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角色意识与女性诗歌沈奇1.作诗人,且作女性诗人,是一种诱惑,也是一种陷阶。至少在现时空下的中国,我们还没进步到已经在文学阅读中消解了性别意识的地步。在普泛的读者那里,对女性诗人/作家的作品的欣赏和对男性诗人/作家的作品的欣赏,依然是不同的。我们在读北...  相似文献   

2.
20世纪初是泰中两国新文学的发轫期,实现了从近代文学向现代文学的转型。其中,泰中"文学革命"中女性意识的觉醒及其创作,成为泰中女性文学的真正源头,两国作家通过悲剧人物形象的塑造,描写了女性深受社会与制造的压迫,自身性格软弱甚至变态,在命运面前无可抉择。折射了作家对女性问题的关注,从深层意蕴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3.
身体生理、文化环境与传统习俗等都注定了女性的生活范围受到很大的限制,当女性作家用书写的方式来幻想地实现她们不可能在现实生活中实现的愿望时,文学是作家的白日梦就成了她们将创作个人化与私语化的最有力的理论依据,而梦也就成了她们创作的主要灵感源泉与象征符码。  相似文献   

4.
19世纪的英国作家哈代创作了大量优秀的小说,尤其是创作了以苔丝为代表的一系列深受读者喜爱的女性形象。通过对这些女性形象的分析,我们可以从中探究出这位男性作家的女性观。哈代热情地赞颂他笔下具有独立精神和真性情的新女性,但是我们也看到,这位作家女性观中所流露出的男权主义和宿命的悲哀,同时还有寄托在这些女性身上的叛逆和悲剧交织的迷惘。  相似文献   

5.
特殊的家庭使伟大作家曹雪芹从小形成了对女性深入而独特的认识,他那同情女性而叛逆封建家庭的心理从此便驱使他在《红楼梦》中写出了一位可泣可叹的“忧郁女性”——林黛玉。试图从心理分析的视角出发,来探究一下作家塑造这位“忧郁女性”的深层所涵盖着的作家自身的生存体验、生活经历和审美心理。  相似文献   

6.
姚紫是马华文坛中塑造较多女性形象的作家,其小说集《咖啡的诱惑》中收集了他的五篇作品,揭示了20世纪四五十年代马华社会中女性的生存图景,也展现出作家对女性生存状况和女性命运的认识。论文分"女人与历史"、"女人与家国"、"孤独漂泊的女人"三个部分,每一部分选取典型作品进行分析解读,探讨姚紫创作的的叙述选择、女性观及造成这种写作特点的成因。  相似文献   

7.
约翰·厄普代克的《葛特露和克劳狄斯》是一部对莎士比亚经典剧作《哈姆雷特》进行质疑并颠覆的佳作。作家对小说的女主人公葛特露人物形象进行了重新塑造,让现代读者以一个崭新的视角审视这一女性形象。本文通过对葛特露形象解构的分析,论证了葛特露是一位有着独立鲜明的女性意识.努力寻求自我、实现自我价值的女性,并对她与克劳狄斯的爱情做出了新的评价。  相似文献   

8.
本文旨在介绍美国南方女作家凯瑟琳·安妮·波特笔下几篇以女性人物为主人公的著名短篇小说。通过对这些女性人物的女性主义研究,笔者尝试证实波特作为一位早期的女性主义作家的身份,同时确定她在女性写作方面所取得的成就。除了她受到普遍认可的写作技巧,本文将重点对波特的女性题材和作品中的女性意识加以阐述。她的女性主题包括女性人物在父权制现实世界中的幻想、对于强加于自身的"他者"形象进行反抗,以及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与自我实现的探索等。  相似文献   

9.
加拿大女作家玛格丽特·劳伦斯在其著名的短篇小说《潜水鸟》中,通过描写女主人公皮格特短暂而悲惨的一生,分析了不同文化、不同种族之间的冲突与融合。小说不仅深刻地揭示了边缘文化及边缘人的生存问题.而且还以双重主线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对生态问题和女性命运的双重关注。  相似文献   

10.
多丽丝·莱辛与爱丽丝·沃克是英美两国大师级的作家,莱辛以她独到的见解和深邃的哲学思考探索了女性在通往自由之路上的自我成长,其中那些极富独立精神,具有坚强意志的女性形象给人印象深刻。而沃克由于具有既是黑人又是女人的双重身份,在一生的创作生涯中把追求种族平等与妇女解放作为终身事业。莱辛与沃克都怀有深深的非洲情愫,在多部作品中表达了浓浓的非洲情怀。这两位作家在刻画妇女形象时都表现出了博爱的人文情怀,在对女性争取自由,追求独立的自我,重构自我的价值方面投入了浓墨重彩。虽然两位作家都拒绝被贴上"女权主义者"的标签,但是二人的作品无论从哪个角度审视都是女性主义的力作,都对女性主义的发展做出了突破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加拿大女作家艾丽丝·门罗的短篇小说集《逃离》通过讲述日常生活中平凡女子的生活,成功塑造了一群在加拿大偏僻小镇生活的内心矛盾的不同类型的女性形象,展示了女性梦想与现实、内心与环境的冲突。  相似文献   

12.
评论家对肖洛霍夫的史诗性巨著《静静的顿河》在塑造人物形象上贬褒皆有,对此,他要么保持沉默.要么略作辩解。文章从小说中布尔什维克英雄们、主人公葛利高里和女性形象阿克西妮亚三方面的人物塑造着手,探析肖洛霍夫是个具有“正直创造性”的作家,“正直的创造性”是作家的最高追求。  相似文献   

13.
英国著名作家约瑟夫·康拉德早期作品多以殖民地为背景,主要讲述男性故事,而对女性人物重视不足,因此他曾一度被认为歧视女性,有"厌女症"。文章试图打破男性作家的创作与女权主义解读的二元对立,从后殖民和女性批评的视角分析康拉德第一本小说中的女性角色,通过这些分析得出结论,康拉德是一位具有强烈女性意识的作家。  相似文献   

14.
从2004年到2009年上半年,浙东作家在散文写作上的收获不可谓不丰盈:从数量上看,这几年间,结集出版了23部散文集。从作者构成方面来看,作者队伍中有男性18名,邱贝贝、余昭昭、赵淑萍、包丹虹和王静等5名女性作者虽然所占比例不高,却也足以撑起女性散文写作的半边天。在这些女性作家的散文集中,作者们都是以女性视角在抒写女性心灵,表现出了时代女性精神风貌和心灵律动。但就女性散文而言,如何追求突出的个人创作风格和不可重复的创作个性,这是一个值得讨论和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起源于19世纪中期美国的现代女性主义理论与运动深刻影响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女性主义运动拓展到文化领域后造就了一批具有女性主义意识的作家和翻译家。丁玲就是这样一位杰出的具有女性意识,最早认识到女性命运,树立自觉性别眼光的作家。笔者认为,丁玲在其早期创作的日记体裁的小说《莎菲女士日记》中所透露出的大胆的女性意识主要是借助于她创作的语言风格。本文从原作及其英译本的语言风格角度入手列举原作与译作的若干例子来解读丁玲早期小说创作中隐含的女性主义意识。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尺牍文学史上,女性尺牍颇为寂寥。试从女性作家尺牍的创作心态考察入手,就文本中体现出来的守望、寻觅等生存姿态和心理进行分析,揭示了守望情结对中国古代女性的情感体验和尺牍创作心态中所起的作用。同时以男性作家创作心态为参照,认为中国古代女性尺牍创作既是出于自我心理平衡的需要,也是为了满足男性的需要,归根到底是因为她们缺乏生存的自主意识。  相似文献   

17.
李珍 《企业家天地》2010,(9):196-197
在20世纪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苏青是一个"另类"的作家,她的创作偏离于当时的主流意识,关注琐碎的女性的世俗人生。她在作品中真实面对自己的内心体验和独立思考而保持了独立性,以独有的话语方式完成了对凡俗人生及女性心灵的探索和极为严肃的终极关怀,体现出女性与人性,个性与人文主义价值目标的天然联系。  相似文献   

18.
曼斯菲尔德的小说大致可以分为自然小说和心理小说,还有以女性为描写主题的女性小说。从小说的主题可以看出作家对于自然、女性的关注。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角度重新解析曼斯菲尔德的小说有助于我们对于作家的思想意识有更深层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曼斯菲尔德的小说大致可以分为自然小说和心理小说,还有以女性为描写主题的女性小说。从小说的主题可以看出作家对于自然、女性的关注。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角度重新解析曼斯菲尔德的小说有助于我们对于作家的思想意识有更深层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人文主义自14世纪的文艺复兴时期兴起之后,一直经久不衰。伟大的剧作家莎士比亚在人文主义思想的熏陶下,为其发展与进步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作者通过对莎士比亚四大喜剧中的女主角的形象分析,表现了她们对新人文主义的生活原则和理想的追求。莎士比亚在他的戏剧中肯定女性的智慧,讴歌女性的美德,赞美女性不畏强暴勇于追求的气概。他为重新认知女性,改变女性的生存空间,贡献了他自己的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