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产学研协同创新已经成为科技创新的重要形式。由企业、大学、科研机构等形成的科技创新联盟能否取得成绩,吉林省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能否建立,都与经济、教育以及科技深度结合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是否高效息息相关。本文从产学研协同创新投入要素、重大科技项目、科技平台以及合作方式、科技园区建设等角度阐述了吉林省产学研协同创新现状,之后对吉林省产学研协同创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从建立协作管理机制、激励科技人员、提供相应的配套设施、强化科技中介服务以及打破创新组织壁垒等不同方面给出了完善吉林省产学研协同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校企联合培养卓越工程师的产学研协同创新"为切入点,研究了产学研协同创新教育的内涵和特点,深入讨论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的建设,为基于"卓越工程师"导向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理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研究在对徐州大学科技园的协同创新现状进行调研的基础上,从企业孵化、科技成果转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等方面对大学科技园的发展现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识别了大学科技园创新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结合现状,从加强政府协调、科技成果转化、金融服务、人才服务等视角提出了具体大学科技园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商》2015,(36)
近年来,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逐步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由于当下社会竞争日益激烈,产学研协同机制可以增强企业综合素质。所以,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的研究背景与发展前景是极具研究意义的。  相似文献   

5.
我国社会经济正在飞速发展中,而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深入发展,我国的科研、企业、大学等组织的发展也面临着全球化的压力。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以及全球化趋势下,任何组织单单靠个人的力量都是难以前行的,各自为战的时代显然已经不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而进行产学研协同创新,将人才资源、经济资源、社会资源等进行协同合作,是增强企业、大学、科研等组织核心竞争力的必然趋势。就目前来看,我国的产学研结合工作在不断的努力进步下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实践时间较短,经验不够丰富,所以仍然存在科技与经济相互独立的问题。本文就以企业为主体,对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的构建进行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6.
针对产学研合作在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中至关重要,因此要加大对产学研理论和实践的深入研究.为落实好中央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战略的需要和湖北省委、省政府建成支点,发挥科技支撑引领作用推进黄冈市“双强双兴”建设的需要,提出政产学研协同合作,创新的重要意义.为黄冈政产学研的协同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当前,东湖高新区产学研协同创新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是知识产权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协同创新的绩效。应当制定专门的高新区产学研协同创新知识产权工作指引政策,充分发挥知识产权服务业在高新区产学研协同创新中的作用,大力强化产学研结合的高新区知识产权合作创新机制,积极支持高新区重点产学研协同创新项目知识产权产业化,推动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规范的知识产权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8.
《商》2016,(7)
产学研协同创新是协同创新的主要形式,通过发挥企业的资金优势、挖掘高等院校的人才资源、利用研发机构的研发平台,打破了资源壁垒,实现了资源的共享和优势互补,因此成为我国乃至世界各国大力支持并积极推动的创新形式。郑州高新技术开发区是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之一,作为郑州市乃至河南省的重要经济支柱,郑州高新区的经济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郑州高新区的经济效益的取得离不开区内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发展,因此其运行机制必定有章可循,本文主要研究和分析郑州高新区的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动力机制,并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商》2015,(28)
企业、国外大学和高校之间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有力地提高了农业的科技创新能力。文章考察了美、日、英农业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经验与模式,拟为我国农业高等院校产学研提供有益借鉴,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和农村的繁荣稳定。  相似文献   

10.
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对于提升高等院校创新能力,提升高等教育质量,深入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等均有着重要的意义。要做好产学研协同创新工作,首先要建立科学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鉴于此,本文对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内涵与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对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的特点进行了阐述,并就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的运行与完善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期望为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的构建与运行提供可行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基于协同创新理论的视角来看,湖北省高校产学研合作存在着科技经费投入不足、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创新型人才缺乏等问题,严重束缚了我省高校产学研合作的顺利开展。要解决上述问题,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要加大政府财政投资力度,拓宽融资渠道;第二,要推进科研体制改革,建立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平台;第三,要深化产学研合作,提高高校自主创新能力;第四,要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人才合理流动。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即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淮安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同时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本文在分析淮安电子信息产业与产学研运行现状、产学研协同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促进淮安电子信息产业产学研协同创新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辽宁产学研协同创新现状的分析,归纳出辽宁产学研协同创新发展所面临的问题。结合辽宁实际,借鉴国内其他发达地区的成功经验,为进一步优化辽宁产学研协同创新政策,提出了理顺对接机制,减少合作双方技术差距;健全约束机制,建立合理利益分配格局;完善信息传递机制,搭建有效合作平台;深化多元投入机制、搭建产学研合作融资平台等建议。  相似文献   

14.
产学研协同创新是一个多方合作的过程,此过程必然存在企业与高校或者研究机构不同组织间的互动。如何处理好组织间的互动关系,对实现组织间的协同创新绩效最大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组织间关系所涉及的组织文化协同、合作承诺、信息沟通情况、合作冲突解决情况四个方面确定指标,验证与产学研协同创新项目绩效之间的关系与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15.
高校作为科技进步和科技成果孵化的重要基地,拥有丰富的科技创新资源,在提高知识创新能力和建设创新型国家进程中起着基础性、战略性的作用。文章基于协同理论,提出要进一步推动技术创新,高校的产学研机制需要政府、市场和高校三方面很好地协调和组织起来。  相似文献   

16.
京津冀区域产学研协同创新绩效评价系统作为一种正式被运用于定期考察与评价区域内组织或者个人工作绩效的考评制度,是对被考察对象的工作业绩与效率进行价值判断的有效途径。绩效评价是提高京津冀区域产学研协同创新效率的有效途径,评价结果对创新主体战略的制定与问题的改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基于京津翼区域产学研协同创新基本概念的界定,系统研究了区域产学研协同创新系统的内涵、组成要素和运行结构。并从区域产学研协同创新绩效的协同投入与协同产出两部分的形成机理、区域产学研协同创新绩效评价的内涵和基本组成研究了京津翼区域产学研协同创新绩效评价系统。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以创业带动就业是国家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一种典型思路,通过高校、企业、科研院所三者之间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促进大学生展开创业实践,将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提高创业技能。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这种新的创业教育模式,对于解决我国目前大学生创业实践问题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荣冰玉  苏李华 《现代商业》2014,(29):190-191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产学研协同创新成为提升高校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战略选择和必由之路。高校作为科研成果和知识资源的提供者,社会化趋势逐渐明显。本文以高校产学研项目经费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为切入点,从预算管理、过程控制、绩效评价等方面阐述如何借助协同创新理念,加强高校产学研项目财务管理的方法与措施。  相似文献   

19.
连俊华 《全球化》2023,(3):90-96
“十四五”时期,我国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重点方向是致力于开放式区域协同创新体系。本文梳理了当前我国主要区域协同创新体系的建设现状:粤港澳大湾区拥有开放程度高、联通三地的优势,以“世界工厂”链接全球创新资源;长三角城市群具备相对完整的产业体系,具有完善区域间协同创新体系的体制机制;京津冀城市群的创新资源比较集中于北京,城市间创新协同互动不紧密;成渝城市群的两地相关部门积极推动双城经济圈建设,以新技术推动新经济发展。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构建我国开放式区域协同创新体系的实施路径:一是深化国际科技创新合作,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二是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相结合,促进产业链与创新链协同升级;三是建设具有各地区特色的开放式区域协同创新体系,推动国家层面设计协同创新机制。  相似文献   

20.
产学研协同创新与区域互动在实践层面、政策层面、观念层面存在可能性。产学研与区域存在互相依存、互助促进的关系。随着产学研的建设和发展,带动了各种生产要素在区域间的流动,通过产业联系和互动优化了腹地产业结构,也带动了教育、服务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了地方政府财政收入,提高了区域的整体竞争力;同时,伴随着区域城市化和现在化的进程加剧,良好的投资环境、完备的基础设施、有力的支持政策等反作用于产学研,进一步使产学研降低生产和交易成本,获得了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基于两个区域的互动内容和效应构建了产学研协同创新与区域互动发展的概念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