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里,法治的重要功能就是通过合理的制度设计,使整个社会的运转服从于法制的权威,通过法治来保障“人人平等”和人民的民主权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处理人们的政治关系方面,就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相统一,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法律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完善法制是对和谐社会的支撑,和谐社会的构建必须依赖于法律制度的推进,必须借助于法治建设。法治社会不等同于和谐社会,而和谐社会应当是法治社会。  相似文献   

2.
论和谐社会的政治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基础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位一体的民主政治。我们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完善党的执政方式,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充分体现人民当家作主,构筑和谐社会的法治保障,依法治国。  相似文献   

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党在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执政目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先应当是民主法治的社会,其中民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法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保障。为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应当高度重视和充分发挥民主法治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贯彻依法治国方略,健全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治,使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同时,要加强对公共权力的制约,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相似文献   

5.
城乡共建的目标就是构建和谐社会。用胡锦涛的话讲,所谓和谐社会就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其中首先谈到的就是民主法治。毛泽东曾经在延安时期说过,中国有两大问题,一个是独立问题,另一个是民主问题。邓小平说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江泽民在美国访问时说没有民主就没有现代化。现在,胡锦涛把建设民主政治视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6.
论点摘要     
《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6,20(5):88-88,97
赵金鹏在《政治学研究)2006年第1期撰文,题为“试论民主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文章从三个方面论述了民主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认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共有六个基本特征,即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而民主则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保障,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并特别强调指出,民主既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基本目标,又是实现其它目标的基础和重要手段,是贯穿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基本内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每个目标、每项内容、每个环节无不渗透着民主因素,离开了民主这个基石,  相似文献   

7.
民主法治是和谐社会构成的第一要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必须切实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把和谐的社会关系牢固地建立在民主法治的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8.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改革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进行的。经济决定政治,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不断发展、完善,随之相应的政治制度也就要求不断地改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就是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人民群众结合中国的国情进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而村民民主自治制度作为民主政治的一个重要方面,更是关系到我国8亿农民的根本政治问题。鉴于村民自治制度的重要性,本文就村民自治的发展、内涵及功能做些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目标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而建设有中国特色簟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须贯彻依法治国原则、努力建设法治国家,其中,最重要的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改革完善党执政的领导方式及其监督制约机制。  相似文献   

10.
民主法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要特征,构建和谐社会的首要目标是建设一个民主法治的社会,而建设法治政府则是建设民主法治社会的前提和进一步实现全面和谐社会建设目标的基础,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基本诉求。各级政府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始终处于支配地位,一个依法行政的政府是社会改革发展的稳压器和助推器,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工程中发挥着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统筹规划、积极推进的主导性作用。建设法治政府的根本保障是实行民主宪政。民主宪政追求的目标正是社会的和谐。实行民主宪政的基本要求是确立民主宪政观念,弘扬民主宪政精神,建立民主宪政制度。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晴雨表",只有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才能科学制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方针和决策,才能使整个社会具有和谐发展的生机和活力,才能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一个良好的人际环境,才能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一个稳定、和谐的政治局面,才能调动和发挥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保障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成功建设。  相似文献   

12.
我国正致力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谐社会内在地蕴含着法治精神.利益的冲突、社会关系的整合、社会秩序的维持等都有赖于正当、和平的诉求渠道与公正、有效的平衡机制.随着社会的发展,利益关系渐趋复杂与多元,公共利益保护的重要性也已日渐凸显.传统的以私益救济为核心理念的制度安排,由于忽视了公共利益保护的维度而正日益受到挑战.经济公益诉讼制度的构建,是经济法为担当起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使"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的重任应运而生的一种制度安排.它将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法律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3.
依法治国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党在八十年的探索中的经验总结,是我党执政方面的根本性转变,它对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法制国家的建设进程具有重要意义:(一)实行依法治国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维护党的领导核心地位。(二)实行依法治国有利于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维护人民的利益。(三)实行依法治国有利于有效地控制和约束权力,建立真正的法治社会。  相似文献   

14.
21世纪中国立法民主的新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中国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和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不断发展,依法治国内涵不断深化,外延不断张扬,民主将日渐成为国家和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头等大事。与之相适应,社会主义法律必然经历从形式到内容、从立法模式到价值取向、从立法技术到立法方略的巨大嬗变,立法民主的理念将深入人民的思维导向系统之中。  相似文献   

15.
在宪政制度下,公民的利益诉求表达机制是衡量一国民主政治成熟程度的重要标志。中国传统的单维度利益表达机制已经不再适合于政治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公民的利益诉求无法得到充分的释放。行政许可过程中的利害关系人的利益诉求,无法通过这种单项维度的利益表达机制得到有效、方便、快捷的保障。在新形势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需要构建这种多维度的利益表达机制,通过公众的参与、社会组织的培育、国家的积极应对,构建公民利益表达的“三维机制”,为民主政治发展过程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可能性的解决机制。  相似文献   

16.
在政府推进型的中国社会变革不断深入的今天,社会转型期的阵痛不期而至。坚持科学发展观,依法建设和谐社会,自然成为中国在新世纪的一个重大时代主题。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是有针对性的,它反映了中国社会当前存在社会失调问题。虽然造成中国当前社会失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直接原因是来自于我们倡导法治,推行法治过程中的公法失衡。由于和谐社会只能立于法治基础上,因此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就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相似文献   

17.
陈建新 《企业家天地》2007,(12):142-144
全面落实依法治国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客观要求。企业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法治建设是全面落实依法治国方略的不可分割的重要内容。企业法治建设的目标就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现企业管理的规范化、法治化。  相似文献   

1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完善和谐社会的政治基础、社会基础、文化基础和法律基础。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完善法律基础,通过构建社会主义法治社会,运用完善的法律对社会关系进行全面有效的调整。经济法作为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部门法,其产生的历史、价值取向、本质、基本原则等都与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相吻合。因此。经济法在和谐社会的构建中可以发挥重要的制度保障作用,而重新完善经济法具体制度则是作用发挥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社会和谐问题的关键,是搞好以民主法治为中心的国家治理。中国的制度变迁是经济和社会层面的变迁,是自上而下推动的改革型的变迁,在由权力集中到权力分散的制度转型过程中,稳中求进是中国实现社会和谐的经验总结,制度的设计不宜过于完美。民主政治是社会和谐的前提和归宿,是执政合法性的来源,没有民主政治就没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20.
公开选拔制度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具备了公民参与、民主行政的特征.代表了人民群众、党员干部的现实利益,是一项充满变革动力、贴近社会现实、符合群众要求的制度改革。当前,这一制度的理论研究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关注。本文从公选制度与党内民主、政治体制、干部选任制度的关系入手。探寻公开选拔制度的理论意义,认为公选制度是发展党内民主的内在要求,是社会政治体制改革的本质要求.是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