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加强储蓄国债(凭证式)业务管理,规范储蓄国债(凭证式)业务发展,人民银行与财政部近日联合发布了《储蓄国债(凭证式)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并于2021年3月1日起施行。人民银行表示,储蓄国债(凭证式)是我国储蓄国债的首个品种,最早可追溯到1981年我国恢复国债发行以来发行的国库券。  相似文献   

2.
储蓄国债是政府面向个人投资者发行,以吸收个人储蓄资金为目的,满足长期储蓄性投资需求的不可流通国债,作为“金边国债”,备受广大投资者青睐,其发行规模不断增大,发行方式不断创新,但由于目前监管中存在一些缺失,给基层央行储蓄式国债管理工作带来挑战,监管’瓶颈日益凸显。  相似文献   

3.
吕楠 《北方经贸》2003,(7):97-98
国债是我国中央银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主要工具之一。文章简要介绍了我国国债用于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情况 ,分析了国债市场目前发展的主要障碍 ,提出我国需要继续改革和发展国债市场的策略 ,以使公开市场业务更好地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人民银行具有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的重要作用,这就使得人民银行的征信监管职能较为突出。但是我国人民银行在基层征信监管过程中,依然面临着较大挑战,比如在具体工作中存在监管手段单一、对征信监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等,这就严重影响到基层人民银行征信监管效能的提升。本文通过对基层人民银行征信监管效能提升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5.
《财贸研究》1998,9(3):6-9
<正> 早在80年代初,人民银行已批准外资银行在上海开设办事处。据统计,截至1996年底,在上海的外资银行分行有37家。在中国人民银行颁布了《上海浦东外资金融机构经营人民币业务试点暂行管理办法》之后,至今已有美国花旗、香港汇丰、日本东京三菱、兴业等九家外资银行上海分行获准迁址浦东,经营人民币业务。根据“一季度筹备,二季度正式开业”的安排,获批准的九家外资银行中已有四家正式对外经营人民币业务。依照《管理办法》,外资银行可经营的人民币业务有存款、贷款、结算、担保、国债和金融债券投资,及其他人民银行批准的业务。现阶段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的特点可概括为以下三点:  相似文献   

6.
美国国债危机引发世界恐慌,中国作为美国国债最大的持有者,如何能够在风云变幻的国际资本运作中独善其身,是目前最为国民关注的问题。中美经济相互依赖是多年形成的格局,美国国债危机也严重干扰了中国的金融秩序。中国应从美国国债危机中吸取教训,完善外汇储备管理机制,鼓励利用外汇储备,加强对投机资本的监管,减少对他国经济的依赖性,尽最大可能减少美国国债危机带来的冲击。  相似文献   

7.
6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同意,由财政部发行15500亿元特别国债,用于购买约2000亿美元外汇储备,交由即将成立的国家外汇投资公司运作。此消息传出之后,市场一片哗然,人们普遍担心特别国债可能对市场流动性造成特别的影响。不久,财政部明确,“旧债不是直接向人民银行发行,而是采取一定方式,增加人民银行持后的国债”。这一方面意味着财政部不会通过银行间市场发行国债,  相似文献   

8.
布告栏     
《中国对外贸易》2012,(7):96-97
出口贸易企业重点监管名单核定在跨境人民币业务快速推进的同时,监管层也试图通过更有针对性的手段对有可能产生的违法行为进行监控和防范。据悉,人民银行、财政部、商务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和银监会六部委近日联合审核下发了出口货物贸易人民币结算重点监管企  相似文献   

9.
我国商业银行业务发展迅速,自2012年起,以资管业务为基础的银行理财业务兴起,银行理财业务呈野蛮式增长。随着国际经济形势严峻,国内利率走高,经济发展速度放缓,银行理财业务存在很多监管漏洞、违规操作,一系列强化监管的政策不得不出台,以促进金融稳定发展。2017年11月17日,中央人民银行发布《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也就是俗称的资管新规,就是针对商业银行理财业务进行了严格的监管。资管新规对商业银行理财业务以及资管业务作出了明确的操作规范与监管措施,这将对商业银行理财业务造成很大变化,并大大降低商业银行存在的金融风险。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第三方支付行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的数量急剧增长,这无疑为该方面的监管带来了难度,人民银行连续颁布文件以指导客户备付金的管理。鉴于文件中人民银行将部分备付金的管理权限授予了商业银行,本文运用博弈模型从人民银行应该采取放权管理还是自行监管的角度分析了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的监管策略。通过分析得出,人民银行应从社会负效应、监管成本、处罚力度几个方面进行考虑,以完善备付金的监管,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国债的大量发行,既满足了广大居民投资国债的需求,又确保了国家重点项目建设资金筹集工作的顺利进行。然而在国债监管方面暴露出了诸多问题,特别是基层央行,因监管方式不够完善,给国债资金安全带来了风险隐患。本文对此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以期能够帮助基层人行全面提升国债监管水平。  相似文献   

12.
国债买断式回购业务在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和交易所债券市场已推出,对于买断式回购业务应该如何认识、理解?如何进行会计上的确认、计量和披露?是现行实务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在简单介绍国债买断式回购业务的基础上, 进一步分析指出,应该将国债买断式回购业务视为一项融资活动,并探讨了与之相关的会计确认、计量和披露问题。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我国国债回购业务的实际出发 ,分析了国债回购业务的金融市场风险、违规操作风险以及政策调控风险 ,并立足于政府角度 ,提出了国债回购风险的规避策略。  相似文献   

14.
《财经界(学术)》2014,(19):67-68
人民银行发布《银行办理结售汇业务管理办法》。《管理办法》的出台是适应结售汇业务发展和外汇管理职能转变现实需求的重要举措,体现了简政放权、构建合理监管体系的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15.
陈伟 《致富时代》2011,(4):190-191
国债回购市场是实现货币资金和国债优化配置的重要手段,国债回购为国债持有者提供了良好的融资渠道。该文从我国国债回购业务的实际出发,分析国债回购业务的制度缺陷风险、金融市场风险、违规操作风险,从交易规则、机制、券商经营和监督力度提出国债回购风险的防范对策,为进一步完善国债回购法律推定规则、经纪合同规则和风险责任规则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国库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和业务创新工作的不断发展,商业银行代理国库业务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为人民银行实施监督管理职能带来了一定难度,尤其是国库集中支付业务的全面开展给国库监管工作带来了新问题和挑战. 一、存在问题 (一)资格认定难 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明确地方国库集中收付代理银行资格认定有关事项的通知》规定,人民银行国库部门负责对商业银行代理国库集中收付业务的资格认定.一般采用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相结合的认定方法,定量指标主要由商业银行资产的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和网点分布四类指标组成;定性指标主要由代理国库业务情况评价、资金结算总体情况、银行业金融机构执行人民银行政策情况评价等六类指标组成.近年来,随着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各地入驻量的增加,新设机构迫切希望以取得代理资格来推动业务发展,但新设的机构不论是定量指标还是定性指标都与代理资格的准入规定存在一定的差距,在资格审核中加大了人民银行认定难度.  相似文献   

17.
《中国人民银行法》赋予了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会计清算业务检查监督的职责,这对防范金融机构资金清算风险,提高人民银行管理水平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目前,基层人民银行对外会计监督管理过程中存在思想认识不到位、监督工具及方法落后等突出的问题,本文就上述问题予以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8.
艾蔚 《国际市场》2002,(6):58-59
2002年凭证式(一期)国债的热销场面,只要你稍加关注就会有深刻的印象.戴相龙行长签发了"人民银行2002年二号令",即近期内推出银行国债柜台交易.  相似文献   

19.
据中国人民银行最新统计 ,目前我国居民储蓄余额突破了 8万亿元大关 ,达到 8.0 4万亿元。与此同时 ,据人民银行统计司最近一次在全国进行的城镇储户问卷调查结果显示 ,目前城镇居民大部分仍乐意将钱存进银行 ,而只有一小部分选择投资国债或股票。其中 ,6 5 %左右的被调查者选择“储蓄存款”,略高于 1 0 %的被调查者选择“国债”,略低于 1 0 %的被调查者选择“股票”。由此可见 ,愿意将储蓄转化为投资的只占 2 0 %左右 ,居民的投资欲望不强。 8万亿元居民储蓄仍多处于“冬眠”状态。几大因素制约投资意愿从长期来看 ,股票、国债、基金、保险…  相似文献   

20.
今年以来,荆门辖内银行业票据贴现业务出现明显萎缩态势。今年一季度,全市共办理票据贴现33374万元,比去年同期下降13698万元。一、票据贴现业务萎缩的主要原因(一)宏观调控影响。自去年以来,人民银行就通过多次提高存款准备金比率,发行央行票据、国债等,遏制信贷投放过快增长,使得各金融机构的信贷规模吃紧。今年,国家执行从紧的货币政策。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各商业银行,将有限的信贷规模投放在获利较大的贷款品种上,直接压缩了票据贴现业务规模,导致了票据贴现业务的急剧紧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