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防范和化解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风险,降低不良贷款占比,是人民银行2001年对国有商业银行监管的核心。为此,人民银行运城市中心支行积极调整金融监管思路,不断加大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监管力度,采取多种有效措施抓降点,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截止2001年底,全辖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较年初减少11512万元,  相似文献   

2.
一、金融监管中间目标变化不定,使监管工作难以有序开展.金融监管的最终目标是控制金融风险,保证金融稳定,支持经济发展.为实现这个最终目标,人民银行各级分支行应设置、并围绕一些相对稳定的过渡性的中间监管目标开展金融监管工作.然而,近年来人民银行制定、并追求的监管中间目标却是变化不定,随意性大,连续性差,甚至相互差距很远.这些目标多数是就事论事、急于求成的.例如,1999年以前,基层人民银行金融监管的重点是中小金融机构,特别是农村信用社的支付风险.进入2000年以来,金融监管的重点突然又转向国有商业银行分支机构,而对中小金融机构的监管不再着重强调,甚至禁止对高风险中小金融机构出现的支付危机实施再贷款、拆借等救助措施.而对国有商业银行分支机构的监管也重点在于贷款质量、表外业务等方面的检查,缺乏完整、系统的监管理念.由于金融监管没有明确的相对稳定的中间目标,基层人民银行在实施监管过程中只能扮演成"维持会"和"消防队"的角色,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被动地忙于应付、忙无头绪,直正的监管工作难以有序开展.  相似文献   

3.
近两年来,人民银行加大了对商业银行化解不良贷款风险的监管力度,各商业银行也相继出台了压缩不良贷款的目标考核办法,在系统内推行清收化解不良贷款的政策.人行对商业银行,商业银行上级行对下级行逐级签订压缩不良贷款责任书,把压缩不良贷款当做一项政治任务,与行政职务考核挂钩,与绩效工资考核挂钩.这种"刚性"政策在清收不良贷款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对基层商业银行的经营也产生了一些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为尽快解决不良贷款问题,人民银行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各家银行也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双降"(余额、占比)效果甚微,有的甚至出现不降反升的反弹现象。据统计,到2001年末四家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占比仍然在25%以上。本文就制约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下降的因素作简要分析并提出一些思考。一、原因分析(一)历史因素。受不良贷款余额控制计划影响,过去在不良贷款认定的过  相似文献   

5.
7月中旬,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先后公布其上半年经营业绩,三家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分别比年初下降了2.99%、3.33%和3.5%,降幅接近全年指标.然而,据最近由中国人民银行重庆营业管理部对当地国有商业银行作出的一份不良贷款监测报告显示,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下降"的背后暗藏玄机.  相似文献   

6.
一、引言 2001年7月,人民银行对内部金融监管机构设置和职能进行了调整,其核心内容是推行"管监分离"制度,即把制定监管政策、行政管理与监测检查职责分开,分别赋予不同的监管部门(机构)实施.2002年8月,人民银行进一步完善"管监分离"制度,重新划分"管"与"监"的职责,对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分支机构统一按省由分行或监管办直接实施现场检查和非现场监管,对其行政管理则继续分别由分行、中心支行、支行负责实施.  相似文献   

7.
银监会成立前,监管当局对国有商业银行提出2005年不良贷款降低到15%,每年降低3—4个百分点的监管要求,这一要求沿着两条线分解贯彻:一方面体现为国有商业银行层层分解的经营计划;一方面表现为监管当局对其内设部门、分支机构的目标考核责任制。2004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提出了“提高贷款五级分类的准确性--提足拨备--做实利润--资本充足率达标”的工作思路。这意味着监管当局对待不良贷款的监管思路发生了变化。本文从银行安全与稳健的最终评判标准—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清偿能力)出发,对此作了分析,并指明国家注资是使国有商业银行恢复安全与稳健的一个躲避不开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2005年,银监会提出"提高五级分类准确性--提足拨备--做实利润--资本充足率达标"的审慎监管思路,把考核不良贷款分类偏离度,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贷款分类偏离度作为今年的工作重点.笔者认为,要提高国有商业银行贷款分类的准确性,首先要分析贷款分类偏离的原因,然后才能对症下药.  相似文献   

9.
高冬民 《西安金融》2004,(11):14-16
银监会成立前,监管当局对国有商业银行提出2005年不良贷款降低到15%,每年降低3-4个百分点的监管要求.这一要求沿着两条线分解贯彻:一方面体现为国有商业银行层层分解的经营计划;一方面表现为监管当局对其内设部门、分支机构的目标考核责任制。2004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提出了“提高贷款五级分类的准确性——提足拔备——做实利润——资本充足率达标”的工作思路。这意味着监管当局对待不良贷款的监管思路发生了变化。本文从银行安全与稳健的最终评判标准-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清偿能力)出发,对此作了分析,并指明国家注资是使国有商业银行恢复安全与稳健的一个躲避不开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是制约金融体制改革的主要因素,是诱发金融风险的隐患。本从分析不良贷款的成因入手,从加快现代企业制度改革、消化现存不良贷款、加强新增贷款管理、健全监管制度、建立失信惩罚机制等几个方面提出了对不良贷款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人民银行针对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居高不下的状况,提出了一系列的促降措施和意见,对国有商业银行的抓降工作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基层人民银行在促降工作中虽然做了大量工作,但仍感到可操作性不强,效果不明显.本文拟就基层人民银行在不良资产促降工作中的难点以及解决问题的对策与大家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2.
在全国银行监管工作会议上,人民银行戴相龙行长指出降低不良贷款将是今明两年人民银行的主要监管任务之一,并提出了降低不良贷款的工作目标.从绍兴市情况看,农村信用社是整个"抓降"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首先农村信用社在绍兴市金融系统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到2001年8月末,共有机构网点523家,从业人员4070人,各项存、贷款余额分别达188.9亿元和156.6亿元,分别占全市金融机构存贷款的26.2%和31.7%,经营规模居各金融机构首位.第二,农信社信贷资产质量较差,自1996年行社脱钩以来到2000年末,全市农信社不良贷款占比上升了16个百分点,高出全市金融机构的平均不良率8.8个百分点,农信社抓降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为此,我们对绍兴市辖内几家较典型的县级联社开展了"抓降"调研,分析不良贷款现状及成因,并提出了农村信用社"抓降"目标及对策.  相似文献   

13.
《金融纵横》2002,(4):48-48,33
一、改进监管方式。加大指导力度2001年初,我们在真实性检查的基础上,针对辖区金融机构信贷内控制度松弛、不良贷款居高不下、清收盘活收效甚微、企业逃废债屡禁不止等问题,开展深入调查研究,并从改进监管方式和手段人手,切实加强对全市金融机构化解不良资产风险工作的督促指导。一是完善风险化解目标监测制度,及时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芜湖市国有商业银行化解不良资产风险工作意见》,  相似文献   

14.
问题的提出 今年年初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在确定我国新的发展时期金融工作的指导方针和主要任务的同时,提出了要把银行办成现代金融企业,推进国有商业银行综合改革和加强信贷管理,切实降低不良贷款比例的目标.人民银行工作会议把降低不良贷款余额和比例作为今年银行监管工作的一个重点,明确提出了今年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比例继续下降2-3个百分点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巨量不良贷款的存在一直是制约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文章通过收集和整理1994年一2010年的相关数据,分析了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现状,并从内部和外部两方面入手,剖析了其产生的原因。提出要推进银行内部管理制度的改革;社会各界应联手营造社会信用环境;加强风险监管和社会监督,完善行业自律体系;灵活处理不良贷款;转变政府职能,减少行政干预。  相似文献   

16.
一般来说,不良资产管理包含两个方面的层次:一是对不良贷款形成后的处理,二是对不良贷款的防范.前者涉及到不良贷款存量的减少,后者涉及到不良贷款的增加.目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在不良贷款存量处理上,主要采取将部分不良贷款划转到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解决,部分不良贷款由各商业银行自行消化;而在不良资产增量防范上,虽经多年的探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尚未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及制定出行之有效的防范措施.为此,国有商业银行为达到将不良贷款降到规定要求的最低点,并切实有效地防范新增不良贷款的目的,必须在尽快寻求划转存量不良贷款措施的同时,建立扼制不良贷款增量的管理机制和防范措施,以此提高国有商业银行参与竞争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7.
国有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监管有效性及其前提条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资本充足问题一直是各国商业银行外部监管和内部控制共同关心的问题.<巴塞尔协议>出台以来,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内部激励缺乏,而外部监管又流于形式,资本充足率持续下降.本文从国有悖论、监管宽容和实证推算三个方面重点对国有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监管的有效性进行分析,认为当前对国有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监管是无效或低效的.但在我国已经加入WTO的宏观背景下,对国有商业银行进行资本充足监管又是必要和必须的,而前提是对不良贷款进行二次剥离和彻底改制,以建立起现代商业银行制度,从而为国有商业银行资本充足有效监管奠定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18.
高知沁 《甘肃金融》2002,(12):34-34
近些年,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的信贷资产质量给予了高度重视.通过成立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实施债转股、联合打击逃废债、积极支持依法清收等一系列措施,有效地促进了金融机构信贷资产质量的不断提高.但是,随着金融机构基层负责人交流工作力度的加大,新的不良贷款不时暴露出来.究其原因,除了个别机构负责人有章不循和违规经营外,基层人民银行对辖区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监管手段相对软弱,对不良贷款清降效果差甚至信贷资产趋向恶化机构的高级管理人员缺乏有效制约手段,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国有商业银行大量不良贷款的存在 ,严重影响其正常经营与发展和金融对经济的助推作用。去年 ,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和比例总体出现了“双降”的良好势头 ,但个别地区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有增无减 ,居高不下 ,余额、比例“双升” ,化解难度加大 ,形势逾加严峻。本文以甘肃省天水市为个案对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问题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 ,通过对现状与特点、成因与难点和后期变化走势的分析与预测 ,揭示了形成原因和化解难度的全国普遍性与区域特殊性 ,提出以下主要观点 :一是不良贷款是社会金融运行深层次矛盾长期积累的产物 ,化解工作具有长期性和艰巨性 ,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空间 ;二是要求不良贷款统一“降比”的做法是片面的、形而上学的甚至是有害的 ,可能使化解工作事倍功半或劳而无功 ;三是面对不断上升的新增不良资产问题 ,人民银行必须从降比工作中超脱出来 ,在适当条件下运用货币和信贷政策工具协助解决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问题。  相似文献   

20.
赵文育 《西安金融》2005,(8):99-100
《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审慎监管的原则和商业银行自身不断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对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从国有商业银行认识风险的文化理念、市场营销的科学化、不良贷款问责制的落实、商业银行经营者考核机制、信贷从业人员专业技能的培养、信贷决策的专业化和支持系统、信贷风险的预警、对经济周期和行业风险的防范等方面对提升国有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能力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