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互联网+"信息技术已成为推动我国农村经济和农村金融转型发展的重要力量。本文以成都市为例,分析了成都农村金融发展的现状,指出目前存在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单一、农户贷款成本较高、农村信用信息体系亟待完善等突出问题。本文以"互联网+"为视角,提出促进成都农村金融转型发展的路径,即完善农村互联网金融政策体系,加快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切实帮助农户降低贷款成本,进一步完善农村信用信息体系。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农村金融服务营业网点的数量、从业人员数量、农村金融机构贷款规模及农村金融服务产品进行分析,发现城市金融的发展程度会影响周边城镇的农村金融服务,而农村金融服务差异化的主要原因是人口差异、地域差异和经济差异。建议增加农村金融机构数量,以期提高农村金融机构的分布密度;政府应加大对农村金融人力资源的投入,提高金融服务机构从业人员的素质;合理配置农村金融存贷款业务,完善我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3.
河南省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农村金融产品与服务方式创新取得了显著成效,推出了回乡创业贷款、林权抵押贷款、国外劳务输出贷款等八大类二十多个创新型农村金融产品,通过扩大抵押担保范围、组建担保集团等方式有效改善了农村金融服务,增加了"三农"资金供给,健全了农村资金的投入机制。创新的基本特征是采用自上而下的供给主导型创新模式、以吸纳新创新为主、原创性创新较少。但需要通过向需求诱致型创新模式转变、构建农村创新的保障机制等有效措施进一步拓展创新领域,提升创新层次。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湖北省孝感市为例,通过了解各农村金融机构在农村金融服务方面的基本情况,并对合作性、商业性、政策性三类农村金融机构在存款业务、贷款业务以及中间业务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孝感的农村金融体系存在农村金融机构职能分工混淆、功能定位不明确的问题,涉农金融机构要加强政策性金融的支农力度,加强商业性金融对农村市场有效金融需求的服务,加强合作性金融对农村金融服务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发展三农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农村金融的全面发展和支持。本文试图从现阶段抚州市林权制度改革下林权抵押贷款的发展状况、存在问题和创新方式,探讨推进和改善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以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效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正一、我市农村金融改革发展基本情况(一)我市农村金融基本情况截至2013年12月底,我市农村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244亿元,贷款余额1625亿元,涉农贷款余额1138亿元,占贷款余额的比例70%,农业贷款余额181亿元,占贷款余额的比例11.14%。在我市农村金融市场上提供服务的主要金融机构为中国农业银行昆山市支行,2013年12月底,该行的涉农贷款余额257亿元,占我市涉农贷款余额的  相似文献   

7.
《商》2015,(31)
我国的农村金融服务已不再是空白区,政府及金融机构也更多地关注农村金融服务的发展。但目前我国农村金融改革仍处于低级阶段,存在着诸如农村所需借贷资金不足、非正规金融机构盛行、交易成本高、农村金融机构贷款流失严重以及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不完善等一系列问题。那么,从问题出发,分析原因再提出带动农村金融发展的可行性建议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为缩小农村与城市的距离,加强农村金融发展,完善农村金融体系,提出乡村振兴视角下农村金融发展影响因素。通过分析农村金融发展现状,发现我国农村金融体系正逐渐走向成熟,农村金融发展主体已从农村信用社变为正规金融机构;通过分析农村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发现农村资金外流严重、金融机构网点分布不均匀和设置贷款门槛较高。乡村振兴视角下,发现农村人口可支配收入、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村金融机构贷款利率影响农村金融发展,为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可靠参考思路。  相似文献   

9.
吴静梅 《现代商业》2020,(12):80-81
抵债资产具体来说就是指借款人没有在规定日期内及时归还贷款,农村金融机构以相关法律规定为依据,通过法律程序对借款人资产进行获取,用以偿还贷款本金。以物抵债是农村金融机构强化风险的重要手段。在近几年的发展过程中,越来越多的担保人无法偿还贷款本金,农村金融机构抵债资产不断增加。因此,对抵债资产在农村金融机构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可以通过切实有效的措施,提高农村金融机构的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存在的问题 经过20多年的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我国已形成了以商业性、政策性、合作性金融机构为主体、多种农村金融机构并存的格局.其中,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是支撑农村金融体系的基本组织形式.同时,邮政储蓄银行、村镇银行、各地涌现的民间资金互助社、小额贷款公司以及中外资的贷款公司等各种农村金融机构逐步产生和发展,灵活多样地发挥着作用.但农村金融中存在的一些深层次问题不是短期内就能消除的.  相似文献   

11.
薛金海 《中国市场》2015,(3):127-128
三农问题作为政府各项工作的首要任务,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则又与农村金融的环境制度有关,农村经济的大力发展离不开农村金融的支持。当前形势下农村金融发展的瓶颈,一是农村金融服务的覆盖面有限,二是农村融资服务中的融资难问题,三是农村金融服务的供需总体不够均衡。为此,需要切实探索农村金融发展的改革新策略,一是要以市场为导向创新农村金融产品,二是要加大农村金融管理和风险防范力度,三是要切实提高农村金融机构的贷款供应能力。  相似文献   

12.
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其未来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璐 《中国市场》2011,(5):53-54
改革开放30多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农村金融经历了多次的重大改革,目前逐步形成了比较健全农村金融体系。但农村资金大量外流、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贷款难的状况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善。进一步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增加农村金融供给,改善农村金融服务,仍然是农村改革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13.
农村金融服务机构在支持国家城镇化、服务"三农"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农村金融机构多以地方性金融机构为主,规模、人员有限,在服务中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笔者研究后发现,农村金融为失地农民再就业服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四点:失地农民再就业农村金融需求多样性与金融产品单一;信贷供给主体相对单一,供给资金不足;农村网点及从业人员少,农村金融创新型人才缺乏;失地农民贷款抵押担保难,风险控制体系有待完善。  相似文献   

14.
摘要:农村金融服务机构在支持国家城镇化、服务“三农”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农村金融机构多以地方性金融机构为主.规模、人员有限,在服务中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笔者研究后发现.农村金融为失地农民再就业服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四点:失地农民再就业农村金融需求多样性与金融产品单一:信贷供给主体相对单一,供给资金不足;农村网点及从业人员少,农村金融创新型人才缺乏;失地农民贷款抵押担保难,风险控制体系有待完善。  相似文献   

15.
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快速发展在关心农民、关注农村、支持农业经济发展上起到了重要作用。目前,黑龙江省农村金融服务存在资金供需不平衡、涉农信贷投放增长比例低、贷款需求期限过短、金融需求无法满足多样性等问题。加快完善黑龙江省的农村金融服务,政府应采取扩大"三农"信贷投放、改进金融机构服务方式、开发多样性信贷方式、提升法人机构内控水平、推动农业保险发展等措施,促进黑龙江省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6.
李双红 《商》2013,(20):209-209
新农村建设中的小颠贷款服务在优化农村金融结构方面取得离开较大的经济效应回报。但由于体系的不完善所造成的信贷风险增大、贷款资金外流问题也阻碍了小颠贷款阿紫新农村建设中的发展。本文将以小额贷款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和现状为切入点,提出农村小额贷款的多元化发展路径,以此促进小额贷款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关于促进农村民间金融健康发展的几点意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正确认识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基本特征,确定农村金融政策制定的基本原则与其他金融形式相比,我国农村金融及其所处环境具有许多独特之处:一是其主要服务对象数量众多,且居住分散。二是农民对农地没有所有权,只有使用权,因此农地不能作为贷款抵押  相似文献   

18.
我国农村金融改革以来,农村经济迅猛发展,但是,仍存在着金融服务网点少,农民贷款难,农村保险滞后等诸多问题。因此,我们必须要进一步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创新金融发展模式,改善农村金融服务,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金融支持。  相似文献   

19.
我国农村金融改革以来,农村经济迅猛发展,但是,仍存在着金融服务网点少,农民贷款难,农村保险滞后等诸多问题。因此,我们必须要进一步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创新金融发展模式,改善农村金融服务,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金融支持。  相似文献   

20.
我国农村金融改革发展的现状及政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经贸导刊》2009,(8):26-27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农村金融经历了多次的重大改革,目前逐步形成了由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农业发展银行、邮政储蓄银行、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组成的农村金融体系。但农村资金大量外流、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贷款难的状况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善。进一步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增加农村金融供给,改善农村金融服务,仍然是农村改革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