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少数民族非遗文化传播迎来了新的契机.文章以赫哲族鱼皮制作技艺为例,针对赫哲族非遗文化开发中知名度不够、缺乏传承人、销售渠道少、缺乏相关产品的创新开发等问题,提出一系列建议:加大宣传力度,打造赫哲非遗文化品牌;多种方式传承;拓宽销售渠道;创意开发文创产品.  相似文献   

2.
作为我国人口最少的民族之一,赫哲族有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蕴藏着巨大的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开发非物质文化旅游产品是目前非遗保护行之有效的途径,街津口赫哲族乡在这方面有着较成熟的开发实践。《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出台为非遗的保护提供了法律保障和制度支撑,但其因明显的行政法律保护模式以及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私权性的忽视而备受诟病。将旅游开发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二者有机结合,可以为民族地区经济增长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寻求一条新型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3.
《经济师》2017,(1)
旅游文化纪念品是旅游产品的构成要素之一,对于促进旅游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具有较大作用。"创客"发端于20世纪80年代的DIY模式,在"互联网+"的推动下,迅速发展壮大成为一种新的创业服务模式。将"创客"创业服务模式运用在旅游文化纪念品的设计中,是一种设计思维上的大胆尝试,同时,以赫哲族传统手工艺品为范例,也为其它地域性旅游文化纪念品的设计与开发提供了一种很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4.
孙瑜 《经济师》2022,(12):12-13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文化旅游演艺产业的需求越来越高。乡村振兴战略不仅仅是经济层面的振兴,更是文化和社会层面的振兴。文化旅游演艺产业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阐述了乡村振兴战略下文化旅游演艺产业的状况,分析了文化旅游演艺产业的典型发展模式和问题,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下文化旅游演艺产业发展的优化策略,为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民俗文化资源的角度,以湘西旅游演艺市场和产品为研究对象,浅析了全国知名旅游目的地旅游演艺现状,探讨了湘西地区旅游演艺的类型及特点,分析了其发展现状,并从营销组合的角度,探索了旅游目的地民俗文化营销创新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西南地区文化演艺与旅游流耦合协调度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文化演艺与旅游流耦合协调的机理,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对西南地区各地文化演艺和旅游流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并根据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其耦合协调度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西南地区文化演艺和旅游流发展水平都在逐步提升,但两个系统的耦合协调度等级依然偏低;同步性分析显示,文化演艺发展整体滞后于旅游流,成为耦合协调等级偏低的重要原因。所以,西南地区文化演艺发展要进一步挖掘旅游流形成的客源市场,进而实现两个系统的耦合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罗加环  刘登玲 《时代经贸》2008,6(11):129-130
农村文化演艺市场是文化市场的重要阵地之一.当前,随着我国"三农"形势的逐年好转,农民文化生活亟待丰富,这就为农村演艺市场的开发提供了良好的时机.地方戏<十二月等郎>的成功演绎为农村文化演艺市场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从中我们可以得出许多发展我国农村文化演艺市场的启示.鉴于此,笔者试图对这部地方戏进行浅析,并提出浅薄的见解.  相似文献   

8.
潮汕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实施保护性旅游开发,以保护传承文化、丰富旅游开发、以旅游开发促进文化保护.潮剧的保护性旅游开发应倡导科学发展观,推广保护性旅游开发新理念;加强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同步宣传教育;健全保护与开发机制;打造潮汕文化旅游发展战略,开发潮剧文化旅游产品.  相似文献   

9.
山西省的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历史悠久,在发展文化旅游方面有很大的优势,但山西省的相关旅游业一直发展缓慢,与其自身丰富的文化资源极不相符.调查发现山西并未切实把自身特色文化与旅游资源融合在一起,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和宣传力度不大,没能使文化旅游资源得到优化整合和利用,以至于山西文化旅游产品的知名度与美誉度不高.本文将RMP(昂谱)分析方法应用于山西省文化旅游开发研究,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山西文化旅游开发战略和相关的保障措施,为提升山西文化旅游的整体形象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0.
旅游本就是社会交往的一种形式,文化的交融和情感的沟通贯穿于旅游活动的始终.为了吸引旅游者的注意力,旅游供给者们曾经考虑了太多的有形产品.本文则是从旅游的非物质化开发层面入手,探讨社区参与型旅游产品的开发问题.在对这一产品进行基本界定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其开发意义,着重对其开发模式的研究,提出了旅游开发要"形神兼备",借助旅游的社会属性来丰富旅游地的旅游供给.  相似文献   

11.
浙东地区渔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旅游业的持续发展,民俗文化旅游已成为现代旅游的一大潮流.浙东地区具有浓郁的渔民俗特色资源,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发展浙东渔民俗文化旅游,有利于浙东旅游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长远发展.文章在论述浙东地区渔民俗旅游资源概况的基础上,对其开发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旅游产品缺乏特色、旅游结构功能单一、商业气氛过浓、旅游景区城市化现象严重、专业人才缺乏是当前浙东渔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而提出了开发策略和建议:全面认识渔民俗旅游资源的价值,正确处理开发与保护的关系;旅游产品创新开发,打造特色的浙东渔民俗文化旅游区;整合发展,加强浙东渔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的区域合作;加大基础设施体系的建设力度;完善人才培养机制.  相似文献   

12.
关于开发河东华夏祖基文化旅游带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河东乃我先民定居生息 ,繁衍种族的祖基 ,是黄河流域文明的重要发祥地。这里人文资源丰富 ,文化底蕴深厚 ,以旅游为载体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条件得天独厚。如何把河东的文化旅游产品推向世界旅游市场 ,把河东开发成我华族的“爱琴海” ,由此引发了作者的一系列思考。文章从河东的地域范围及开发河东华夏祖基文化旅游带的现实意义出发 ,在分析丰富而深厚的河东华夏祖基文化资源的基础上 ,探讨了河东华夏祖基文化资源的旅游价值及开发原则 ,重点提出了河东华夏祖基文化旅游产品的形象设计和开发河东华夏祖基文化旅游带的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13.
邢台市文化旅游资源数量上比较丰富,等级较高,但空间分布相对分散.本文首先对邢台市文化旅游资源进行普查与评价,之后分析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原则与主要产品,最后给出其成功开发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4.
《经济师》2017,(12)
赫哲族为居住在我国黑龙江省地区的特有少数民族,赫哲族世代依水而居的渔猎生产生活方式,造就了赫哲族传统建筑的独特的艺术特色,赫哲族建筑根据居住形式可分为可移动式与固定式,可移动式代表类型为"撮罗安口",也称撮罗子,固定式建筑代表类型为"木刻楞"等,文章以这两种赫哲族传统建筑类型为研究对象,从产品语义学角度出发,将其看作为一种人造物,对其进行造型、色彩、材质、文化内涵等方面的语义研究。  相似文献   

15.
论文化与旅游产业的互动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都是融经济与文化为一体的新兴产业.为进一步促进文化与旅游密切融合,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互动发展,必须正确认识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属性和相互关系,充分发挥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和重要内容,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和传播渠道的重要作用,创新体制和机制,加强开发建设,突出产品特色,培育专门人才,广泛宣传促销,不断提升旅游文化内涵和品位,提高旅游目的地文化影响力和竞争力,促进旅游目的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6.
张家界旅游资源文化内涵开发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姜红莹 《经济师》2006,(6):145-146
文章阐述了对旅游资源文化内涵开展研究的价值与意义,分析了张家界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和存在问题,从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开发两个方面,探讨了发掘张家界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提升旅游产品文化品位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7.
云南文化旅游资源系统开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云南旅游业的二次创业、深度发展,应发挥云南优势,加强文化旅游资源的系统开发.文化是旅游开发的灵魂,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是提高云南旅游业持续生命力与吸引力的关键.本文在对文化旅游和文化旅游资源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对云南文化旅游资源自然和人文地理背景的分析,将云南文化旅游资源划分为九大类型,并针对这九大类型提出了云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构想.根据文化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组合,构建了云南文化旅游资源总体空间结构,提出"四核心、十七个经典区域、三条文化古道游路"的空间开发构想.  相似文献   

18.
随着大规模经济建设的推进,京杭大运河的使用功能日趋多样化,除运输、灌溉外,土地、文化、旅游等价值也不断扩张.本文以大运河(杭州段)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前期保护及其旅游开发取得成就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分级保护、建设廊道的建议,同时,以构建旅游产品体系为重点,研究旅游的进一步开发.  相似文献   

19.
论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对策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袁成 《经济师》2004,(5):138-139
文化旅游因其独具的文化底蕴和特有的文化氛围而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文章通过对文化旅游产品的特征、市场定位分析 ,提出了我国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20.
罗加环  刘登玲 《时代经贸》2008,6(7):129-130
农村文化演艺市场是文化市场的重要阵地之一。当前,随着我国“三农”形势的逐年好转,农民文化生活亟待丰富,这就为农村演艺市场的开发提供了良好的时机。地方戏《十二月等郎》的成功演绎为农村文化演艺市场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从中我们可以得出许多发展我国农村文化演艺市场的启示。鉴于此,笔者试图对这部地方戏进行浅析,并提出浅薄的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