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中国传媒科技》2009,(2):24-25
新《目录》的实施,有利于发挥中西部地区资源、产业、劳动力等优势,促进中西部地区有序承接产业转移,推动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胡景岩 《中国外资》2000,(11):36-37
<正> 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中西部地区凭借其资源丰富,劳动人口多、价格低,工业基础比较好,技术力量比较雄厚,市场潜力大等优势,大力吸收外商投资,有力地促进了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尤其是90年代以来,中西部地区吸收外商投资发展速度加快,在全国所占比重也逐年上升。 尽管如此,中西部地区吸收外商投资的规模与其整个经济规模相比还比较低,与沿海地区相比也比较小。今  相似文献   

3.
金融聚集理论与中国区域金融发展差异的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现代服务业,金融业具有更大的集中度,更容易出现聚集现象.中国区域金融发展存在明显和严重的差异.金融要素在具有地理优势、经济发展快速、政府政策倾斜的东部地区不断聚集,金融聚集使得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金融发展差距越来越大.东部地区的过度金融发展可能导致地区经济过热,诱发金融风险,而中西部地区金融发展水平滞后是导致区域经济落后的重要原因.因此,作为支持中西部经济发展的配套措施,应加大对中西部地区金融发展的优惠、支持、鼓励政策的力度,鼓励金融创新,推动金融聚集,促进金融发展,这样既有利于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也有利于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长期发展和金融安全.  相似文献   

4.
朱迪星 《上海金融》2012,(10):13-20,116
已有理论研究表明,在发达地区注册的企业可以获得更快的资本结构调整速度和更低的债务融资成本。但我国债务融资市场定价机制不完善,加之地方政府对上市公司的政策倾斜不均衡,使得区位选择和企业融资决策之间的关系并不确定。本文利用1998-2010年我国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选择发达地区注册的上市公司由于获得了信息优势,有更快的资本结构调整速度,但中西部地区政策倾斜等因素的存在导致它们并没有获得债务期限结构和融资成本上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提高中西部承接产业转移的能力,是我国解决产业竞争优势断档、平稳实现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战略性举措。但要实现这一目标,不能仅靠行政手段推动产业向中西部转移,而是耍充分发挥市场竞争的力量,使中西部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能够充分发挥其地区竞争优势。我们从产业竞争优势的角度可以看出,中西部承接产业转移依然面临着一系列挑战,既有传统的挑战,如基础设施不十分完善、产业配套能力不强、社会能力相对较弱等;也有新的挑战,就是如何向低碳经济转型。  相似文献   

6.
目前,随着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演变和要素成本上升,东部地区转移落后产业、优化产业结构的要求日益迫切。而我国中西部地区具有资源丰富、要素成本低、市场潜力大等比较优势,且随着"西部大开发"、"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等战略的相继实施,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硬件设施、产业基础、政策环境等都不断优化,承接相关产业转移的能力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7.
一带一路战略下,广大中西部地区由原先的"内陆腹地"变成现在的"开放前沿",为中西部地区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提供了契机一带一路战略是中国首次出台的主动影响国际秩序的具有历史意义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将推动国内区域经济沿交通走廊向经济发展带转型,利用其良好的区位优势来推动沿线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充分发挥其增长极的带动和示范功能。我国内陆省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区域视角,对货币供应、信贷投放与投资需求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省域存款对投资的正面影响小于全国层面,而金融机构各项贷款对当地投资的影响则显著得多,尤其是在中西部地区。此外,区域对外贸易依存度的提高也会对投资形成促进作用。据此,我们建议政策制定部门将财政支出、投资政策与货币政策搭配使用,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相机抉择,稳步推进扩大内需和经济结构调整,并且采取区域性措施改善中西部投资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9.
7月下旬,国家对加工贸易政策作重大调整,公布了加工出口产品的限制类目录。本栏目组稿时,武汉、南昌、太原、呼和浩特等地陆续传来消息,众多东部加工企业在这些中西部城市安家落户,行业涉及纺织服装、电子、家具等。国家发改委最近公布的分析资料显示,随着我国加工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中西部地区投资增幅明显高于东部地区。1—6月,中西部地区投资增长76%,高出东部地区43.4个百分点。本刊特别组织一组文章,希望读者能在其中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10.
<正>中西部地区突出发挥资源、劳动力等优势,依托"一带一路",积极承接国际和沿海地区的外资产业转移。中西部地区对资本,尤其是外资的吸引力正在集聚。据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我国中西部地区已经成为外资进入的"新热点",跨国巨头纷纷表示,将继续深耕中国市场,参与中国高质量发展。中西部地区机场吞吐量稳步增长投资吸引力正在集聚资金往哪里投?老板说了算。老板去哪里了?看各大机场的旅客吞吐量数据就能一目了然。  相似文献   

11.
东北地区产业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东北地区是建国初期我国优先发展重工业的重点地区。改革开放后,我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区域产业结构进行了相应调整,东北地区产业结构随之改变,失去了工业发展优势,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经过产业结构调整,东北地区的产业结构趋向合理,促进了地区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2.
依据2011-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检验数字经济对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显示:数字经济显著提升了全要素能源效率,且在区域、时段和资源禀赋方面存在差异。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是其重要传导机制。鉴于此,需进一步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鼓励不同区域发挥好比较优势,实现数字经济差异化发展;大力推进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助推产业结构升级,进一步赋能全要素能源效率提升。  相似文献   

13.
根据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经济的功能定位进行国有经济结构调整 ,是当前我国国有资产存量结构调整的基本思路。本文提出了另外一种思路 :认为产业结构优化是国有资产存量结构调整的主要目标 ,并从现代经济增长的本质要求———必要性和资产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内在联系———可能性两个方面进行了详细论述 ,最后指出这一结论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14.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引导经济资源配置的重要动力。社会经济的发展得益于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优化、升级,而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始终离不开金融的支持。本文系基于金融作用于产业结构调整进行机理分析的基础上,以广西产业结构发展现状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产业结构调整中金融支持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后就如何才能更好地支持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给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从不均衡走向均衡——兼论中国应对美国经济衰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6年美国经济进入“软着陆”调整期,美国经济衰退给中国经济调整造成了外在压力,也是一种契机。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会加剧经济结构的不均衡状态,长期高速增长造成极大财富增长,也出现各种不均衡。只要中国下决心调整经济的内外不均衡,就能够再一次在世界经济衰退中完成自己的结构调整。目前,中国应对美国经济衰退还只是阶段性的调整措施。只有通过扩大内需,才能正真意义上实现由非均衡向均衡转变。  相似文献   

16.
美国金融危机的根源、影响及我国的对策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爆发的根源在于美国扭曲的经济增长方式及不平衡的经济结构.美国金融危机对美国经济产生了消极影响,并进一步蔓延到全球,从而对其他经济体产生影响,也对我国经济造成一定负面影响.因此,我国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一方面避免经济的过快下滑;另一方面,也应适时调整经济结构,扩大内需,增加国内消费.  相似文献   

17.
中小企业融资难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经济结构调整和社会经济稳定与发展的战略性问题,融资难问题不解决,中小企业不可能得到正常发展,国民经济各方面都会受牵连。交易成本高、信息不对称、中小企业在信贷筛选中一般也处于不利地位、中小企业经营风险较大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经济学原因,需要建立社区银行,完善金融体制的组织体系,需要社区银行的产品创新、机制创新和服务创新。  相似文献   

18.
从税收视角看工业化:以湖南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税收是经济的"晴雨表",可以作为整个经济的"了望台"。从税收规模、税收增长、税收构成等方面的分析,能揭示税收与工业化之间的关系。剖析湖南工业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可得出如下结论:可以从税收视角去把握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或工业化程度;经济结构的转变与调整,不仅对经济发展本身具有重要意义,而且从政府财源的角度看,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生产要素内部配置结构调整对边际产出弹性影响为基础,建立包含生产要素内部配置结构的科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对中国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进行实证分析。主要结论有:区域外商投资工业企业比例的增加能提升资本和劳动力边际产出弹性;区域内资工业企业比例的增加能提升劳动力边际产出弹性;政府科技资助与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之间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提高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需要政府科技资助形成一定规模;劳动者素质提高对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产生积极影响。政策建议是:继续加大对外开放力度,优化区域生产要素配置结构;扩大政府科技资助规模,优化政府科技资助结构;有效引导高素质人才流动。  相似文献   

20.
2010年上半年海南省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10年上半年,海南省经济快速增长,实体经济较快恢复,投资持续高位,财政收入增幅领跑全国,物价涨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银行业务规模和经营效益稳步提高。区域经济政策刺激是经济快速发展的主因。尽管中央推出了房地产调控、经济结构调整以及货币紧缩的措施,全年经济走势仍谨慎乐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