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2002-2007年中国工业及行业经济增长中资本、劳动和TFP贡献率的测算与比较发现:TFP对中国制造业增长的贡献率远低于70年代的日本,这种低效率的增长模式使中国很难具备与70年代的日本相同的能力应对危机.在危机的冲击下,中国可能要付出相对较高的增长代价.  相似文献   

2.
未来经济增长取决于TFP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3.
文章介绍了德国经济增长数据的历史演变、主要学说以及评估结果。通过使用Hoffmann/Sommariva、Burhop、Ritschl、Maddison、Merkel和德国官方序列,用资本份额法和计量估计法测算了1875~2013年德国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趋势。结论认为,传统资本份额法由于使用了较小的资本产出弹性,可能会高估德国TFP增长。从长期来看,德国TFP增长呈明显的冲击-弱化特征,转折性提升出现在纳粹时期,而1973年后逐渐向一战以前的状态回归。德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型并非是自然渐进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5.
本文提出了较符合实际的衡量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指标体系,对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的分解进行了严密的数理分析。在上述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利用福州、厦门和泉州三地的历史统计资料,对三地的经济增长方式进行了如实的评价。  相似文献   

6.
依据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建立扩展的索洛模型,对物质资本、人力资本以及全要素生产率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人力资本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大于物质资本,以技术进步为代表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呈现阶段性特征,是转型期经济可持续增长源动力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使用基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形式随机前沿模型,对云南省和全国1978—2009年的经济增长源泉进行分解。经过研究得出结论:云南省和全国生产技术水平都处于生产前沿的下方;全国物质资本投入产出弹性要大于云南省,劳动力投入和人力资本投入产出弹性要小于云南省;云南省和全国技术效率水平都呈现出略微下降趋势,但是云南省技术效率水平略微低于全国技术效率水平。  相似文献   

8.
王永静  王艳 《乡镇经济》2008,24(7):93-96
全要素生产率是衡量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指标,采用索洛余值法对1979—2006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要素投入及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行测算,对此期间的经济增长方式进行判断,发现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非常低,兵团经济长期处于粗放增长状态。要改变兵团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推进技术进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是其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9.
以经济增长率为考察指标,按照"谷-谷"法划分,1951-2002年的52年中,日本经济增长与波动呈现出11个周期,并且可明显地划分为三个阶段:高速增长期、平稳增长期和"失去的10年"或低速增长阶段,即出现了两次大的转折.运用增长会计的方法,从生产要素投入的供给面可以解释这两次大的转折:是由于劳动、资本、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下降,导致了经济增长的两次大的转折.  相似文献   

10.
大多数研究表明,我国经济增长主要靠要素的投入来推动,技术进步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甚微。本文从全要素生产率的角度进行研究,实证结果显示改革后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份额有所提高,并且与经济增长呈正相关关系。我国经济增长存在着效率的提升。最后指出要想保持经济增长的持续性,必须主要依靠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尽快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介绍了德国经济增长数据的历史演变、主要学说以及评估结果。通过使用Hoffmann/Sommariva、Burhop、Ritschl、Maddison、Merkel和德国官方序列,用资本份额法和计量估计法测算了1875~2013年德国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趋势。结论认为,传统资本份额法由于使用了较小的资本产出弹性,可能会高估德国TFP增长。从长期来看,德国TFP增长呈明显的"冲击-弱化"特征,转折性提升出现在纳粹时期,而1973年后逐渐向一战以前的状态回归。德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型并非是自然渐进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张贞 《特区经济》2014,(8):102-104
本文基于DEA的Malmquist TFP指数方法,对我国31个省市2003-2010年食品业三个子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进行测算,并将其分解为技术效率改善和技术进步。结果表明:三个食品子行业TFP增长主要源于技术进步,效率改善贡献较小;食品制造和饮料制造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明显快于农副食品业。接着本文分析了三个子行业市场份额增长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省市的TFP增长情况,找出存在粗放型增长倾向的具体省市。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了我国经济增长的现状,对资本积累、劳动投入、全要素生产率等因素进行了研究,认为我国经济增长过去主要依赖于资本、劳动等要素投入。在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制约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本文论证了实现我国经济未来的可持续增长要摆脱对要素投入的依赖.转而依赖自主创新。  相似文献   

14.
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判别标准与动力源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构建总量生产函数模型,建立了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判断标准;在此基础上,利用1978年~2005年的相关数据分析了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进程;然后进一步探析了中国经济增长的源泉。结论表明,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过程呈现出曲折且漫长的特点,产业结构状况的恶化使得由人力资本、产业结构状况、技术进步所左右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处于低水平。  相似文献   

15.
经济持续增长的基础是生产效率的提高。本文运用增长核算法(growth accounting)系统地研究了中国大中型工业企业1995—2002年37个两位数工业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增长趋势。研究发现:(1)1996~2002年工业增加值增长率平均为11.5%,而 TFP 的行业加权年均增长率为6.8%,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逐渐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显示大中型工业的增长可以持续;(2)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与资本深化分不开,工业产出高速增长的同时,伴随着资本增长放缓及从业人数的绝对减少;(3)从行业分布来看,开放程度高、竞争程度高的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快,而高垄断、开放程度低的行业生产率增长慢,甚至出现下降的局面。  相似文献   

16.
徐辉  周文魁 《魅力中国》2009,(20):32-33
采用全要素生产率的分析方法对江苏省经济增长源泉进行了定量分析,探讨了资本、劳动力和广义的技术进步对江苏经济增长的贡献,发现全要素生产率对江苏经济增长起着重要作用,江苏经济增长属于资本和技术双推动型。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中国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西部地区为研究对象,运用DEA方法将考虑人力资本与能源消费的经济增长分解为人力资本、复合物质资本、效率改善和技术进步四部分,探寻其经济增长的源泉,并对西部大开发前后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以人力资本、物质资本和能源消费为代表的要素投入和以技术进步、效率提高为代表的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几乎相等;但在西部大开发以后,以技术进步、效率提高为代表的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呈现逐年上升的良好趋势。采用绝对收敛方程考察了中国西部地区经济增长与四类因素的收敛效应,发现中国西部地区出现了显著地经济收敛,而这种结果是技术效率、技术进步和物质资本积累的共同结果。采用Tobit模型深入分析了能源投入和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约束的传导机制,结果表明,中国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源泉和动力在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相似文献   

18.
基于全要素生产率的中韩经济增长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娜 《世界经济研究》2012,(4):81-86,89
20世纪60年代以后,东亚经济的高速发展,特别是80年代中韩经济的快速发展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关注,本文利用增长会计法和Malmquist指数法对中国和韩国的经济增长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2002~2009年中国全要素增长率的贡献率从1981~2001年的23.29%上升到28.88%,全要素增长率的贡献超过了劳动投入的贡献率。1981~1998年期间韩国的经济增长率为7.64%,其中,60%以上是靠资本投入来实现的,25%是依靠劳动的投入,但在1999~2009年期间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率达到了42%,中国与韩国的经济增长开始走向依靠技术进步和创新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9.
采用了超越对数生产函数的随机前沿模型测算了江苏省54县区市2000~2016年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并对其结构要素进行分解。研究表明:用两步法探索随机前沿的模型参数,发现增加出口比重、第二产占比、城市化比率和财政支出比率等环节变量后,模型解释力有明显提升62%。出口比重和城市化率对生产效率提升具有明显正向促进作用,二产占比和财政支出占比与生产效率却呈负相关关系。技术进步贡献最大,TFP增长率的变化主要源自于技术进步的推动,对TFP增长率的平均贡献在82%以上,总体上带动TFP呈现缓慢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20.
经济增长因素研究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本文采用全要素生产率的分析方法对江苏省经济增长源泉进行了定量分析,探讨了资本因素、劳动力因素和广义的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发现全要素生产率对江苏经济增长起着重要作用,江苏经济增长属于资本和技术双推动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