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斯密认为,既然分工是由交换引起的,因此分工的程度总要受交换能力大小的限制,也就是交换必然受市场范围限制;杨格进一步认为,产业的不断分工和专业化是报酬递增得以实现的重要原因,以劳动分工为形式的迁回生产方式是报酬递增的主要原因,因而劳动分工取决于市场规模,而市场规模又取决于劳动分工,即"分工一般地取决于分工";杨小凯认为,交易费用对分工的演进和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交易费用越低,分工水平就越高,反之,则分工水平越低,并总结得出分工自发演进的模型。  相似文献   

2.
对分工理论进行了比较与分析,提出了劳动分工演进的更高级形式———资源分工这一理论,认为政府应通过有效的制度规制,依托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引导分工从劳动分工向资源分工演进,从长期促进经济可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3.
本文建立了"两型"社会内生增长的循环经济理论分析框架,给出了技术进步和社会劳动分工的二元结构.研究发现,一个经济系统要实现长期发展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个是人均资本水平必须大于某一临界值;另一个是技术进步结构必须包含两个分量,即产品生产的技术进步和资源利用的技术进步.产品技术进步是建立在产品生产劳动分工基础上的,资源利用技术进步是建立在资源利用劳动分工基础上的,"两型"社会是这两种社会劳动分工的统一体,其本质特征是循环经济.并结合理论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4.
新经济增长理论突破了新古典增长理论单纯论述劳动与资本的局限性,突出智力投资,强调知识外溢、专业化的人力资本、有意识的劳动分工以及研究和开发,直至将政府作用内生化,从全新的角度论述了经济增长的根源,是增长理论的重大创新.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Yang and Borland(1991)的内生分工演进模型为基础,分析分工水平的发展路径以及专业化程度、交易成本、分工水平与地区经济增长间的影响关系.在分工水平演进的不同阶段,分工水平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均具有不同的效果,而熟能生巧以及"干中学"所导致的专业化程度的演进则是不同地区分工水平演进的动力,同时也是影响分工水平增长速度的主要因素.本文利用1952-2006年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对上述结论进行了实证检验,检验结果支持本文所得出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何雄浪 《财贸研究》2007,18(6):11-17
地方优势产业的形成是专业化劳动分工本身的产物,同时,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有利于促进地区分工水平的演进,从而进一步增强产业的地理集中程度,促进地方优势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文章由此对我国的地区分工水平、区域间贸易成本的变化以及地方优势的形成作了详尽的实证分析,认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趋于加快,从而各地区的专业化分工水平有所上升,地方优势产业已初步形成。  相似文献   

7.
经济全球化是现代世界经济发展的一种趋势,它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改善国家间的劳动分工、提高市场机制的效率,并促进资本流向能够提供高效益的国家,改善经济增长质量,使世界财富得到增加,提高全球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8.
杨文芳  方齐云 《财贸研究》2010,21(5):55-62,137
从国际产业转移承接国角度,借鉴Falk等提出的标准劳动需求方程模型,基于中国2002—2007年25个制造业行业面板数据,实证考察了产品内国际生产分工对中国劳动需求的总量效应和结构效应。研究结论显示,中国参与产品内国际生产分工促进了劳动需求总量的增长,但其对不同行业的影响程度表现出很大的差异。其中,劳动密集型产业、高技术行业和出口导向型行业的产品内国际生产分工对中国劳动需求的增长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而资本密集型行业和进口替代型行业的产品内国际生产分工对劳动需求的增长存在负面效应。因此,进一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消除行业就业壁垒和促进人力资本升级是中国深化国际分工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9.
教育发展水平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差异一直是经济学界关注的焦点,通过建立教育发展水平与经济增长的灰色关联分析模型,选取广东省2001-2007年教育发展水平和经济增长的指标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结论——广东省教育发展水平和经济增长的关联度较高,不同层次教育中,高等教育是广东省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教育发展是经济增长关键性因素。重庆市是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城市,经济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关注。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将重庆市教育发展水平与经济增长的关联度进行分析研究。选取2002年-2009年重庆市教育发展水平和经济增长的有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结论,重庆市教育发展水平和经济增长的关联度是比较高的,说明重庆市要加大教育投资力度,促进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1.
历史上粤港经济的合作是多种因素促成的,其中最重要的则要归功于两地经济分工的发展。对香港来说,两地垂直型分工使香港制造业走向高级化,并促使产业结构快速转型,第三产业发展迅猛。对广东省来说,香港的经济增长对它产生了“传递作用”,使广东经济发展获得了巨大的启动力。“九七回归”对粤港经济的进一步合作和发展是一良机,它将促使两地经济合作走上新的台阶———由垂直型分工走向水平型分工,使粤港经济走向新一轮增长。本文还对目前香港“产业空心化”论提出了作者的见解  相似文献   

12.
刘健羽 《上海商业》2022,(1):182-183
关于分工及专业化,亚当·斯密在《国富论》的研究中有所涉及,他指出,劳动者可提高自己的劳动技能和熟练度,并缩短工作转换时间,这表明,劳动分工使得劳动生产率提高。分工和专业化还促使企业引入机器进行生产,激励企业采用新技术。随着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兴起以及全球科技的发展,全球生产要素和创新资源的流动性加大,分工模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从产品层次进行分工成为趋势,劳动分工的内容也正从传统上的产业间分工向产品间分工深化。  相似文献   

13.
一、“科层制”管理:手工管理的必然蒸汽机革命使得人类社会从农业经济时代进入到工业经济时代,历时两个多世纪的工业经济时代是以“生产”为导向的“卖方市场”经济。在这个时代,企业依据亚当·斯密的“劳动分工”原理组织规模化大生产,以取得分工效率和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从而取得市场竞争优势。随之,劳动分工原理被应用到管理部门的专业人员之中,并使之与工人的劳动分工呈平行发展之势,从而在企业形成了按职能层层分解的“科层制”管理模式。尽管“科层制”管理模式的形成是“劳动分工”原理在管理部门的应用,即将企业专门从事…  相似文献   

14.
马逸敏 《江苏商论》2005,(7):125-127
经济增长是社会财富的增长,劳动是经济增长的动因和主体要素。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劳动绩效就高,经济增长就快。调整和规范劳动关系必须把促进生产力发展和推动社会文明进步作为出发点,积极扭转失衡了的劳动关系,努力构建合作型劳动关系。  相似文献   

15.
《品牌》2019,(14)
文章运用2000~2014年44个经济体的投入产出表,基于制造业投入服务化的视角,综合测算了我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参与程度与分工地位、制造业服务化水平,并且实证分析了我国制造业投入服务化对其价值链升级的影响关系。研究发现通过投入国内外服务要素所实现的制造业服务化有助于我国制造业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并且随着制造业服务化水平越高,我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体系中的分工地位越高。  相似文献   

16.
基于快速特征分解的自适应杂波抑制算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90年代以来,伴随着世界经济增长加速,国际分工和贸易格局正经历着重大变化。这突出地表现在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制成品出口竞争力的提高和外贸商品结构的改变。在此背景下,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经济的高速增长和综合国力的增强为加强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提供了物质保证;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纷纷扩大以劳动密  相似文献   

17.
中国外贸依存度偏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外贸依存度,是指一国对外贸易总额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值,用于衡量该国同其他国家经济联系的密切程度及该国加入国际分工、世界市场的广度和深度。从横向比,一国的外贸依存度越高,则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越大,与外部的经济联系越多,经济开放度越高;从纵向比,一国的外贸依存度越高,则表明其外贸增长率高于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加大,经济开放度提高。  相似文献   

18.
刘醒 《商》2013,(7Z):132-132
对于资源富裕的区域,伴随资源逐渐开采和技术进步,必然产生就业率迅速下降的问题。如何通过产业内和产业问分工建立一条经济持续增长与发展途径,本文试图从熊彼特竞争的标准演化模型出发,提出一个初步的模型。这一模型强调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日愈复杂的劳动垂直分工的出现。有助于理解基于知识和自然资源的区域增长与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正>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深入,发展外向型经济已成为世界 许多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发展外向型经济有利 于加速资金、技术、商品、服务和人才在国际间流动,加强一定范围 内国际的交流与合作,改善国家间的劳动分工,提高市场机制的效 率,改善经济增长的质量,是促进经济高速增长的最佳选择。 经济国际化是指一国经济发展超越国界,与别国经济的相互 联系、相互渗透不断扩大和深入的经济发展过程。全球经济国际化 至今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第一次产业革命时期,  相似文献   

20.
比较优势战略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不适应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我国出口产品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和劳动资源的现状进行分析,得出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优势在下降,劳动资源规模优势在弱化。我国劳动资源成本上升和效率下降正是产业分工低端劳动资源过剩和产业分工高端劳动资源数量不足的具体体现。贸易条件的恶化和长期坚持比较优势战略产生的产业刚性限制了我国产业的升级,比较优势战略不再适合指导我国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