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水平潜流人工湿地脱氮除磷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总结了水平潜流人工湿地的脱氮除磷机理,分析了进水水质、植物、基质、温度和水力停留时间这5种影响处理效果的主要因素,从不同角度论述了提高脱氮除磷效果所采取的措施,并探讨了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存在的局限性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概迷,阐述了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主要研究内容及进展,包括人工湿地对污染物的去除机理、去除效率研究,影响人工湿地处理效率的因素研究.根据人工湿地在污水处理中的研究和应用现状,指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在总结潜流人工湿地相关试验研究和工程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从湿地植物、基质填料、微生物、溶解氧、水力学条件以及温度等影响因子出发,综合概述了潜流人工湿地对氮磷、有机和悬浮污染物等的去除机理,总结并探讨了影响因子的去污原理和效应,同时提出了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为潜流人工湿地系统的设计、运行以及最大化的处理污水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人工湿地因其具有负荷率高、耐冲击负荷、处理效果可靠、占地面积小、美化环境等优点,正受到生态工程领域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和重视。在潜流人工湿地系统设计中,水力学因素直接关系到污染物的去除效果。通过系统梳理国内外对潜流人工湿地水力学的研究方法及进展,分析了潜流人工湿地水力学特征参数及其影响因素,重点探讨了湿地构造、基质、植物和运行方式等因素对水力学特征的影响及其优化途径,为完善潜流人工湿地系统水力设计,提高水力效率,提升污染物去除效果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
采用水平潜流人工湿地作为含油废水的三级处理工艺.试验研究了植物、季节变化对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去除污染物性能的影响及湿地去除污染物的沿程趋势.结果表明,潜流湿地脱氮、降解有机物、去除油类性能与植物生长、季节变化密切相关,相关程度为脱氮>去除油类>降解有机物.潜流湿地脱氮、降解有机物、去除油类具有沿程同步性.芦苇湿地的去除污染物的性能明显好于空白湿地.  相似文献   

6.
李俊丰  杨洁 《海河水利》2023,(5):100-103
人工潜流湿地是一种生态净水技术,是以微生物净化为主导、以物理和化学净化为辅助的水体处理系统,根据水体流经填料的方式不同,一般分为水平流池和垂直流池2种类型,现已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地表水体的净化处理,对改善局部地表水质及景观、提升水生态环境发挥了重要作用。宋庄蓄滞洪区二期建设工程将分洪道治理与公园景观营造相结合,通过构建人工潜流湿地系统,实现对分洪道水体治理。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以其独特的优越性受到关注,其技术投资少、操作简单,出水可回用于景观用水、绿地浇洒等,而且通过在人工湿地种植水生植物又能改善和美化环境。综述了人工湿地技术的脱氮机理,并对影响湿地脱氮效果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人工湿地生态系统脱氮除磷机理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人工湿地生态系统去除污水中氮磷的机理,并从工艺优化、湿地植物、基质和微生物四个方面系统地阐述了目前人工湿地系统提高氮磷去除率的研究进展情况;通过优化湿地系统设计、湿地植物的筛选、基质的选择和复合、微生物种群的调控等可以有效提高人工湿地的氮磷去除率,提出了当前人工湿地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工湿地是应用天然湿地净化污水的原理建立起来的一种新型的污水处理生态工程,它以独特的生态循环系统在国内外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文中系统地介绍了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的特质,综合分析了各种不同类型人工湿地的优缺点以及净化水质过程中的主要净水机理及其功能效应,对目前各种类型的人工湿地的技术应用进行了归纳总结,并就影响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进一步发展的有关问题提出建议与展望。  相似文献   

10.
在自行建造的模拟人工湿地装置上,通过改变水位来控制小型潜流人工湿地DO浓度,从而提高处理效率。试验中两种水位变化的运行都降低了人工湿地的氮和有机物,特别是对氮有较好的去除效果。第1阶段水位小幅度变化,出水DO浓度主要在2~4mg/L之间,COD、BOD5、TN、TKN去除率分别在85%~93%,91%~95%,65%~75%和75%~85%之间;第2阶段水位大幅度变化,出水DO浓度主要在1~4mg/L之间,COD、BOD5、TN、TKN去除率分别在80%~88%,85%~90%,70%~80%和80%~90%之间。  相似文献   

11.
人工湿地水处理技术人为创建拟自然条件,利用自然界微生物学、生物学、物理和化学过程来处理污水,在发达国家应用非常广泛,目前我国对人工湿地的设计还没有形成规范化的标准和导则,系统地论述了EPA人工湿地手册中潜流人工湿地的水力设计理论、步骤等,并针对其局限性提出了改进措施,以期为国内的人工湿地工程设计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2.
详细考察了湿地系统中的生境因素分布,并以此为基础,分析了人工湿地的除氮过程.结果表明:湿地上部主要进行硝化反应,中下部主要进行反硝化反应;湿地下半部对氮的去除贡献有限;影响除氮的关键因素是DO、进水COD和pH值;沿水流方向,COD浓度逐渐下降,DO呈现出中间高、两端低的状况;垂向上,COD和DO下降;pH值在整个湿地系统变化不大;限制系统脱氮的主要因素有碳源、DO的分布与硝化反硝化作用活跃的区域错位;pH值低于微生物硝化最佳pH要求.建议在进水端设置碱性材料以提高pH,采用植物秘疏分布、床体深浅控制、水的间歇与连续流动方式交替优化分布DO,硝化后废水与原水混合再反硝化以分配碳源.  相似文献   

13.
潜流人工湿地水力设计浅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工湿地水处理技术是模拟自然条件人为创建湿地,利用自然界微生物学、生物学、物理和化学过程来处理污水。在发达国家应用非常广泛。目前我国对人工湿地的设计还没有形成规范化的标准和导则。着重论述EPA人工湿地手册中潜流人工湿地的水力设计理论、步骤等,并针对其局限性提出了改进措施,以期为国内的人工湿地工程设计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强化混凝与人工湿地的处理机理;采用强化混凝—人工湿地相结合解决了小城镇污水处理率低的问题.为小城镇污水处理提供了技术要求和保证。最后指出强化混凝—人工湿地具有的各种优缺点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5.
强化混凝-人工湿地处理小城镇污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强化混凝与人工湿地的处理机理;采用强化混凝—人工湿地相结合解决了小城镇污水处理率低的问题.为小城镇污水处理提供了技术要求和保证。最后指出强化混凝—人工湿地具有的各种优缺点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6.
为解决湿地系统反硝化脱氮过程中碳源不足的问题,选取芦苇、水稻、小麦和香蒲等秸秆为研究对象,研究在不同环境因素下,碳及氮磷成分释放规律及其强化湿地脱氮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为探索人工湿地系统短程硝化反硝化脱氮作用对微污染水体脱氮性能的提升效果及影响因素,构建两级垂直流潜流湿地系统,对比分析了间歇进水、同步回流、预曝气等运行方式下的净水效果及含氮污染物的转化规律,结果表明:进水低碳氮比条件下,系统对CODCr和NH■-N的去除率稳定在60.5%~64.3%和90%以上;通过水位/水量调节方式强化湿地内部自然富氧作用,实现TN去除效果增长8%~10%,亚硝化率呈升高趋势,NO■-N的累积现象有所改善;氨氧化细菌(AOB)和氨氧化古菌(AOA)群落分布一致性和优势群菌丰度显著提升,反硝化细菌(nirS)优势种群分布同时得到改善,水位/水量调控的运行方式可以提升短程硝化效率,为反硝化反应提供更充足的底质和溶解氧条件,强化湿地系统对微污染水体的短程硝化反硝化脱氮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三段式水平潜流人工湿地的中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三段式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处理生活污水,具有较强的抗污染负荷冲击能力,出水水质可达GB 18918—2002一级A标准。人工湿地对COD_(Cr)的去除规律符合一级反应,COD_(Cr)与长度的关系为C_i-C_*=90.356L~(-0.5201)。  相似文献   

19.
针对山丘坡地的自然环境特点,提出构建梯田式人工湿地处理生活污水的方法,并通过实验装置对梯田式人工湿地处理生活污水的效果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当CODCr、NH4+-N、TP的进水质量浓度变化范围在182.3~286.7 mg/L、32.91~59.28 mg/L、1.23~3.05 mg/L时,其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6.52%、80.5%、96.16%,出水质量浓度分别低于30mg/L、10mg/L、0.1mg/L;湿地基质中硝化菌、反硝化菌数量变化范围分别为1.5万~420万MPN/g、30万~1 860万MPN/g。与常规人工湿地相比,梯田式人工湿地具有较强的污染物去除能力,特别是具有高效的脱氮除磷效果。  相似文献   

20.
以北京未来科技城滨水公园的潜流人工湿地为研究对象,在5个试验单元中,分别选用焦炭、沸石、火山岩、砾石和生物质焦作为填料,比较了不同试验单元对水体净化效果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潜流人工湿地可以有效地去除河水中的氮、磷、有机污染物,针对不同水质要求和修复目标,应选用适当的填料基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