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 毫秒
1.
2.
11988年6月,为适应山东省对外开放的需要,综合性对外宣传杂志<走向世界>(繁体字双月刊)正式创刊,隶属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当时的办刊宗旨是:贯彻中共对外开放政策,向世界介绍山东、向山东介绍世界,促进山东对外经济文化交流.杂志创刊后,很快引起海内外经济界、文化界、新闻界及政界人士的高度关注和评价,新华社副社长郭超人专门撰写了题为<为"走向世界"欢呼>的文章,认为"它的诞生,显示了齐鲁大地上7000多万人民在改革开放大潮推动下的新的觉醒,标志着一个孔孟故乡的社会群体已勇敢地冲破了昔日闭关守旧的藩篱,同延续多少个世纪的自然经济传统的彻底决裂".一些海外机构也纷纷与本社取得联系,以期借此更加深入地了解开放中的山东.首届社领导成员是:社长蒋宝德、总编辑王凤胜、副社长荆强、副总编辑杨学锋. 相似文献
3.
琳琅满目的图书馆、阅览室,仅报刊杂志就有上百种,令人目不暇接。偶有一杂志映入我的眼帘。封面为《教师之友》。孔子有言:“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我于是信手拿起,没想到却有“新教育、新观念、新方法;大视野、大讨论、大实话”的字样。“小小杂志,志向倒是挺大”,我感到非常可笑,正要放下。却又好奇心起。 相似文献
5.
现在的教育杂志全国至少有几百种,在这“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包围下,我无间地与《教师之友》结识了,本来我对教育杂志是不太感兴趣的,只是迫于工作需要,随便订了几本了事,可是,当我读完2000年第一期《教师之友》后,我却非常惊喜,因为这是一本耐人细读的教育杂志。 相似文献
6.
7.
经重庆市委组织部的安排,今年7月至10月本文作者到山东济南挂职工作锻炼。期间,笔者对山东加快对外开放步伐,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思路、作法和经啦进行了考察。本刊登载这篇考察报告,旨在使读者了解山东对外开放的作法,并从中得到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9.
11.
John Harris Kirkley 《走向世界》2005,(2):35-35
2001年美好的秋日时节,正是我在中国教授英语第一个学期的时候.当时,我在中国伟大的书法家王羲之的故乡临沂市的双月园学校工作.很幸运的是,通过别人的介绍,我认识了<走向世界>杂志的副总编(现总编)纪涛先生.纪涛先生很喜欢我拍摄的照片,于是,要我给<走向世界>写些东西.此后,我撰写的<中国人的笑脸>一文很快在<走向世界>2002年第1期上刊登了. 相似文献
12.
我与<走向世界>杂志相识于1997年7月,那时,我刚从烟台日报社调到中共烟台市委外宣办工作,对如何写外宣稿件正茫然懵懂,外宣办的一位领导便给了我几本前两年出的<走向世界>杂志让我参考学习.那时<走向世界>文字图片都是黑白的,朴朴素素的样子就像一位清纯芬芳的少女,里面的稿件题材或经贸、或旅游、或体育、或历史文化、或社会风情、或典型人物,林林总总,丰富而精彩纷呈,既像一扇窗户,又像一面镜子,内中处处映射着改革开放后山东和中国的喜人变化;而且其中的文字表述方式、报道风格均明显有别于以前我所从事的"内宣",最令人称奇的是这<走向世界>的刊物名,多么清新多么醒目多么大气多么领先!我几乎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这份刊物. 相似文献
14.
15.
我与<走向世界>杂志结缘,是在1989年.是年为孔子诞辰2540年,<走向世界>杂志组编了一组文章,纪念这位先圣.与我同住一楼的王邵军先生,时为<走向世界>杂志编辑,要我写一篇命题作文:<孔子与柏拉图的理想国>.这篇小文发表于<走向世界>杂志1989年第5期.此后,我便成为<走向世界>杂志的常客,到<走向世界>杂志百期华诞之时,我已在<走向世界>杂志发表了18篇文章. 相似文献
16.
17.
在社区采访助老大食堂时,一位老人曾拉着记者的手说:“这人上了点年纪,犯懒是难免的,我自己能吃多少,单独做顿饭更不值当的,能凑合就凑合。”一说起日常吃饭,老人一脸愁容。实际上,做饭对于很多老人来说是个麻烦事,特别是腿脚不方便的老人更加困难。不得不说,社区助老大食堂的建立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干净的就餐环境、丰富可口的饭菜、低廉的价格,对于老人们来说,这个家门口的“温馨食堂”能够给予他们足够的温暖,也解除了子女们的后顾之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