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和关键环节。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弊端不仅影响着农村经济的发展,而且直接制约了农村的各项改革。笔者认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缺陷直接折射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的不合理,本文在以多中心治理理论为视角,在回顾相关理论研究的前提下,分析目前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农村公共产品多元供给主体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2.
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和关键环节。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弊端不仅影响着农村经济的发展,而且直接制约了农村的各项改革。笔者认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缺陷直接折射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的不合理,本文在以多中心治理理论为视角,在回顾相关理论研究的前提下,分析目前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农村公共产品多元供给主体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3.
农村生态型公共产品供给已由“一元供给”转变为“多元供给”新格局。多元供给主体之间缺乏有效沟通和协调合作,导致多元供给主体的协作呈现零散、碎片化特征,供给的三重失灵情况出现。农村生态型公共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立足多元供给格局,引入先进治理工具,建构多元协同合作供给模式,整合资源改变合作碎片化的特征,实现农村生态型公共产品的高质量供给。多元协同合作供给存在“去中心化”“去公共化”、供给效率低下、供给职责边界不清等问题,这会影响该模式的良性运作,强化政府中心主导地位、合理完善激励制度、科学构建合作机制、清晰界定责权边界等措施,可解决多元协同合作面临的困难,充分发挥合作供给共同体的最优能效。  相似文献   

4.
加大农村公共产品的政府供给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呈总体不足的状况。改革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必须加大农村公共产品的政府供给。按照公共财政原则改变重城市、城乡村的支出政策,加大财政对农业的投入;改革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规范政府提供农村公共产品的责任和方式。  相似文献   

5.
农村公共产品多元合作供给效应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公共产品的多元合作供给有利于改善供给绩效。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根据结构方程模型的相关原理构建了农村公共产品多元合作供给与供给绩效关系的假设模型。通过调查问卷的发放、分析和数据处理,获得了农村公共产品多元合作供给与供给绩效关系的相关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的研究方法,对假设模型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农村公共产品多元合作供给的各影响因素与供给绩效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农村公共产品的多元合作供给对供给绩效有积极的正向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现状、公共产品供给失衡的原因分析,从理论创新、市场经济发展和产品属性角度剖析出农村产品的市场化供给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为真正实现农村产品市场化的有效供给,发挥调动各个参与主体的积极性,农村公共产品的市场化供给应该形成一个包括私人主体、非政府组织主体、政府和组织和私人共同提供在内的多元竞争的公共产品供给主体,政府还必须完善相应的配套措施,并建立相应的制度予以保障.  相似文献   

7.
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已是不争的事实。在经济转型期市场配置不能有效保障农村公共产品有效供给的情形下,需要政府干预。通过利益博弈分析表明,当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只是政府间的各部门提供时,其供给效率是低下的;当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由政府和其他某一供给主体合作供给时,由于不供给是其他供给主体的占优策略,因此其他供给主体会采取不供给行为,从而加大政府供给压力;当农民和政府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存在弱委托-代理关系时,委托人农民观察不到代理人政府的努力水平,其政府的供给效率在没有委托人的约束下变得低下。因此,农村公共产品有效供给需要政府行为加以改善。同时,健全的制度安排、完善的供给体系、有效的监管体系等配套体系能确保政府行为发挥有效作用。  相似文献   

8.
社会资本视角下的农村公共产品分类与供给主体责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产品分类研究是明确其供给责任的前提,分类研究不足是我国公共产品供给责任不清的重要原因.对公共产品分类研究不仅从理论上全面明确反映了公共产品的内容与特征,而且在一定程度上确定了公共产品供给的主体责任.  相似文献   

9.
中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分析与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生产对农村公共产品具有强烈的依赖性。以公共产品理论为基础,阐明了提供公共产品是政府活动的核心领域,并对中国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状况进行了分析,从而提出一系列改革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从经济效率的角度来看,一个社会的政府,其存在的理由是为了增进人民的集体福利,而公共产品则是集体福利的载体,如何提供公共产品,使集体福利得以最大化实现,政府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从中国现阶段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的缺陷入手,来分析政府在公共产品供给过程中的主要职责和应扮演的适当角色,以提高公共产品的供给效率,更好地满足公共需求.  相似文献   

11.
我国农村体育公共产品供给问题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军 《嘉兴学院学报》2008,20(6):131-134
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从农村体育公共产品的属性和供给主体入手,分析了我国农村体育公关产品供给政策的积极影响,并从供给瓶颈、障碍和根源三个方面剖析了供给主体单一、资源不足、责任、能力和义务之间的不对称,供给主体的类别对待问题,提出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重构农村体育公共产品供给主体,建立城乡一体化均衡的供给制度,出台多元参与的优惠政策,完善自主治理的自治组织,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和法规。  相似文献   

12.
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主体主要是中央政府、基层政府、农民,各级供给主体在具体的公共产品供给时可能会根据自己的预期收益和成本来进行具体的供给策略选择.通过对中央政府、基层政府、农民之间的博弈过程进行分析,可以为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提供必要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公共文化服务是我国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我国存在着城乡公共文化服务非均等化的态势,农村的公共文化服务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远远低于城市。从经济学角度来看,导致我国城乡公共文化服务非均等化的原因主要有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具体来说需求因素包括收入水平、消费水平、教育水平以及公共需求的表达机制,供给因素主要为政府的财政体制和公共服务的决策程序。  相似文献   

14.
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效率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马克思主义社会再生产环节的基本理论出发,基于"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则公共产品供给的效率可以从消费的角度进行衡量.以收入为自变量的农民七大类消费品支出函数模型可以评价目前我国农村公共产品的相对供给效率.经过实证分析后发现,目前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发挥出的效用水平低于私人属性产品供给发挥出的效用水平.随着收入的增加,农村中最短缺的是交通通讯,其次是医疗保健,然后才是文化娱乐教育服务.这反映出农民目前公共产品需求中的发展型和物质型的需求意愿强于精神型的需求意愿.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为研究主题,对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总量、结构、机制等方面进行现状分析及其原因剖析,进而从改革财政体制、培育多元投资主体、完善民主决策机制、强化资金使用的监管等方面提出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16.
论农村公共品的政府提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应当是农村公共品的主要提供者,但由于我国政府间财权事权划分混乱,再加之各级政府严重的"城市偏好",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我国农村公共品陷入供给困境。因此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来缓解这一情况。  相似文献   

17.
城乡公共服务供给均衡化及其约束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城乡公共服务供给中,从社会公正的层面,以人人共享、普遍受益的基本宗旨作为相应制度安排和机制创新的依据,坚持城乡公共服务供给均衡化。在政府财政有限供给能力下,城乡公共服务均衡供给成为众多因素决定的函数。  相似文献   

18.
从公共产品需求角度看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的走向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农村公共产品相对于农村私人产品而言,具有效用的不可分割性、消费的非竞争性和受益的非排他性,后者对前者具有依赖性。农村公共产品的现状是供给偏离需求:一是供不应求;二是供非所需。其原因在于自上而下的决策程序和长期的制度外筹资为主的筹资方式。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村税费用于提供农村公共产品,一定程度上改革了筹资机制,但并没有改革决策程序。为了满足广大农民的有效需求,必须纠正供需脱节的状况,建立“需求主导型”供给机制,以实现决策程序的自下而上,筹资方式的制度内与制度外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9.
从供给角度看,温州农田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仅基本满足农业生产需要;乡村道路、有线电视、宽带网络等生活基础设施较完善;超过半数的被调查者认为农村中小学校舍和教学基础设施良好;被调查者对农村保障性公共产品、文化娱乐设施供给满意率近五成。从需求角度看,层次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农村公共产品需求的优先序依次为: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农村义务教育、农村医疗和社会保障、村庄整治与环境保护、农业科技信息服务、村民自治、文化娱乐设施与服务。调研结果表明,温州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与需求存在一定程度的结构性失衡。为此,文章最后提出了政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0.
环境公共产品是一种具有正外部性的公共产品,其具有的非盈利性、非市场性以及非私人性等特征涉及到众多利益相关者。单一维度、缺乏多元参与的公共管理机制与模式显然不能达到帕累托最优。"参与逻辑"和集体利益纳什均衡的存在,意味着环境公共产品的政府责任不是中央集权,而是权利的分解。政府明确自身的责任主体地位与边界,才能完成从全能型到公共服务提供者的嬗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