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新世纪前20年我国经济建设的宏观布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本世纪头20年的经济建设宏观布局中,要抓住现代化进程的重点,走新型工业化之路;解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繁荣农村经济;调整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均衡点,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磨合国内经济与国际经济的对接点,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紧扣经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点,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优化发展与改革的聚合点,革除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性弊端。  相似文献   

2.
城乡二元结构转变与中国城市化战略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城市化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取消城乡分割体制、加快实现城市化是关乎中国现代化建设成败的大战略问题,是中国经济在新时期面临的最大挑战。本文将围绕城市化与工业化、市场化的关系,着眼城乡二元经济向一元经济的转变过程,以探讨中国的城市化战略问题。  相似文献   

3.
李建中  方明 《经济问题》2006,(12):15-16
一、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已基本完成,二元经济结构转变是当前的主要特征从1978年经济体制改革开始,我们经过了从建立商品经济体制到建立市场经济体制这样一个过程。目前可以说我们已经基本上完成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初步建成了市场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出来。1.绝大部分的产品和劳务以及要素进入了市场。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继而扩大到城市的个体、集体经济,进而扩大到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因此先是农产品,然后是日用品、家电等先后商品化,随后是生产资料以及劳动力、技术、土地、…  相似文献   

4.
我国二元经济结构所造成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主要体现在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小农经济模式与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长足发展的农村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改革当前的农村生产经营模式,是促进二元经济结构转变的基础。本文提出用股份合作制替代联产承包责任制,构建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新的发展动力机制,走规模经济、市场化、社会化道路。在分析农村资本市场的构建与完善、实现土地使用权自由转让等约束条件的基础上,本文分析了产业资本引入的股份合作制、以农村种养大户为核心的股份合作制、农户自发组织的股份合作制、乡镇集体企业基础上的股份合作制和社区股份合作制等具体实现形式,以期为我国农业现代化提供有益见解。  相似文献   

5.
二元经济结构下的中国农民社会保障制度透视   总被引:45,自引:0,他引:45  
陶勇 《财经研究》2002,28(11):49-54
当前“三农问题”已总成绩以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成败,引起了政府和社会保界的高度重视。“三农”问题的重点是农民问题,在农民的所有问题中,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举足轻重。长期以来在重城轻乡、挖农补工的二元经济结构下,我国社会保障体制残缺不全,有相当一部分社会保障的内容将整个农村人口排挤在保障体制之外。政府必须为农民提供社会保障的保护,必须要建立和完善农民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6.
中国二元结构转换:对策思路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相似文献   

7.
新二元经济结构是当前我国的重要国情,主要表现在工业部分发展程度高而农业部门发展程度低。新二元经济结构的存在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阻碍作用,为了改变此现状必须采取积极措施实现生产力水平提高和生产规模扩展,促进工业资本的增加,并通过工业部门和农业部门的发展实现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实现经济的飞速发展。  相似文献   

8.
实践证明,忽视农业发展的二元经济发展模式不能解决中国的二元经济结构问题.因此,中国严峻的二元经济结构问题仅靠工业和城市来转变是不行的,还应重视通过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来促进农业经济发展、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城镇化建设来实现.  相似文献   

9.
10.
目前我国已经步入了工业化中期阶段,工业反哺农业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转型。在二元经济结构约束下,工业反哺农业需要政府的直接反哺与市场机制的间接反哺相互配合。而构建工业反哺农业的实现机制是实现这一战略转型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1.
二元经济转轨过程中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正处于从二元经济向一元经济的转变过程中,由于农业在中国国民经济中的特殊地位,农村发展道路的选择对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型至关重要,根据二元经济结构和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理论模型和各地实际情况,我国东部地区、西部地区和中部地区农村可以分别采取发展农村民营经济和小城镇,城市化和发展城镇群的战略措施,调整城乡社会结构,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促进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调整农业经济结构 增加农民收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是我国现阶段保持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的基本途径。农民收入问题关系到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要增加农民收入,就需要从农村的长远发展来考虑,增加农民收入既要注重从目前出发采取切实有效的途径;又要从长远考虑根本改善农民增收的环境。  相似文献   

13.
2002年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第一年,也是继续推进农业战略性结构调整,实现农民增收目标的关键一年.在国际形势变化的条件下,农业的稳定关系到能否保持中国国民经济稳定增长和社会的安定.农业面临着新的形势、新的机遇和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4.
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和长期任务,在其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需要在过程中不断加以解决。因此,这些难点也正是农业迈向新高度的起点,正是农业发展的新动力源。  相似文献   

15.
2000年是党中央、国务院提出战略性结构调整的第一年。在遭受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旱灾的情况下,由于各地紧紧围绕农业战略性结构调整这条主线,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努力提高农业整体效益和竞争力,从总体来看,今年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运行基本平稳。但同时,农业和农村经济运行中也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主要是全国粮食出现较大幅度的减产,农产品价格持续低迷,农民收入增长速度进一步放慢等。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六大报告把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确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中国70%的人口在农村,农业和农村经济是中国国民经济的基础,稳步增加农民收入是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出发点和归宿。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不仅关系到农业的发展和农村的稳定,而且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全局。因此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成为近期农业  相似文献   

17.
中国农村改革经历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和税费改革两次浪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被誉为农村改革的第三次浪潮.它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体现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举措;是缩小城乡差距、工农差别,统筹城乡发展,消除二元经济结构影响的必然要求;是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它与三农的提法紧密结合,更加系统地提出了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8.
欠发达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新世纪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战略问题.但目前诸多因素制约着欠发达地区农业劳动力转移.为此,我们应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综合素质,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模式,疏通农民进城的渠道,促进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着力扩大就业容量,组织实施劳务输出,以加快欠发达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相似文献   

19.
对我国农民贷款难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我国农村金融还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农民贷款难的问题长期得不到很好的解决,造成了农村地区资金供求的不平衡,制约了农民的增收.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难题,必须尽快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农村金融体系,并通过建立有中国特色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来促进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缩小城乡差距,最终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