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4 毫秒
1.
在我国发展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我国政府毅然决定要大力发展金融衍生产品。我国论文阐述了金融衍生工具的产生与发展,以及其在中国的现状与趋势。衍生金融工具的特点及其风险产生的原因,分析我国衍生金融工具市场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给出我国衍生金融工具的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试论企业运用衍生金融工具面临内控风险的管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衍生金融工具已经成为现代金融市场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衍生金融工具既是巨大的风险源,同时也是重要的风险规避工具.本文主要探讨了企业运用衍生金融工具控制内部操作风险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规范,国家对衍生金融工具限制逐步放开,衍生金融工具也在不断发展,其将成为企业理财的重要工具.本文通过对不同衍生金融工具的特征、避险功能的分析,论述了选择和应用衍生金融工具的风险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4.
方莹 《中国市场》2009,(1):40-41
衍生金融工具经过二十几年的发展,得到广泛的运用,并成为国际金融领域的主要投资工具之一,但是与此同时也使投资者处于极大的风险之中。本文主要先从现行会计理论在处理衍生金融工具业务时的缺陷入手,根据金融工具会计管理的目标,提出了相应的如何防范衍生金融工具带来的金融风险、加强对衍生工具的管理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公告第H 号对衍生金融工具的定义为:“一项价值由名义规定的、衍生于所依据的资产或指数的业务或合约”。我国理论界对衍生金融工具的一般解释为由股票、债券、利率、汇率等基本金融工具派生出来的一种新的金融合约。 目前国际金融市场上的衍生金融工具种类很多,按其自身的交易特点大致可以分为金融期货、金融期权、金融互换、远期合约四大类。这四类衍生工具中,远期合约是其他三种衍生工具的始祖,其他衍生工具均可以认为是远期合约的延伸或变形。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在国际金融市场上,衍生金融工具的交易量增长速度惊人,交易对象的选择越来越广泛,使用者不断增加,使用目的也多种多样,其交易的增长主要发生在OTC市场。本文认为,人们本想使用衍生金融工具来规避风险或获利,然而这些工具同时又带来了新的风险,有时甚至是更大的风险。本文将这些风险分为7类,并分析了衍生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刘航 《商场现代化》2007,(18):311-312
衍生金融工具作为一种高风险的避险工具,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致使衍生金融工具的计量成为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的难点,并冲击传统会计计量。但公允价值可以解决衍生金融工具的计量问题,这是由于它极大地提高了信息的相关性、可比性以及可预测性。采用公允价值对衍生金融工具计量包括初始计量和再计量,可由此确认因公允价值变动而产生的利得和损失。  相似文献   

8.
《商》2015,(12)
现在,衍生金融工具已经成为经济的代名词。20世纪70年代,高通货膨胀率,普遍实行的浮动汇率制度,人们为了规避风险,衍生金融工具产生了。期权定价公式的出现是衍生工具产生了市场。我们生活在一个经济高度全球化和一体化的世界里,它已经成为经济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迄今,衍生金融工具种类繁多,不断增加,它在给人们带来利益时,其风险也存在。英国巴林银行的倒闭和法国兴业银行遭受巨大损失的事件。因此对衍生金融工具利弊分析十分必要。本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首先,介绍它的发展现状。然后,对其优点和弊端进行探究。最后,提出有自己观点的规避风险的办法并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9.
随着国际经济相互依赖程度的日益加强,国际市场供求的影响对进出口贸易价格形成较大波动,而汇率的变动给国际贸易带来更大的不确定性风险。为规避这些风险国际市场上出现了各类衍生金融工具。衍生金融工具包括远期合同、期货合同、互换和期权,以及具有远期合同、期货合同、互换和期权中一种或一种以上特征的工具。  相似文献   

10.
衍生金融工具自诞生之日起就具有"双刃剑"的性质,它一方面为投资者提供规避风险的工具.具有以小搏大的高杠杆效应;另一方面,作为一种投机工具可能导致市场巨大的波动及风险,如果操作失当,将招致巨额的损失.因此,衍生金融工具的信息披露问题是会计处理的重要问题.本文从衍生金融工具的特点出发,论述了不同的信息披露方法.  相似文献   

11.
黄梅芬 《商场现代化》2007,(15):246-247
随着近年来国际金融市场的日益繁荣,企业越来越积极主动地利用金融衍生工具,将风险控制纳入资本营运战略,降低额外筹资成本,规避汇率、利率风险。本文首先分析了衍生金融工具的产生及功能,之后分析了企业理财中如何运用衍生金融工具及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近20所来,随着衍生金融工具市场的发展和日益成熟,衍生金融工具在企业理财中的重要作用日渐突出。本文以企业筹资管理为例,说明衍生金融工具在企业理财中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13.
衍生金融工具的信息披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衍生金融工具是金融自由化和国际金融创新的产物。随着国际金融市场上风险的增大,人们对规避风险及风险管理工具的需求日益增强,衍生金融工具作为一种较为理想的风险管理手段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得到了迅速发展。衍生金融工具效应具有二重性,在规避风险的同时又带来了新的风险,衍生金融工具及其衍生交易市场的不断发展,加大了金融风险的不确定性和复杂程度,使预防和化解金融风险更加困难。正确认识衍生金融工具的特点和正负效应,加强衍生金融工具风险的监管和防范,是世界各国预防和化解金融风险的一个重大而紧迫的课题。如何及时、准确、清晰地披露衍生金融工具信息,防范金融风险多年来一直是金融界和会计界讨论的热点。本文试图通过分析衍生金融工具,为我国跨国企业投资提供一定的意见和建议,同时也为我国衍生金融工具披露制度的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衍生金融工具是金融自由化和国际金融创新的产物。随着国际金融市场上风险的增大,人们对规避风险及风险管理工具的需求日益增强,衍生金融工具作为一种较为理想的风险管理手段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得到了迅速发展。衍生金融工具效应具有二重性,在规避风险的同时又带来了新的风险,衍生金融工具及其衍生交易市场的不断发展,加大了金融风险的不确定性和复杂程度,使预防和化解金融风险更加困难。正确认识衍生金融工具的特点和正负效应,加强衍生金融工具风险的监管和防范,是世界各国预防和化解金融风险的一个重大而紧迫的课题。如何及时、准确、清晰地披露衍生金融工具信息,防范金融风险多年来一直是金融界和会计界讨论的热点。本文试图通过分析衍生金融工具,为我国跨国企业投资提供一定的意见和建议,同时也为我国衍生金融工具披露制度的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衍生金融工具是在基本金融工具上派生出来的,是金融创新的产物。它所具有的衍生性,杠杆性决定了它的价格波动大,风险高,因此传统会计理论无法对这一新生事物作出合理科学的解释。因此有必要对现行会计制度和衍生金融工具工具造成的影响进行探讨,并针对问题研究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16.
衍生金融工具公允价值计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资本市场的迅猛发展及衍生金融工具的不断创新,使得如何准确、及时对金融资产进行会计计量成为一大难题。本文总结了我国衍生金融工具公允价值计量中存在的问题,并在对其原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衍生金融工具公允价值计量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随着全球金融业的快速发展,新型的衍生金融工具不断涌现,规范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处理,对加强衍生套融工具风险管理,稳定金融市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阐述了衍生金融工具的概念、本质及特点,分析了衍生金融工具对传统会计理论的冲击,提出了完善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处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衍生金融工具与金融市场密切相关,其价值往往随市场行情的变化而不断变化.衍生金融工具的本质属性决定了必须改变以历史成本为唯一计量属性的现状,吸纳公允价值、现行市价等计量属性,建立一个新的会计计量体系.我国的金融工具市场不够健全,缺乏活跃性,且衍生金融工具的交易规模较小,使公开的市价无法完全代表公允价值.应对我国的衍生金融工具在会计处理上作特殊的考虑,而不能照搬国际上的做法.目前我国实行在表内用公允价值计量衍生金融工具的条件尚未成熟.但随着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不断完善,公允价值作为金融衍生工具惟一计量属性的地位将最终得以确立.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衍生金融工具的发展以及大力发展衍生金融市场成为必然。然而我国的衍生金融市场与国际相比较是相对滞后的,采用何种计量模式来适用中国市场是需要着重讨论的问题。加强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特别是有关其会计计量这一领域的研究,这样才能尽快建立及健全我国的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的理论及实务体系。  相似文献   

20.
李娟 《现代商贸工业》2010,22(15):217-218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加深,金融创新突飞猛进,金融工具尤其是衍生金融工具交易规模急剧扩大,品种更加多样,技术更加复杂,并对金融领域的风险管理提出了新挑战。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国内企业将更加紧密地融入国际经济中,为了应对国际竞争,规避风险,企业对衍生金融工具的需求日益增多。然而,金融工具既是重要的避险工具,同时又是巨大的风险源。如何恰当的将衍生金融工具纳入报表内核算,增强企业会计报表的相关性、可比性,建立包括衍生金融工具会计规范在内的监督管理体系,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