麦、玉米、大米三种粮食的承诺进口量占1996~1998年三年平均商品量的11%  相似文献   

10.
入世以来我国粮食贸易与粮食安全问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入世以来我国粮食贸易及粮食安全现状进行分析,得出:从总量来看我国实现了粮食自给的目标,基本达到了95%的粮食自给率,但粮食生产渡动幅度依然较大,另外从粮食贸易结构来看,仍存在着"大进大出"局面,且在粮食进出口价格比上存在着较大的落差.因此,充分利用国际市场对国内粮食总量与结构进行有效调节是保障粮食总量安全与结构性安全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2007年,我国粮食总产量达到10030亿斤,实现自1985年以来连续4年增产。在新的起点上,为促进我国粮食生产稳定发展,保障粮食有效供给,农业部决定将2008年作为“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年”,广泛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  相似文献   

12.
一、我国粮食生产发展现状 我国政府始终把发展粮食生产,解决吃饭问题当做头等大事来抓。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农村实行生产承包责任制,大大地提高了农民种粮食的的积极性。到1984年,人均粮食达到了390千克,基本上解决了粮食供给问题。到1996年以后,我国粮食连续四年获得了丰收,粮食的综合生产能力达到了5亿吨,使我国告别了农产品短缺时代。粮食的供给进入了新的总量平衡,丰年有余的阶段。  相似文献   

13.
我国粮食生产历程艰难曲折。到1984年,才扭转了粮食短缺局面,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1996年以后,我国农业连续四年丰收,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5千亿公斤,粮食供给实现总量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基本达到了小康要求。  相似文献   

14.
<正>当前,我国粮食库存充足,供应有保障,市场基本稳定。根据国家统计局的信息,2014年全国粮食总产量60709.9万吨,比2013年增长0.9%。这是继2004年以来取得的粮食生产"十一连增"。总体上国内粮食供给比较宽裕,表明我国在新的形势下,有保障国家口粮安全的物质基础。用不到世界10%的耕地,生产世界1/4的粮食,养活世界1/5的人口,这不仅是对中国,也是对世界粮食安全的重大贡献,用实际行动回答了"谁来养活中国人"的问题。但我国粮食增产  相似文献   

15.
《齐鲁粮食》2002,(12):39-39
按照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战略要求。根据国家统计局提出的我国粮食消费标准和农业部等有关部门的研究,2010年达到小康水平,人均粮食需求量420公斤,全国粮食需求总量为5.88亿吨。2030年人均粮食需求量440公斤。全国粮食需求总量为7.04亿吨。目前,国际市场粮食供应能力每年为2.1~2.3亿吨,未来也不会大幅度增加。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中央及各地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粮食增产的政策措施及行动计划,造就了我国粮食生产七连增的好局面。之后,我国是否会出现八连增、九连增,直到实现中央的保障粮食安全战略目标?答案肯定是努力争取达到,但这很艰难。粮食总产量取决于  相似文献   

17.
一、调整粮食种植结构须以提高粮食总产为前提。从总量看 ,我国的粮食供求基本达到了相对平衡 ,但从长远看 ,制约我国粮食生产的许多因素是难以避免和消除的。特别是21世纪 ,一个将拥有16亿人口的泱泱大国 ,足以引起我们在粮食上的忧患意识。目前 ,一些劣质品种粮食销售不畅 ,库存大量积压 ,但并不意味着我国的粮食太多了 ,再长粮食就没有出路了 ;着力调整粮食种植结构 ,也不是意味着削减粮食种植面积 ,更不是向农民发出“谷贱”、“卖难”的信号 ,而是要解决品种和质量不适销对路问题。因此 ,要引导农民适应粮食市场国际化竞争趋势 ,使…  相似文献   

18.
微天下     
微争鸣:跌没跌破90%央视财经【国务院官员称我国粮食自给率已跌破90%】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韩俊1月29日说,中国粮食自给率已经跌破90%。如果按一个人一年吃800斤粮食,去年相当于进口粮食养活了1.9亿中国人。一边是粮食不足,另一边则是酒桌上的铺张浪费。  相似文献   

19.
[目的]粮食生产能力关系到粮食供给和国家粮食安全,如何提高粮食生产能力是我国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以宾县为例,通过一定的方法探索粮食生产能力的影响机制,最终提出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的合理建议。[方法]利用农户调查数据,借助Logistic模型探讨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对粮食生产能力的影响特点。[结果](1)品种技术推广、作物收益对粮食生产能力的影响效应在1%水平上达到显著;(2)生育期变化、土地质量、旱灾、耕作方式对粮食生产能力的影响效应在5%水平上达到显著;(3)温度、降水、冷害及农业生产资料投入对粮食生产能力的影响效应在10%水平上达到显著;(4)温度与降水是否集中在生育期内、出售情况、农业引导政策对粮食生产能力的影响不显著。[结论]针对研究结果,该文提出,可从预防低温冷害、健全水利设施、完善耕地保护制度及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提高粮食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20.
2008年我国粮食生产获得了连续第5个丰收年,总产达到5250亿公斤,比2007年增长4.7%.由于受国际国内多种因素综合影响,2008年我国粮食收购、销售价格出现了新的格局,呈现错综复杂的波动局面.但是.在国家及时出台一系列强有力调控措施下,总体来讲还是基本稳定的.从2008年我国粮食市场变化及国际市场粮食供求状况看,2009年粮食市场价格趋势在2008年基础上将有所上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