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文正 《浙商》2011,(15):108-108
无疑,“ILOVEYOU”是李书福找到的第一种人类表达情感的共同方式,而这一次,他找到了音乐,这一人类共同的语言。  相似文献   

2.
生态问题是世界各国普遍关心的问题,近些年来,生态环境与人类社会发展的矛盾日趋突出,不仅直接影响着经济的发展,更威胁着人类自身的生存。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以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为中心内容,揭示人、自然和社会三者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辩证关系。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是解决人类生态问题的重要哲学依据。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情感是人类永恒的话题,也是维系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基础,一个品牌或产品如能通过真实、温暖的情感深深地打动消费者.就能将消费者心动的涟漪推动到发生实际购买行动的结果。双星集团把亲情放到了营销活动中.在商品同质化、消费个性化日益成为趋势的今天.亲情营销显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4.
伍建萍 《致富时代》2010,(12):212-212
人类中心主义是作为一种价值和价值尺度而被采用的,是要把人类的利益作为价值原点和道德评价的依据.有且只有人类才是价值判断的主体。该文主要探讨了人类中心主义的实质,人类中心主义对人类历史的作用以及局限性,从而得出结论:人是自然的产物,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人与自然不是一种对立的关系,应该是一体的。  相似文献   

5.
李大敏 《商场现代化》2006,(6Z):171-172
人类的一切创造活动从一开始就是为人服务的,是围绕“人的生存与发展”为中心展开的.即“以人为本”的。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人文主义者之所以高举“以人文本”大旗,乃是因为人类在其创造和自我发展中.偏离或迷失了自己原本追求的丰富与发展人类自己这一目标。文艺复兴旨在唤醒并敦促人类重新审视自己和自己创造物之间的关系.从而确立人在创造活动中的主体性地位。纵观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我们能清楚地看到,人类往往是在追求自我完善、发展的过程中.有意或无意地就陷入了自我束缚、自我戕害的异化怪圈,处于彷徨、困惑的无助状态。拯救人类者只有人类自己。此时.人们只有追寻人类创造最原初的目的——丰富与发展人自己,以人为本.回归人文,才能从新认识并调整创造目标与方法、手段与结果之间的主次关系,从而使自己摆脱异化,走出迷途。  相似文献   

6.
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无疑使人类获得了巨大的解放,寻求高技术与高情感的平衡,已成为21世纪人类社会的热点。  相似文献   

7.
张新宏 《华商》2014,(11):1-1
人类本质上的沉重感,主要源自于责任、期盼和压力。因而,承受便是生命的一种需要和方式了。我们不可能也决不能无任何负载地来往于世,作为人必须有所承受,承受我们需要承受的东西。在理想的王国里,我们承受亲人故人寄予的热望和要求;在生活路途上,我们承受着来自世俗的各种恶意与善待;在情感的海洋里,我们承受着人生变故中的各种打击和煎熬。我们承受着,承受着风霜雨雪,也承受着鲜花硕果。  相似文献   

8.
鲍明晓 《广告导报》2007,(11):19-20
奥运会是人类庆典,是全球最具影响力、亲和力的事件,也是汇聚全球目光、震撼人类情感、感悟人生意义的舞台。北京奥运会承百年奥运之基业、汇东西方文化之精粹、展崛起中国之豪情,正在成为当下全球企业营销、品牌营销的“兵家必争之地”。  相似文献   

9.
随着影视制作技术的发展,影视剧越来越适合表现科幻题材。从主题上来看,科幻题材影视剧具有很大的超越性,在各种科幻题材影视剧中,对科技与人类的关系有着深层次的表现。但是长期以来,科幻影视作品内部亚类型的划分更多的是依据科幻影视的外部表现形式来进行的。如果从人类情感的发展出发,对科幻影视剧进行归类,就可以看出科幻题材影视剧所体现出来的人类情感线索:从对梦想的自信到怀疑,再到宗教的救赎。  相似文献   

10.
通过认识人类独特的社会偏见、认知偏见和情感偏见,经济学领域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以相同的方式,我们也需要通过提高对人类如何看待自己所处的环境,以及如何选择行动方式的认识,对变革管理的方式方法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11.
周美玲 《商》2013,(18):13-13
情感是一种心理状态,作为一项重要动力推动着人类意识活动的发展。当外部环境或事物满足人的需要或达到认得预期,就会使人愉悦。产生满足和欢乐的情感,反之,就会使人忧郁和沮丧,出现消极情感。情感管理有助于建立一个规范、和谐、合作的企业文化,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于提高员工积极性与企业生产效率等方面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2.
美丽是人类心向往之的追求。美丽没有错误,更没有罪过。我们不知道世界上到底有多少种美丽,更不知道世界上到底有多少种创造美丽的方式,但无论是哪一种美丽,哪一种创造美丽的方式,它最终要落实到人的美丽,从心灵衍射到外在躯体的美丽。大自然造化了人类,而人又是大自然宠爱之子。  相似文献   

13.
人类锁定了“劳动”情结,恐怕莫大于“劳动创造了人本身”的普适意义,人类社会繁衍传承的美好祝愿与追求,使劳动变得愈来愈现代化。说本山同志的“劳动者是最美的人”的经典诠释,看来也丝毫不为过。因为人类在劳动中的主旨是在追求着美好,创造着永续的和谐。  相似文献   

14.
一、前言 市场经济的产生和发展,需要一定的文化基础相适应,需要一种文化的启动和配合。人类的道德文化是在经济、政治等等的必然性的基础之上来对人的生活灌注一种情感相通的伦理关切。国家要把促进市场经济体制的发育作为重要任务,为了抑制经济市场化、  相似文献   

15.
人类的大脑是由一头桀骜不驯的大象和理智的骑象人共同构成的,它们分别代表人类的动物本能和意志理性。它们往往各行其是,这种心理争斗顽固、强有力而隐蔽地影响着每个人,也影响着决策。  相似文献   

16.
偏见产生于屁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铁鹰 《商界》2006,(7):34-34
我在以前的文章中曾写道:偏见是人类冲突的根源。偏见的原因是:人在有限的生命里,不能全面的了解世界.因此,对很多问题就像盲人摸象一样,产生了各自的偏见。于是,一个合乎逻辑的结论就是:人要想减少偏见.就需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相似文献   

17.
沈晓琳 《浙商》2013,(2):76-87
如今,智能手机已经成为了生产力工具,而移动互联网的无所不包则将手机变成了人不可或缺的某种外在“器官”。这种局面已经大幅度演进了人类获取信息的方式,进而全方位地影响了人类社会的组织形式。我们的时间被打成碎片,流动的世界渗透到生活的缝隙;我们的空间在互联网上延伸,实体的物品虚拟成二进制数字…“在智能手机,云计算、数据中心三点联通之间,消费者更容易得到他们想要的东西,多才多艺的人更有机会获得收入。  相似文献   

18.
人在实践中造就了自己,在实践中创造了社会,人和人类社会是在劳动实践中形成的,也是在劳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活源泉,因此,无论是从社会历史的本身还是从社会主体的人的性质和发展看,人类社会的本质只能是实践。  相似文献   

19.
张文波 《商业科技》2013,(28):54-55
人是生态的一个组成部分,人也是生态演化进程最具智慧的物种,也可以说生态演化的全部意义就在于我们人类走上这个演化的舞台。而当人类走上演化的舞台,生态的演化进程和方向就因人的存在而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使今天的人类面临着生死存亡的抉择。  相似文献   

20.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以及国内外旅游市场的回暖,中国与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的化交流日益频繁,在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中,饮食越来越成为一种化现象,它早已参与人与人之间的社会情感交流,成为超越国界、民族的人类化。而餐饮化的相互交流更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对于那些喜欢双休日和节假日到宾馆、饭店用餐的人们来说,西餐厅的优雅环境,细致的服务方式,以及在用餐时能够亲自感受异域化,风俗礼节都吸引了他们走进西餐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