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研究以薏米为原料,加以沙棘汁进行发酵制得一种新型薏米沙棘醋口服液。以感官评价为指标,对发酵时间、初始酒精度、发酵温度和醋酸菌种子液接种量4个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醋酸发酵工艺正交优化实验。结果表明,薏米沙棘醋最佳醋酸发酵工艺为:起始酒精度8%vol、醋酸菌接种量9%,32℃恒温发酵6 d。  相似文献   

2.
野生龙葵果酸奶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龙葵果榨汁与牛乳一起发酵,制得龙葵酸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酸奶的最佳配方和发酵工艺.结果显示,龙葵酸奶的最佳配方为龙葵汁9%、蔗糖10%、复配稳定剂(黄原胶∶明胶∶琼脂=1∶1∶1)0.3%;龙葵酸奶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接种量3%、发酵温度39℃、发酵时间4h.  相似文献   

3.
马自强  李应彪  王陈强 《现代食品》2020,3(5):100-105,115
本文以加工番茄为原料,模拟工业生产工艺制备番茄汁,添加从酸奶中分离鉴定所得菌种,驯化制成复合发酵剂,研究优化发酵番茄汁的加工工艺.发酵菌种鉴定结果为植物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结合感官评价法优化获得了制备发酵番茄汁的最佳工艺:白砂糖添加量10%、发酵时间14 h、发酵剂添加量1‰、发酵温度37%,发酵终点PH值3.96.  相似文献   

4.
通过单因素及正交实验,比较高产米曲霉在摇床培养与发酵罐培养中生产曲酸的发酵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在温度为23℃、发酵天数为9 d、接种量为25%、菌龄为96 h时,摇床发酵的曲酸产量达到最高,最高可达98.6 g·L-1;而发酵罐培养的最佳工艺条件是温度23℃、发酵天数4 d,接种量15%,菌龄96 h时,此条件下曲酸产量可达到99.6 g·L-1。本研究为工业化生产曲酸提了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豆腐柴叶为原料,酵母菌为发酵菌种,发酵温度、发酵时间、体系pH值和接种量为主要影响因素,发酵液中酵母菌数量和可溶性糖含量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方法,研究酵母菌对豆腐柴叶发酵的优化工艺.研究结果表明,豆腐柴叶酵母菌发酵的优化工艺为发酵温度30℃,发酵时间16 h,体系pH值3.5,酵母菌接种量0.15%.  相似文献   

6.
以樱桃、鲜牛奶为主要原料,加入保加利亚乳杆菌与嗜热链球菌进行混茵发酵制作樱桃酸奶,研究了樱桃和鲜牛奶的比例、菌种添加量、pH、白砂糖添加量对成品的影响,应用正交试验确定樱桃酸奶的最佳工艺。结果表明,樱桃酸奶发酵工艺的最佳配方为:樱桃汁与鲜牛奶的比例1:8,白砂糖添加量8%,接种量60/o,发酵pH5.5,以此工艺条件可生产出酸甜可口、果香浓郁、性质稳定的营养保健樱桃酸奶。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大米中重金属镉的消减方法,本试验以镉超标的早籼大米为原料,采用乳酸联合大米自然发酵液进行降镉技术研究,以降镉率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L_9(3~4)正交试验,确定了乳酸强化自然发酵降镉的最优工艺条件,即发酵液添加量为4%,乳酸浓度为4%,发酵时间为26h,发酵温度为32℃,在此条件下,大米降镉率达87.9%。本研究主要是为缓解大米镉超标问题及工业化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戴欣  唐琪  方伟  秦丹 《现代食品》2022,(7):76-81
本文研究了以黄精、牛奶为主要原料的发酵乳饮料配方.以木糖醇添加量、黄精添加量、蔗糖添加量这3个量为单因素进行单因素实验,以感官评价为判定结果,根据实验结果运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黄精发酵乳饮料工艺.结果表明,木糖醇添加量为8%,黄精添加量为1%(生药含量为1.36 g·mL-1),蔗糖添加量为6%,乳酸菌...  相似文献   

9.
通过设计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分析试验,根据酶添加量、酶解时间、水解温度3个因素对黑豆粉糊液黏度的影响,优化了黑豆速食粉的制备工艺。通过响应面设计优化最佳工艺条件:酶添加量为4.85U/g,酶解时间为21.32min,水解温度为69.77℃,黑豆粉糊液黏度为48.92mPa·s,比未处理的黑豆粉糊液下降了43.05mPa·s,影响黑豆粉糊液黏度主要因素依次是温度、添加量、时间。  相似文献   

10.
为确立芡实发酵制备酒精的最优工艺参数,以乙醇得率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和正交优化试验设计,利用熟料YC5-5根霉酒曲进行芡实发酵制备酒精研究。芡实发酵生产酒精的最佳工艺参数:芡实粒度8~16目、泡料温度70℃、蒸料时间25 min、加曲量0.4%和加水量1∶2.0。该优化参数下芡实发酵制备酒精的得率较高,达49.36%,将为芡实发酵生产酒精的工业化生产提供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1.
本实验是以沙棘和番茄为原材料,探究了沙棘番茄复合果醋的制作工艺。采用了液态发酵的方法来生产复合果醋,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对酒精发酵与醋酸发酵过程进行了优化,确定了最优发酵条件。即酒精发酵的发酵温度为30℃,初始pH为3.9,初始糖度为19°Bx。醋酸发酵初始酒精度为6%,醋酸菌的接种量为9%,初始pH为5.5。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响应面法优化碱性蛋白酶提取野生山核桃籽粕蛋白质的工艺,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考察了加酶量、pH值、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等条件对蛋白质提取率的影响。采用Box-Behnken Design试验设计,进行四因素三水平的中心组合试验,建立了蛋白质提取率与各主效因子的二次回归模型方程。结果表明,最佳提取条件为加酶量4.0%、pH12.0、温度47℃、提取时间2.0h。在此条件下,蛋白质提取率可达81.90%。  相似文献   

13.
采用米曲霉发酵豆粕制备大豆肽,以水解度为指标,考察发酵液初始pH、培养基中豆粕质量浓度、发酵培养温度、培养时间对水解度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得出高水解度大豆肽最佳发酵条件为:发酵液初始pH6.6,培养基中豆粕质量浓度2%,发酵培养温度32℃,时间46h,该发酵条件下大豆肽水解度为48.12%。  相似文献   

14.
以芝麻粕为原料,利用多种蛋白酶对芝麻蛋白进行水解,最后选择碱性蛋白酶、中性蛋白酶以及木瓜蛋白酶3种进行复合酶解。在固定料液比为1:5和加酶顺序为碱性-中性-木瓜的条件下,得出酶解的最佳工艺参数为:碱性蛋白酶的加酶量为0.5%,pH为9.5,温度50℃,酶解时间为2h;中性蛋白酶的加酶量为0.6%,pH为7.5,温度35℃,酶解时间为3h;木瓜蛋白酶的加酶量为1.5%,pH为6.5,温度50℃,酶解时间为3h。酶解后,总氮回收率达到63.14%,三氯乙酸可溶性氮指数可达55.11%,多肽转换率可达48.99%。  相似文献   

15.
以壶瓶枣、沙棘混合液酶解后的还原糖含量和可溶性固形物提取率为评价指标,在筛选出最优果胶酶的基础上,通过果胶酶添加量、酶解时间、酶解温度的单因素试验,以及响应面试验优化了果胶酶酶解壶瓶枣、沙棘混合液的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其最佳的酶解工艺条件为以果胶酶1(巧家女)为水解酶,酶添加量0.20%、酶解温度55℃、酶解时间3.5...  相似文献   

16.
李冬 《现代食品》2022,28(2):99-105
以黄河故道地区民权贵人香酿酒葡萄和鲜桂花为主要原料,对桂花白葡萄酒酿造工艺进行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桂花白葡萄酒的最佳工艺参数:发酵温度12℃,鲜桂花添加量20 g·L-1,残糖保留10 g·L-1.该条件下制得的桂花白葡萄酒酒精度12%vol,残总糖10 g·L-1,总酸6.1 g·L-1,澄清透亮有光泽...  相似文献   

17.
以大米淀粉为原料,研究大米淀粉酶法水解制糖工艺,以加酶量、温度、时间、料水比作为考察因素,采用正交试验优选大米酶解制糖的较佳工艺条件是α-淀粉酶添加量15U/g、温度55℃,时间30min、料水比1:9.  相似文献   

18.
低温长时间发酵搅拌型酸乳品质较优,但在生产过程中影响因素较多;直投式发酵剂性能稳定但发酵时间较长.本文通过直投式发酵剂低温长时间发酵搅拌型酸乳工艺优化研究,采用单因素分析和正交试验,分析不同的接种量、发酵温度、牛奶蛋白质含量等发酵条件对直投式发酵剂低温发酵搅拌型酸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直投式发酵剂Y436A低温长时间...  相似文献   

19.
以红薯粉为原料优化同步糖化发酵工艺,得出红薯粉生料同步糖化发酵工艺的较佳条件是:料液比1∶3,初始pH4.0,添加淀粉酶量为30 U/g、糖化酶为220 U/mL、活性干酵母为0.1%,搅拌均匀,于30℃左右进行发酵。144 h后终止发酵,测定残总糖量为20.7%,酒度8.0%(V/V),出酒率39.6%,淀粉利用率达到69.8%。考察了红薯、木薯和薯蓣等3种薯粉之间生料发酵的差异,实验结果表明木薯粉发酵效果较好,144 h发酵终止后各指标平均值分别为残总糖量19.8%,酒度10.4%(V/V),出酒率40.6%,淀粉利用率达到71.8%,各项指标都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20.
试验以苦荞作为原料,研究苦荞黄酮提取过程中超声波时间、乙醇浓度、料液比、超声波温度对黄酮提取率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研究出最佳苦荞口服液调配工艺。实验表明黄酮最佳提取条件为:超声波时间25 min、乙醇浓度80%、料液比1∶20、超声波温度45℃,此时黄酮的提取率最高,利用最佳提取条件进行苦荞黄酮提取分离,确定调配工艺黄酮浓缩液添加量为80%、安赛蜜添加量为0.25%、木糖醇添加量为5%、山梨酸添加量为0.025%,纯净水补足,此时口味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